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m17801
《黄帝内经·灵枢·海论》有言:“脑为髓之海”,指出脑的功能依赖于肾精的充养。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也强调"髓减则脑空,脑空则神衰",揭示了髓海不足与小脑萎缩的密切关系。
这些典籍都在提示我们,治疗小脑萎缩,补益肝肾、填精充髓是关键。临床上见到的许多小脑萎缩患者,往往与肝肾亏虚、髓海失养有关。
肾藏精,主骨生髓,若肾精亏虚,则髓海不充;肝藏血,主筋,若肝血不足,则筋脉失养。
通俗来说,这就像一口井,如果水源(肾精)不足,井水(脑髓)就会干涸,周围的土地(神经系统)也会随之干裂。
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在改善症状的同时,必须注重填精补髓、荣养脑窍,才能从根本上延缓病情发展。
记得门诊曾接诊过一位五十多岁的男性患者,行走不稳三年有余,经检查确诊为小脑萎缩。
他来诊时步态蹒跚,言语含糊,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观其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综合判断属于中医"痿证"范畴,辨证为肝肾亏虚、髓海不足证。
遂拟方如下: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龟板胶、鹿角胶、怀牛膝、杜仲、当归、川芎、石菖蒲、远志、炙甘草等。
其中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滋补肝肾,填补先天之本;
龟板胶、鹿角胶为血肉有情之品,最能填补精髓;
怀牛膝、杜仲强筋壮骨,引药下行;
当归、川芎养血活血,使补而不滞;
石菖蒲、远志开窍醒脑,改善认知功能;
炙甘草调和诸药,顾护脾胃。
全方共奏补肾填精、益髓荣脑之效,使肾精得充,髓海得养,脑窍得荣,从而改善平衡障碍、言语不利等症状。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小脑萎缩属于慢性进展性疾病,中医治疗重在改善症状、延缓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仅供参考,由于个体差异较大,具体用药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施治,切勿自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