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振委会推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现在黄婆卖瓜自卖自夸,已经不行了。这天张老头挑着两框枣子来到水果摊,卖力地喊着:我的枣子又大又甜,十分新鲜。零零散散来了几个路人询问价格,问完他们也不掏钱买枣,转头就走了。
“这年头生意真难做啊!”
太阳落山时张老头望着半框枣子,另一个箩筐满满的,一个枣也没有卖掉。张老头抬起箩筐,倒进另一个箩筐。直到两个箩筐重量差不多了,才挑起扁担回了家。家里就他和孙子一起生活,儿子在工厂加班,月底才能回家。
回到家的孙子,告诉张老头学校要买保险了,是教委牵头的。张老头怀疑孙子撒谎,便给老师打去电话,问他能不能不买保险。老师说:是自愿购买的,不过大家都要买。
第二天一早,老师在家校联系群,发了一张统计表格。张老头点开表格一看,密密麻麻写着“要买”二字。张老头也在表格上填了一样的,便关上了手机。这时两筐枣子摆在张老头眼前。他又打开表格写成“不买”二字,不过这两个字是那样的刺眼。前面的家长全填了“要买”,后面的家长填的也是“要买”,就他一个人夹在中间写的“不买”。于是他又把二字改了回来。周日张老头把孙子唤来,给他一百元现金(因为他的老师不收微信)。
孙子背着书包上学去了,张老头看着箩筐里的枣子发愁。突然灵光一闪,那些家长愿意买保险,我想也愿意买我的枣子吧。张老头挑着两箩筐枣子来到校门口。他旁边是卖凉粉的大娘。她问张老头有没有给保安两百块钱?张老头说:“没有的事。”
“你得小心保安把你轰走,我可是给了的。”
张老头没有搭理她,喊着:“又大又甜的大红枣自愿购买,大家都在买嘞。”
那些送孩子的家长,不知为何全凑了过来,看来这句话确实有魔力啊!他们七嘴八舌地问他多少钱一斤。张老头懒得一一回复,举起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十块钱三斤。那些家长自己拿袋子装枣子,装好了把袋子给张老头称重。张老头看了三遍确定没有称错,才递给顾客,收到枣子的家长把钱扔进箩筐里(没法腾出手收钱)。两框枣子全卖完了,这些家长才肯离开。张老头的肩膀又酸又疼,看着旁边的凉粉还剩一大桶,根本没有人买。卖凉粉的大娘说了一句:“这年头生意真难做啊!”
“是啊,上午不过是运气好,下午还来碰碰运气。”
下午一点,张老头挑着两框枣子来学校门口,看见隔壁卖凉粉的竖着一块牌子写着:冰冰凉凉的凉粉哟,想要就买嘞、大家都在买哟。他抄袭了张老头的广告词。张老头放下肩上的扁担,正想找他理论。这时一个男人向张老头走来。他穿着黑色衣服,戴着黑色帽子,右手拿着警棍找上张老头。问他为什么在这里摆摊。他说这里好卖枣子,买的人很多。
“赶紧走这里不让摆摊。”
“为什么她可以在这里卖凉粉?”
“因为你没经过学校同意。”
张老头只好挑起两框枣子离开,在离学校不远处放下扁担,打算在这里摆摊。正好看见保安在大娘那里吃凉粉。张老头认为他们肯定是暗中勾结。那保安也看见张老头了,高声喊着:“你在这里干嘛,走远点,别让我看到你!”现在张老头该去哪里卖枣子呢?要是卖不出去可全烂了。
张老头想起了一个地方:工厂大门口。不对应该是距离工厂大门不远的马路边上,他可不想再一次被保安赶走。那些工人每周自愿加班,也毫无怨言,相信他们早习惯了。只要写上“自愿购买”几个字,难道还没有人来吗?想到这里,张老头挑着两筐枣子,向工厂走去。
张老头在工厂附近,听着几只小鸟在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偶尔有几辆小车开过,附近一个人也没有,他们全在厂里赚钱。没人来要怎么卖呢?张老头坐在扁担上看着对面的广告牌,上面写着“周年庆邀请你来。”这几个字他已经看得厌烦了,便挑起箩筐打算回家。这时一个人拍了拍他的后背。那人说最近工厂要举办周年庆需要大量枣子,愿意拿三百元买下所有枣子。
“再高点吧,三百连本钱都不够啊!”
“再加五十,不卖我找别人了。”
张老头想着:“要是烂掉了,一分钱也没有。”一咬牙全卖给了他。
月底,在工厂上班的儿子带回来一盒枣子。他对张老头说,工厂办周年庆,领导为了犒劳辛苦工作的同事,带来了枣子。领导说大家自愿购买,不想要的可以不买。同事望着台上的领导,看着台上的枣子,没有一个人想买……领导接着说:“不过大家都要买。”同事们也不好说什么,领导的面子还是得给,跑去台上买枣子。领导看着一盒一盒枣子被买走,嘴角弯起来,说着:“这年头钱还是这么好赚。”
张老头看着儿子带回来的红盒子,绑着一个蝴蝶结,蝴蝶结旁边贴着一张贺卡,上面写着领导的祝福语:愿大家的生活越来越美。
张老头问道:“这是花多少钱买的?”
“十块钱一盒。”儿子一边说,一边拆开包装。
张老头看着里面的枣子,喊着:“这枣子是我卖给你们工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