16.2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16.3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16.4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6.5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注:“乐”在表示“喜好”、“爱好”之意时,古音读作[yào]
16.6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原句译文
16.2 孔子说:“天下政治清明,制礼作乐以及出兵征伐的命令都由天子下达;天下政治昏乱,制礼作乐以及出兵征伐的命令都由诸侯下达。政令由诸侯下达,大概延续到十代就很少有不丧失的;政令由大夫下达,延续五代后就很少有不丧失的;大夫的家臣把持国家政权,延续到三代就很少有不丧失的。天下政治清明,国家的政权就不会掌握在大夫手中;天下政治清明,普通百姓就不会议论朝政了。”
16.3 孔子说:“国家政权离开了鲁国公室已经五代了,政权落到大夫手中已经四代了,所以鲁桓公的三家子孙都衰微了。”
16.4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是有益的。同逢迎谄媚的人交友,同表面柔顺而内心奸诈的人交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友,是有害的。”
16.5 孔子说:“有益的爱好有三种,有害的爱好有三种。以用礼乐调节自己为爱好,以称道人的好处为爱好,以有很多德才兼备的朋友为爱好,是有益的。以骄纵享乐为爱好,以安逸游乐为爱好,以宴饮无度为爱好,是有害的。”
16.6 孔子说:“侍奉君子之侧,容易有三种过失:没有轮到他发言而发言,叫作急躁;到该说话时却不说话,叫作隐瞒;说话不懂得察言观色,这是没有眼力见(盲目)。”
我的感悟
16.2 这则主要讲天下有道无道是可以通过一些事情看出来的。有道政在帝王手中,有道老百姓不会议论纷纷,无道则反之。一个公司里也一样,看看是不是权威受到尊重,权威受到尊重才会长久保持下去。否则可能就岌岌可危了。
16.3 这段话和前面一段是连接起来的。孔子判断这掌握政权的三家已经衰微了。因为破坏了君臣之力,很多人都会受到伤害。授权是帮助干活,篡权是越过边界自己去干事儿。而他们做的是篡权的事情。
16.4 这则孔子讲两种完全不同的朋友。“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着他的为人。想要了解一个人,只要看他身边的朋友是什么样的人,就可以观察到他的价值取向。好的朋友可以助你进步,糟糕的朋友只会阿谀奉承。真正的朋友,需要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不必把太多人请进生命里。一个朋友有趣有料还有情感支持,那就是很好的朋友了;一个朋友说话谄媚讨好,喜欢花言巧语,表面柔顺而内心捐诈我,说出的话让你高兴,但是不是真心的呢?这是需要要谨慎对待的。交到一个朋友就像一面镜子,通过你的朋友来了解自己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16.5 孔子认为对人有益的三种乐是:通过欣赏艺术来陶冶性情,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且说出来你也会很高兴,交对自己有益的朋友会让人快乐;有害的快乐也有三种:骄纵享乐无度,安逸游乐不限,宴饮无界。我们要多进行对人有益的快乐,而要警惕对人有害的快乐。
16.6 孔子说:“侍奉君子容易有三种过失:没有轮到发言而发言,叫作急躁;到该说话时却不说话,叫作隐瞒;不看君子的脸色而贸然说话,叫作盲目。”这是很难做到的,所以我们要要不断学习。生活处处需要沟通,而沟通是需要技巧和艺术的,尤其是在职场上,优秀的沟通力可以让你事半功倍。认清状况,不急不躁,坦诚相待,勇于承担责任,这样会沟通的人,还怕被时代抛弃吗?沟通能力是需要不断实践不断修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