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实现的预言
自我实现的预言是对体验的提炼和总结,所以不管是觉知你的预言还是改变你的预言,都需要从体验入手
2如果你想要更积极的自我实现的预言,就需要寻找机会给自己制造机会,体验到那个更积极的预言;
3我希望的自我实现的预言是什么,我过去体验过吗
4你想要怎样的人生就去和什么样的人接触
细节是魔鬼,不打不是男人
自恋容易成为幸福快乐的大敌
“我是对的,我会把事情朝着我说的方向去推动”、“我比你强”
目标——行动——方法,立场——对错——意见
我们的确在关系中、在人生中不能做自己,缺少自己说了算的空间,所以变得被动消极
如果我们说得最多的话别人记得自己记不住,在童年时不能做自己,总是围着家人转。
“不”,真是最美妙的语言,代表自我意志,代表最真实的自己。
要自己说了算,但没有关系,一切美好都是地狱。
比积极的期待好上太多层次的是满满的喜欢。
潜意识的期待更重要
虽然损害了他的利益,却满足了他的自恋。
自我实现的预言是自己对自己的期待,罗森塔尔效应是权威对自己的期待。
最美好的情感是“不含诱惑的深情”,没有条件的爱。
自己和他人的期待相互链接融合,激发生命力
一切努力只为遇见你。
自我成就感,追求的不是胜利的结果,而是我自己的成就、我个人的胜利。
对立面是自我挫败感,会影响我们发挥潜能。
团队作战中追求成就感的人会把自我挫败感转嫁到队友身上。
要发挥自己的全部潜能,就要放下头脑的评判,让注意力高度集中在事情上,并信任身体的自然反应。
《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中提出,有两个自我,自我1是意识头脑,语言是文字;自我2是身体和潜意识方面的自我,语言是图像。我们更容易认同自我1。自我1做评判并指导自我2,经常谴责、攻击、否定身体,这时候我们的身体就会紧张,紧张会让体内能量被切断,就会影响潜能的发挥。流动篮球与正确篮球。
作者提出的解决方案:放下头脑中对错的评判,信任身体,将注意力专注在网球上自由发挥就好。
专注——高峰体验——专注却身心放松——时空感改变
全然专注的放松
霸气,就是追求自恋时的决心和信心。
女人的品质是“在”,男人的品质是“干”
母性,是无条件的接纳孩子;父性,是提供秩序、界限与力量,竞争是雄性的天性。
自恋有助于竞争,追求“我比你强”的竞争是人性的基本动力,在激烈竞争中,人的能力会增强,人性会充分的展开,我们会因此看到自己的人性,并且学会完整它。
共情
我如何看到外部世界,外部世界就如何回应我;我的内在想象和外部世界是一回事,这就是彻底的合一。
片刻和片段的合一——与某一事物的合一
人生脚本
深入你的潜意识之井
1导演、演员、小说家创造出的出色作品,往往源于他们的自传。
2埃里克伯恩每个人都有一个人生脚本,在童年形成,有开始、展开、高潮和结尾几个部分。
3那些最打动人的故事,很可能是人类共同的人生脚本。
4那些打动你的故事,很可能是你重要的人生脚本。
强迫性重复
我们成长的一生,就是经历各种创伤,和学习处理创伤的过程。
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是很难做到的。
不仅是创伤痛苦,任何一种重要的情感也都会被重复,幸福、信任、痛苦、敌意……我们多数人的人生就是不断的重复同样的事情。
重复一个体验,相关的神经回路印痕就会被加深。
重复(轮回)的意义,疗愈原初的痛苦。
有了对过去经验的觉知,强迫性重复才有意义。
你想要怎样的自传?
1设想你的墓志铭。
2一个人记忆最早的事情和记忆最深的事情都是他的生命隐喻,也包括一直在做的梦和印象最深的梦。
3完整的观察一份关系或事业的开始、高潮、结束,以及你在其中的感受和信念。一份关系结束之后,你的心念会影响下一份关系。
4只有身体和潜意识的图画才能构成信念。
四念注(身、受、心、法):精细的觉知自己身、念、念的变化,以中农正的、不带评判的态度,只是如是如实的观察。
1精细的回顾,具体化的谈话技术
2三问:我的身体感受是怎样的?我的情绪情感是怎样的?我的思维是怎样的?
3观察自己的时候保持法念注,“流动而不成为”
4慢慢来
再可怕的噩梦只要开始觉知它,就会变成像性高潮一样美妙的东西。
5找专业的陪伴
自我的五个维度
稳定性(脆弱)、灵活度(固守自我)、自我的疆界(会将自我延伸到多大的空间)、自我的力量(汹涌澎湃/涓涓细流)、自我的组织力(自我被打碎后能否被疗愈)。
自我稳定性,容器是不是结实
直觉似乎是自我不太完整的人才有的东西。
自我稳定性是一个人在关系中守住自我的因素,自我灵活度是感知对方的因素。
自我的力量是一个人的人格之中本来就具有的力量,自我的疆界讲的是一个人对你(外界)的感知和态度。
自我的疆界,有点像底盘意识,自我疆界比较小的人,会跟某个时空绑在一起,他的能量只能延伸到这个时空,离开了这个时空自我就会瘫痪,与积极开放主动相反,少点对外界的敌意感知。
自我组织力最重要,能主动重构自我。
诗人鲁米,花刺子模国王,他自我被瓦解之后,自我组织力不够强大,只能接受维护自恋的好消息,不能接受破坏他自恋的坏消息。
自我组织力高的人,考试反而发挥更好。
精神分析的三种境界:对自我脆弱的来访者,支持为主,你很好,少做分析和解释;自我尚可,适当的分析与解释,指出一些问题;自我完整的才可以做标准的精神分析,频率是一周数次,长时间沉没,指出血粼粼的事实,提供一些匮乏性的环境,逼出来访者在高压下的心理机制。
每个人都需要在丰富的关系中,借助各种好的回应来完善自己
本我是本能,奉行享乐原则;超我是社会规范,奉行道德原则,儒家文化是一个大超我;自我协调两者,奉行现实原则,即环境允许哪个就倾向哪个。
本我是内在的小孩,是自我的期待;超我是内在的父母,是权威的期待。
心理学三大流派:精神分析、人本主义、认知行为。
罗杰斯,成为你自己,马斯诺,自我实现。
人性本善,人本主义。我是过去时空一切体验的总和。
注重体验而非思想,体验是实体,思想只是镜像,思维因为有文字和逻辑容易被人了解,但体验更重要。
现象场是一个人发生的重大体验与它发生时空的综合。
恋爱实验:具体化的现象场,唤起深度体验。相当于敞开了自己,各自成为关系的中心,感受到共情、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真诚——这就是爱。
任何两个人如果全面了解了彼此的体验都会爱上对方,当你懂得了一个人的全部体验,你会发现,我和你就是一回事!
鲁米:我为什么要寻找他呢?我不就是他吗?他的本质透过我而显现,我寻找的只是我自己。
温尼科特,
“抱持”性环境,做好时认可,挫折时鼓励。
“60分妈妈”
主张活出本我,释放也行,活出生命。
需要一个不会报复的人(父母),以滋养出这种感觉“世界准备接纳好我的本能排山倒海的涌出”
自我是一个能量球,可以是伸展的,也可以是萎缩的,可以是彩色的,也可以是灰白的。
进入他人的现象场/成为某某人。
“成为你的母亲”练习,体会到母亲的多个重大体验,体验如深渊
弗洛伊德,人天生有性本能,性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口欲期(1岁前)、肛欲期(3岁前)、性器期(6岁前)、潜伏期(12岁前)、生殖器(20岁前)
口欲期,表现是吃东西和用嘴感知世界。
客体关系心理学特别重视这一阶段婴儿与乳头的关系。
某一阶段过多满足或匮乏,就会固着;向高级阶段发展受挫,就会退行。口欲期最容易出现。
区分食欲与口欲
肛欲期
口欲期是剥削和吸收,肛欲期的大便是婴儿的第一个创造物,也是人第一个完全由自己控制的东西,对待大便的态度就决定了日后对待其他创造物的态度,金钱。
幼儿如何对待自己的大便,建议父母不要太严格的训练孩子,要让孩子形成自律自治。
咨询的对话技术:向前找感觉,向后找态度。
额滴普斯期,对同性父母产生攻击欲。
“流动而不成为”
口——信任、肛——自主、性——竞争与合作
潜伏期,发展与同性合作的能力。
生殖期(12~20岁),行呢能亮与攻击能量爆炸,要展现自己的力量,也要尊重他人。
使用内部评价体系的人他们做事情是在自我2潜意识和身体领域,外部评价体系的人是在自我1头脑和意识领域。
内部动机的人在乎自我感觉,外部动机的人在乎评价、认可、数据和金钱等。
你去调查,只能得出意识层面的东西,并非真实。
你是不是遗忘了自己的内部动机,而迷失在各种各样的外部动机中,无形中被别人掌控了。
使用外部评价体系的时候,谁控制了评价标准谁就控制了你。
抚育你的精神胚胎
蒙特梭利教育法,爱与自由(尊重孩子的自发选择)
精神胚胎的成长发育需要感觉,它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所以孩子的自发选择有重要意义。
感觉有三种:感官、第六感(直觉)、第七感(对相互连接的世界的感知力、对连接的想象力判断力和控制力、时间感)
克里希那穆提——感觉就是我与其他事物建立关系的那一刹那的产物。
纠正孩子的感觉,或者帮着做判断(有一种冷是妈妈觉得你冷),破坏了孩子的感觉,也破坏了孩子和事物直接建立关系的能力。
真自我的人自我是围绕着自己的感觉而建立。
假自我的人自我围绕着别人的感觉而建立。
真假自我在婴儿期就开始建立,要看是以婴儿的感觉为中心(虽然辛苦),还是以(母亲的感觉为中心)
彻底信任自己的感觉,感官全部打开,进入超自信、超感知的状态,神奇!
聆听你的心、尊重你的感觉
世界上最好玩的就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生命之间、人与自然之间。
高二男生的完美7天:终于可以不学习了;你们喜欢我也好不喜欢我也好,那是你们的事;你爱我也好不爱我也好,那是你的事;我就是我。
怎样才能找到感觉,做回真自我,成为自己?——列出10件你想做却一直没有做的事情,并规定完成期限,然后去完成。
性格是一个人的内在关系模式。
客体关系理论:性格在关系中形成;性格在关系中展现;性格在关系中改变。
客体:乳房、妈妈、爸爸,三岁或六岁前,长大后就变成了“内在小孩与内在父母”
父母等养育者如何对你会导致你不断重复构建类似的关系模式,这就构成了命运。新的关系之中,你想重复你的内在关系模式,对方也想重复自己的关系模式,就会较量,性格也就有了改变的机会,也可以说性格在关系中疗愈。
通过你现在怎么吃、想建立怎样的关系可以看出你内在的关系模式。
弗洛伊德分析3~6岁的额滴普斯期——客体关系理论(3岁前的二元关系)——自体心理学(孩子自身的一元关系)
均匀悬浮注意
分离创伤:小约翰因为妈妈生二胎而被放到托儿所9天,研究人员拍摄了他心理崩溃的全过程。结论:3岁前如果妈妈离开孩子两周以上,就会对孩子心理造成不可逆转的创伤,就是说创伤不会因为妈妈回来就自动恢复,需要妈妈做很多工作才有可能疗愈孩子的创伤。
一个人的当下关系模式,是他内在的关系模式和童年的关系模式的再现,并且常有精准的对应。
自信,不是我相信我,是自己的一部分相信另一部分,也就是“内在父母相信内在小孩”
描述性格的词汇都需要在关系中展现
尊重事实,驳回情绪
构建健康的关系就是构建平等的关系
总结:1形成从关系的角度看问题的视角。当下来自内在,内在来自童年;2当与对方的互动太有问题时,可以从观点之争中跳出来,点出对方试图构建的关系模式背后的心理逻辑——“抄后路”;3尊重事实,化解情绪,转而去构建平等的关系模式,这是“立”。
再
要观察孩子、尊重感觉,不要凭自己的感觉,或者担心、想象。
吃的隐喻
吃饭的时候,控制欲太强,男人喜欢开车、姓生活质量不会太好、与母亲的关系不好。(其实,喜欢夹菜也是控制欲)
饮食障碍,贪婪进食展现了对饥饿和匮乏的恐惧,而病态呕吐表达了对食物的憎恨。
推荐亲密育儿法
关系就是一切,你存在所以我存在
对于婴儿,看见就是爱。
希望有一双爱的眼睛能看到他们的一举一动,没看到就似乎不存在没发生。
第一层,你的眼睛就像镜子,我从你的眼睛中甚至可以看到我的镜像;
第二层,当你用心看到我时, 你的整个灵魂反应就像一个抽象的镜子一样,照出了我的存在。
我的感受必须经由你的看见才存在,最初被别人看到的体验就会内化成一个镜子,以后用来观察自己和别人的体验。
父母要做孩子的镜子,咨询师要做来访者的镜子,爱人要做彼此的镜子。
怎样做镜子?用言语指出来;艾瑞克森,同频呼吸;吉利根,重复孩子的简单语句。
恶也希望被看见与谅解,特别是亲人,结果往往不好。
你存在,所以我存在,这里的你应当是上帝而非伴侣。脆弱级别的你谅解,而应该是上帝级别的谅解(比如牧师)
复仇也希望被看见。
人无法保守秘密,一切都为关系,关系就是一切,意思是说我们一切行为都要放到关系中去理解,没有所谓的绝对孤独这回事,有时我们会在孤独中沉思、成长、汲取力量
深度的心灵感应意味着绝对的同频,当你和一个人全神贯注的在一起的时,心灵感应发生的概率就大高了很多。
时空因物质而存在,精神上的心灵感应可以超越时空。
原始母爱灌注,在婴儿初期母亲可以及时回应孩子的呼声。
感受到对方的感受,甚至是两个人之间发生深度的心灵感应。当你有意识的去感受对方的感受并回应以感受,对方也会觉得我被看见了,而当我的感受被你感受到时,我就感受到了爱,这种时刻,自我的壳被打破了,两个生命体之间就建立了一种链接,而我和你都消失了一样,有了这种感觉才是爱吧!
当爱发生时,自我就可以被放下了。
“心中没有孩子”
心中住着谁?
全神贯注的和你在一起,建立心心相印的关系
忘我的爱是关系的自我都消失了,我的本真遇到了你的本真,自我虽然消失了,但却有了真正的存在感。
失去自我的迷恋,对方的自我非常重要
《迷恋的爱》
去构建滋养性的关系,温暖的、阳光的、善于倾听和理解的关系。
马丁布伯《我和你》核心是关系本体论,关系只有两种:我与你、我与他。我们都生活在这两种关系的双重世界之中。为了我们自身的存在,我们不断构建我与他的关系,利用其他客体为自己这个主体服务。可如果只有这个,人就会迷失,所以还需要我与你的关系。
你是上帝
当心灵感应真正发生时,那一刻我不仅是和你相遇,也像是遇到了上帝。
最好的关系是我与你都没有失掉各自的主体性,
我们追逐关系、追逐爱情,在最深的含义上,就是在追逐我和你全然相遇,我全然的爱上你你,最终发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这个世界以工作关系为主的社会领域,以亲密关系为中心的私人领域。
社会是权力规则,目的是争夺谁说了算;私人领域的规则是珍惜,也就是我尊重你的本真。
人际关系的迷雾多是权力规则过多侵入私人关系中所致,导致在亲密关系中的糊涂哲学。
认清楚权力规则可以避免我们成为“它”的境地。
新生命就是权力,生育和养育就是权力。家庭中的权力游戏。
权力规则就是我与它的关系,我将你视为我达成我的目标的对象与工具,总之是试图建立一个都是我说了算的空间。
珍惜规则就是我与你的关系,我别说控制你,甚至都不忍将我的各种知识和本领使用在你身上,我只想让那个带着本心的我和你的本真相遇。
对我而言,我深刻的认识到:捍卫我的空间,成为一个有强大自我的人时,我才能更好的时候在某些时刻放下自我,去构建我与你的关系。
如果关系中有很强的我与你的特质,关系就会滋养你。
如果“我与它”的关系成了主导,除非你拥有权力空间,你会在能力上变强,
马丁布伯是关系哲学,罗杰斯是关系疗法。
罗杰斯认为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关系大于咨询技术,又称为“来访者中心疗法”,一句名言“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
构建咨询关系的三原则:真诚、共情、无条件积极关注。
真诚要做到意识与潜意识的一致;共情是理解与接纳;无条件的爱。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让你重新信任自己的内部评价体系,信任自己的体验,体验就是“我”。
关系就是一切,一切都是关系,三个衡量角度:1无条件的关注积极,还是有条件的爱;2我与它的权力规则,还是我与你的珍惜规则;3滋养还是损耗。
天才似乎与人际关系负相关,能力太强,成为“它”的时候太多了。
善于察言观色的人,丧失了自己的主体性,创造力因此受损。
那些坚持在人际关系中做主体的做自己的人,会显得情商低,而且容易伤害到别人,被别人抵触。但因为一直在做自己,和自己的本我链接,因此一直保持创造力。
最好是在关系中既能做自己,又能爱别人。
无情有巨大的力量,受到无情力量的驱动,他们只有做事的道理,无情是针对所有人,也包括我自己。
《天才向左,疯子向右》
人性的矛盾,对于异端要寻求关系,对于所谓正常人要穿越关系,去寻求那些属于自己的感受,而不能陷入在人际关系的迷雾之中。
如果有来访者第一次就完全敞开,一般是有严重受虐的经历。咨询师会说:别着急,你要真的信任我之后再向我敞开。
我与你,但与你无关。第一个你是本真的你,第二个是外在的你。
从关系的角度看问题
自信是内在父母相信内在小孩。
外在命运是内在的呈现,原生家庭中的父母是孩子的贵人,孩子心中就会住着贵人,表现在外也会遇到贵人。创伤与幸福都会被人强迫性重复。
一个人想和你构建什么关系,就反应了他的关系模式和原生家庭。
投射,把内在的关系模式投射到当下的关系模式,领导骂一个积极的人不求上进,是在构建指责与被指责的关系,其实是在骂自己。
形成第三只眼,就会有抄后路的能力。
命运取决于人际关系的质量。
好我是与别人建立关系的习惯方式
潮汕地区重男轻女,于是,女人要么贤妻良母、要么与男人竞争的女强人
当一个人的意识与自我的一部分特质彻底失去联系时,这个人就会受潜意识的支配,去接近一个明显具备这一特质的人,通过和这个人联系而去碰触这一部分,这是人心灵的一个规律。
意识与潜意识的二元对立,我们意识上努力朝向A,而潜意识却总被-A吸引。男人不坏女人不爱。
如果人格分裂,好我越极端,坏我也越极端。
越外向,越内向。
投射分析技术:房(家庭,代表安全感)、树(自我成长,象征生命能量和支持系统)、人(自我形象以及人际沟通模式)
越快乐越悲伤
越好人越恐怖,
中国式好人,在善良忍让的同时,却是被动消极封闭的。
恋人因为不同而走在一起,却也因为不同而痛苦
恋爱不仅是追求幸福与快乐,更是追求融合后人性的圆满
练习:你可以同时拥有A和-A
曾奇峰说,谦逊会让人猥琐,越谦虚越猥琐。
自大、骄傲、自恋才是人的本性,所以在表达谦虚的的时候会有恐惧感、负罪感、偷偷摸摸,这自然就猥琐了。
认为是坏的,还忍不住去追求的时候,就是猥琐。
自恋、性与攻击性是人的三大动力。-A就是这些。反对自大、忌讳谈性、克制愤怒,弗洛伊德说文明就是性能量压抑和升华的结果。
三大动力就是生命力,表现是热情、创造力、魅力,压抑就会死气沉沉。
一个具体的人之所以将自恋、性、攻击性视为-A,可能是最初的家庭将这些视为坏的,而家庭却是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
表面的行为或有好坏,但背后的动力没有欠缺。催眠治疗室的任务就是帮助来访者找到一个更好的表达方式,可以优雅的表达这个行为背后的动力。
有一个关于催眠大师艾瑞克森的案例。有一位女士的前牙齿有一条明显的缝隙,后来她喜欢同公司的一位男士,但却因为不想让人看到自己的牙缝而总显得说话很别扭,因为这个她来寻求艾瑞克森的帮助。艾瑞克森与精神分析流派不同,会给来访者提建议。这一次他的建议是,让这位女士观察那位男士每次到公司饮水机边接水的规律,然后提前准备好,憋一大口水从牙缝喷到那位男士身上。这位女士回去之后经过一番练习,在某天将水从牙缝喷到了那位男士身上,男士冲过去抓住了女士……后来他们两走在了一起,婚后生下了几个孩子也都有牙缝,也都学会了从牙缝里喷水,但他们都很可爱。
当他们觉得,牙缝是丑陋的、坏的、糟糕的,那么他们和牙缝有关的行为就是猥琐的;当他们能坦然接受牙缝的存在,并将它视为好的,然后他们和牙缝的行为就是坦荡的、可爱的了。
经典的行为疗法通过奖励与惩罚来塑造人的行为,而艾瑞克森是找到这个所谓坏行为背后的动力,把它视为好,然后找到好的表达方式。
问题行为背后都有积极动力:
1看到一个问题行为;
2找到问题行为背后的动力;催眠
3学习用好的方式去表达这个动力。
被动攻击:不主动攻击,但不配合——这样的人经常被过度使用和侵犯,你的莫名愤怒其实是他的心理投射,并且你认同了。
被动攻击是将攻击性视为了不好的东西,于是用了不好的方式去表达它(拖延、迟到、遗忘)。你可以对自己说愤怒和攻击性是好的,你就是可以用好的、主动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攻击性了。
任何行为背后的动力都是好的吗?你是不是在催眠?
恋爱就要相信自己的感觉
当我没有主动伤害别人时,我就是自由的。
荣格说,世界上人类呈现的一切都是你的内心
一个人想要成为一棵大树,树枝和树冠要充分伸展,这是正能量,树根也要充分伸展,这是负能量。
一元、二元、三元关系
无回应之地即是绝境
死亡即是无回应
回应是光
对于灵长类动物而言,爱的存在有触摸、运动、玩耍三个变量。
那些有丰盛、饱满的人际关系的人容易呈现鲜活的生命力,有热情、有感染力;人际关系匮乏、干瘪的人,即使有天才的创造力也不会幸福。
婴儿处在原始的合一中,和世界完全合一,这种原初的心灵状态是混沌的、脆弱的、未分化的,婴儿需要在和母亲等抚养着的互动中,逐渐的发展出一个清晰的、坚韧的、复杂的心灵,这时候情感互动胜过饮食照料。
一元关系是,一个人只看到自己的意志,只感受到自己的感受,他希望别人都来配合自己第意志,关系中只能他说了算;
二元关系是,一个人意识到另一个人也是和自己一样独立的存在,有自己的感受和意志,他能共情对方的感受、也能尊重对方的意志;
三元关系是,一个人能意识到关系的复杂之处,在复杂的关系中,他能同时看到我、你和他三个人的感受和意志,并尊重这个复杂的三元关系之中的竞争与合作。
新生儿一元关系,六个月前,是剥削
二元关系6~36个月,与妈妈在身体与精神上的分离,控制忠诚,父亲是敌人的原型;任务是心中住下一个爱的人,同时形成自己的个性
三元关系3~6岁,除了我、你(妈妈),还有他(爸爸)的存在,核心是竞争与合作,有好有坏、有爱有恨,三元关系是一切复杂关系的源头。
三元关系是三个中心
正友难得
当你觉得世界上只有你一个人是好的,这就是一元关系;
当你觉得你和另外一个人都是基本好的,这就是二元关系;
当你觉得你、你爱的人、与你恨的人都是基本好的,这就是三元关系。
关系是用来处理我们内心中的坏的
二元关系张力太大,我们可以把关系中的坏投射到第三者之上(三元关系),当在三元世界中不断去消化处理这个坏,一个人的心灵就不断被淬炼,然后可以归于二元关系,最终归于一元世界。
三角化
卡普顿戏剧三角:迫害者、受害者、拯救者。跳出的方法是拥有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冲突处理的原则:1强者让着弱者;2作为第三者要起调停作用,化解关系中的坏
人没有简单活着的福分
独处自在的人(如陶渊明)心中一定住着一个爱的人。
万物皆虚,你所认识的自己其实是别人眼中的你(镜像),这是不是太虚幻了;
万物皆实,一个人的内在心灵必须借助于外在关系,也就是别人的看见才能发展,所以自我与关系又是那么真实。
心理疾病的分类
精神病(1岁前)、人格障碍(3岁前)、神经症(6岁前)
言语、行为、神情怪异
精神分裂症核心症状是幻觉和妄想(被迫害、钟情、嫉妒)
精神病患者最重要的问题是失去了现实检验能力
人格障碍:表演、自恋、反社会、边缘
对人没有情感、我没有错
特点:不稳定;冲动易怒、容易自虐、自伤、甚至自杀;极度害怕被抛弃
神经症:强迫症、社交恐惧症
与人格障碍相反,神经症是太容易觉得“我错了”
能寻求治疗的,多是能主动发现自己的问题,这是心理发展水平较高的表现。
精神病是活在最原始的一元世界中,把自己的内部想象当做别人的外部现实来对待,别人不好,自己也不好;
人格障碍患者的世界是介于一元和二元世界之中,他们意识到别人的存在,但只知道自己是好的,不知道别人也是好的;
神经症是介于二元和三元世界中,能意识到我和你是好的,但我爱你的时候我担心会对第三方产生伤害;
科胡特的心理健康标准:自信、热情
自我=关系+动力
当活力能够滋养自体时就是自信,
当活力能够滋养客体时就是热情。
排斥了人欲(自恋、性、攻击性),就失去了活力,就很难滋养自己了
科胡特认为一个人感知自体和客体有四个标准:
1最好是自信与热情;
2夸大型自体、理想化客体
3疑病症和可怕的神,疑病症是觉得自体太虚弱,但是还没有形成心理意义上的自体,而是将生理意义上的身体当成自体,所以一旦感到虚弱就怀疑自己身体有病,还觉得这点小病就会要了自己的命。 有一个苛刻的动不动就会攻击自己的可怕的神(认为客体是敌意为主)
4最糟糕的层级是自恋妄想和被迫害妄想
自恋妄想就是认为自己是神,艾瑞克森的方法是与人建立关系、恢复现实检验能力
表达动力的能量球
温尼科特说自我是一个能量球,起初是中性的灰色,当你表达动力时就像章鱼伸出了能量触手,比如你表达了一个需求、一个声音;这个能量触手如果被某个客体接住,就是建立了关系,而如果客体给予的是“好的、我喜欢等”回应,这个能量触手就变成了彩色,这份能量就变成了热情、创造力等正能量;相反,这个能量触手如果没有被接住,拒绝、排斥或被忽视,你被拒绝了,能量被否定了,成了愤怒、恨、毁灭欲(破坏力)的黑色负能量,黑色能量有两个方向,向外针对客体的攻击性,或如抑郁症转而针对自己的攻击性。
平和的抑郁症患者压抑了自己的攻击性就会表现为无力感,无力感是攻击性转向自己而形成对自己的镇压感
所谓健康,就是好的、或善意的能量能在自体和客体间流动,并且这时自体和课题都被觉知为基本好的、基本善意的;
正能量和负能量是一回事,区别是负能量或黑色能量是不被允许、不被看见的,这种不被看见的能量要么转向外变为攻击性,要么转向内成为对自我的攻击性(如抑郁症);黑色能量能在自体和客体间流动之时就可以被转化了,转化为生命力,所以能量被看见之后,一切能量都可以被转化为好的,这就是关系的意义所在。
当你和另外一个生命建立了充分的链接后,你们作为两个能量球就都被全然照亮了,生命的意义就是让这种照亮,或者说被看见,在我和你这整个外部的二元世界中发生,由此进入一元关系
动力04全能自恋与自恋性暴怒
生活在一元世界,只能感受到自己的意志,自己是神无所不能,如果不顺心就变成了魔要毁灭世界
精神分析看来,鬼就是坏妈妈与坏孩子的投影,以维护好妈妈与好孩子
只要妈妈没有及时回应,孩子都会产生彻底性无助和自恋性暴怒
孩子认为自己是神,可真实能力却是零,所以需要抚养着的照料。
孩子越小越要精心照料、及时回应,随着长大孩子会整合,会认为自己、妈妈、世界都是基本好的,世界是基本可控的,重要意志基本可实现。
为什么有些人是非黑即白、非好极坏,因为他们心中好太少,坏太多,所以必须偏执,这是为了保护心中很少的好
成年人的自恋性暴怒很容易转变为攻击性行为。
全能自恋是人类的第一动力,觉知到自己是处于全能自恋中十分重要
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
里子是实体自恋,你的自我价值感“你觉得我很好”这种感觉,不会因外在环境的变化受到很大的损害
面子就是虚体自恋,你的自我价值感是和外在条件紧密连在一起的
我是宇宙的中心,我是这么重要的人,怎么能被骗,还是被亲人骗——虚体自恋
真正滋养实体自恋的是投入的爱与投入的去做事情
虚体自恋会认为自我观察是对自己的攻击
虚体自恋会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比较虚的事情上,没有做真事情、真本事。
严重的虚体自恋都属于全能自恋、全能幻想,且自我未觉知。
弗兰克:投入的去爱一个人、投入的去做一件事,幸福就会降临。这是实体自恋的基础。
阿拉伯的劳伦斯
敢于日间做梦,并行其所梦,且使之可能。
这种人的全能自恋唤起了我们心中的全能感,轰轰烈烈、不顾一切去追求我们心中的所想所愿。
全能自恋的核心特点:全能自恋的驱使下会让人无所不能,但一旦遭遇重大挫折,就会反而陷入彻底无助感,表现十分糟糕。
把想象当做现实来讲,自欺欺人
当你进入二元、三元世界时,你的力量没有丧失,你的心灵变得复杂而成熟,这时你就可能达到温尼科特所说“世界准备好接受你的本能排山倒海的涌出”
成人全能自恋的四个表现:
卓越强迫症,优秀却不配活在这个世上
行动困难症。原因:婴儿只是提供想法,妈妈负责完成;我是完美的,我一动念头世界就该照我的意愿转,世界不这么做时,我就崩溃没折想死了。
诛心论。我都不允许你在想法上对我不利。一个人必须得知道,他的想法不等于事实,区分想法、行动、后果,如此一来,他才能包容自己复杂混乱的想法。
从关系退行到孤独的全能自恋中。一个人在关系的外在世界中受伤之后,容易退行到孤独的想象世界中,而这时有可能会有全能想象产生。
洪秀全的全能自恋幻想
偏执,不能接受一个完整的自体与客体都是好坏并存的
攻击性
当一个人还没有向你袒露真实的本性时(自恋、性、攻击性),咨询就没有真正开始。
问题,在关系中形成;问题,在关系中呈现;问题,在关系中疗愈。
来访者的关键心理是同时呈现在四个方面的:当下、童年、内在关系模式、咨询关系。
恨不得别人去死的自恋性暴怒隐藏在普通暴怒之下
我们之所以不敢表达愤怒与渴望,是因为这些在意识层面看来是合理的,但在潜意识层面却是达到了恨不得别人去死和渴望独占全世界的程度。
意识层面威风吹过,潜意识波浪滔天。
拖延、迟到、讨好可能是隐藏的攻击性
每个人都不好惹
婴儿需要一种母亲或客体在他发出攻击后可以幸存的感觉,家里的事情并不是你造成的。
攻击性等于生命力、活力、动力
客体稳定性、情感稳定性
在婴儿攻击下得以存活,没有死、没有离开、没有惩罚报复,母亲不是他的一部分,是独立的另一个存在,当母亲能接住婴儿的攻击,就与婴儿建立了联系,一元关系中的攻击性就变成了二元关系的热情。
活力总是带着攻击性的,我们体验到,如果一个人身上没有攻击性,他很容易像是虚假的,很难和别人建立生动亲密的关系。
攻击性是我和你之间的相互寻找
全能掌控感,但世界是无趣的、缺少生机的;两个人的时候,你的生活会变得花样百出,而一个总是小小攻击你的人会让你的生命变得色彩缤纷、生机勃勃。
自体都在寻找客体,我永远在寻找你。攻击性就是我和你之间的相互寻找。
如何转化破坏性?
创造性和热情是白色生命力,破坏性和恨是黑色生命力,黑色生命力是没有被看见的生命力,转化就是要看见它。
你攻击我,而我带着爱容纳了你的攻击,还深深的理解了你的不安,这意味着你的黑色生命力被我看见、被允许,并经由我爱的目光看见转化成了白色生命力。
年轻的咨询师都需要团体性督导
去毒化
面对对方的攻击性,诚实的反馈,接纳转化。
攻击性就是带着主体感展开你的生命,要从一生的尺度来看这一点。
生本能和死本能,也就是生命力量和死亡力量、白色生命力和黑色生命力、白色能量和黑色能量,前者是生长和滋养,后者指向攻击和破坏,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是否被看见、被接住。
任何一个动力一旦升起,就是一个独立的生命,如果它在关系中被接住,就意味着它得以生存,如果它在关系中没被接住,就意味着它被否定甚至要被杀死,这时,这股能量的死亡焦虑就会被唤醒,于是产生了破坏欲望,要么想破坏乃至摧毁客体,要么破坏自体。
一份动力的发展水准是和它的主人心理发展水准相匹配的,小婴儿或心理发展水准偏原始的成年人,一旦发出一份动力,最初是抱我是神我的意愿是会被世界积极回应的预期的,而一旦没有实现就会立即变成魔。
当在转化破坏性、去毒化的工作时,就是在将死本能转化为生本能,将死亡恐惧转化为生命力。
先在一个安全的场合去表达攻击性,先从体验开始。
当既不担心表达攻击性被报复惩罚,又不担心伤害到他人的时候,攻击性就转化成了生命力。
单纯压制负能量的表达并不能带来正能量。
没有攻击性和接不住攻击性的人是孤独的,孤独的人是自恋的,他在内在想象与外部世界之间建立了一堵墙,这是防止外部世界攻击自己,也是防止内部全能自恋的魔鬼攻击世界。
用有力量的爱接住攻击性,而不是软弱、胆小和恐惧。
能表达攻击性的孩子至少比被动、封闭、消极好。
《父母效能训练手册》
别急着引导,先试着共情,去理解和接受孩子的感受是怎样的。
“心智化”——用语言去表达情绪,而非行动。
女人在情绪上攻击男人,男人在身体上攻击女人,攻击带来创造与生命。
10月23日
动力11时空感
全能自恋的自恋暴怒:我发出一个愿望,就应该立即实现,如果不能实现就会有暴怒的产生,而本来作为生本能的渴望,就立刻转化成了死本能的摧毁欲。
全能字脸的人通常能量就像推土机,只会走直线,有了空间感就知道了绕弯。
因而和心智不够成熟的成年人认为时间只有当下这一瞬,愿望生起,当下被满足就是生,没被满足就是死,他们会立即暴怒或无助,愿望变成死能量,会攻击别人或自己。
时间感=延迟满足
婴儿和有婴儿心态的成年人认为,必须在当下这一时空中实现愿望,否则愿望就死了,自己也要死了。成熟的人则知道,即便我在很多时空受挫,我还是相信我能在更多时空增加实现愿望的可能性。所谓韧劲,就是可以拿时间与空间,做生能量与死能量的转化。成熟的人能量有了韧劲,轻易不会破碎,最终会形成稳定的感知。随着时间的累积与空间的转换,愿望实现的可能性会增加,由此生能量就变强了,死能量逐渐变成生能量。
动力12自我效能感
一个人的想法、愿望能在外部世界实现,就是生;
自我效能感,就是一个人知道,我能用自己的努力把事情做好,“我能行”
养育孩子的两个关键:
1孩子的愿望实现,他的生能量增强,愿望破灭,死能量会增强;
2孩子 的愿望,最好是通过他自己的努力实现,这样他的自我效能感就会增强。这点很重要,但父母要提供抱持性环境,孩子自我实现愿望给予认可,受到挫折给予支持。
培养孩子的自我效能感,最好是在婴儿时期,此时成败得失基本没现实意义,而心理意义却很重要。
成人如何培养自我效能感?
1试着先去做好一些挑战小的事,然后不断升级事情的难度,心里要知道,随着时间累积和空间转换,实现的概率会不断增加,不管结果如何你的经验和能力都会增长,这就是锤炼;
2挑战来临,你还没准备好。那么首先告诉自己有时间这回事,只要我不断坚持下去,胜利会到来。这时候,你可以去寻找能给你支持、鼓励、认可的人,他们会给你传递生本能。或者寻找咨询师。
动力13挑战舒适区
杀不死你的会使你更强大。
反脆弱,脆弱是因为波动和不确定而蒙受损失,反脆弱则是让自己避免这些损失,甚至因此受利。
锤炼的力量不能超过你的承受力。
心理舒适区,成长的过程就是让舒适区不断扩大。
心灵虚弱的人,先要增强自我,心灵强大的人,就可以去寻找刺激、挑战,遭受攻击能量、死亡能量的捶打,转化之后让自己变强。
山本耀司: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所以,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会知道自己是什么,这才是自我。
武志红:人与人,人与环境,真是互为镜子,不同的相遇就是不同的镜子会照出不同的自己,而与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之时,才会看到不可思议的自己。
成长是一个破自恋的过程,神——人,强大的人——太多的人比你强,快速长大——强大需要时间的投入。
动力14连续与断裂
当我们生能量比较足的时候,就会制造连续,死能量足时就会制造断裂。
惧怕关系中的分离,当一个关系能像是一个连续体时,我们才会感到安全,才会在关系中投入,所谓投入就是灌注生的能量。
害怕关系的断裂,不能杀死一个坏关系,就是不敢让自己去主动表达死能量。
理性是连续的,感性是断裂的,要想让理性与感性合一,就要把心打开,时刻活在自己的感觉之中,无论是什么感觉,不仅接受正能量、生能量、好的感觉,还要接受负能量、死能量、坏的感觉。
我们排斥坏的感觉,因此感性世界就成了断裂的,就似乎没有理性正确了。感性的体验世界才是存在的实体本身,而理性只是对感性的观察而已。
不能承受停顿、断裂,对死能量的焦虑。
体验生命力,理性逻辑不能让我体验到活着的感觉,感性的身体感觉、情绪、情感等,甚至就是活力自身,能像不间断的水流一样在我身上持续流动,这才是生命力。我能不断深入做到这一点,是不断去碰触、拥抱乃至活出被我视为不好的感觉力量,比如恐惧、软弱、恨、自恋等。
让生能量、死能量在体验和关系中酣畅淋漓的流动时,就是自由,也是无常。
接纳痛苦就是生死转换
如果有强烈的自恋,又有成熟的时空观,给他们点时间地球都会容不下他们。
1030
警惕心灵辟径
《超体》:一个生命对自身的生能量有信心,就会走向开放;对自己的生能量没有信心,就会走向封闭。
回避型人格障碍(孤独),羞愧感是核心体验
两种孤独:一种是貌似孤独,其实有丰富的内心世界,这个世界不是想象出来的,这种孤独你可能创造出东西;另一种是从小到大都孤独。
不招自学成才的咨询师,没有完整理论体系,没有案例督导师和个人体验师,可能是走入了心灵僻径。
心灵僻径是指外部太不友好,婴幼儿不能与养育者建立基本的关系时,他们会关闭通向关系世界的通道,而进步一条孤僻小道,活在各种全能自恋的各种表现之中。
心灵僻径,是孤独的想象世界,而关系则是真实的世界。
无论如何,当你感觉陷入难熬的孤独时,要鼓足勇气让自己投入到关系的世界中去,只有真实的世界,因为有关系的滋养,才有可能锤炼出有韧劲的生命力。
闯入心灵僻径的多是男人,不管多以自己的头脑和心灵为傲,多么崇尚孤独,灭不掉的性欲,会驱使他们不得不去追寻关系。
性,无处不在。一切伫立的东西都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征,一切容器都是女性生殖器的象征。
罗伯特斯滕伯格爱情三角理论:激情、亲密、承诺。
性中有爱有恨,有创造与毁灭,有生有死,唯一不能有全能自恋,即便是自卫也会有一个想象的关系。
意识层面,人类是追求真善美;潜意识,赤裸裸的原始人性。
男人都有世界之王的终极梦想——打败所有男人,占有所有女人;女人都有世界之母的梦想——嫁给世界之王,或生出一个世界之王。
性,无处不在,从性与攻击性解梦。
a性与攻击性是一种想象的零和游戏,这让人又累又恐惧
b人类的根本本性是渴望被一面镜子所看见,但如果持有这种原始性与攻击欲望就不可能被人看见,因为镜子与自己也是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
性是对攻击性的一个直接转化,男人攻击女人,性高潮就是自我意识死掉了,两个人的身心灵融合在一起。
性与爱结合起来,也就是进入二元世界爱上别人,就不在是一元世界里你死我活的原始幻想了。
性是对关系的渴望。
有泛滥姓生活的人,多有心灵沙漠化,他们性能力一般,也并不感到愉悦。
为什么呢?潜意识想做世界之王,打败男人占有更多的女人
完整的性爱有转化攻击性的作用。完整客体与部分客体,完整关系与部分关系。
当你拿出自己的全部存在和另一个人的全部存在建立关系时,就是完整关系,马丁布伯称之为有神性的你和我的关系。相反,就是部分关系,你们会是彼此实现目标的工具和对象,马丁布伯所说的你和他的关系。
如果性是完整关系的一部分,那它就会成为这份关系的巨大动力。性是带来兴奋、刺激、愉悦的能量,如果我们只看到性的部分存在,那就会陷入我和他、心灵沙漠化。
自体在寻找客体,我一直在寻找你。
文明是原始欲望的升华
全能自恋是一元世界的动力,他的实现会产生生能量,受阻会产生死能亮;
性和攻击性是二元世界的动力,性指向关系的亲密,而攻击指向关系的分离,性是生能量,而攻击被视为死能量。
终极的性活动直接制造新生命,终极的攻击行为则杀死生命。性的重要——传递生命。
《自私的基因》
升华,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当原始欲望和道德约束之间产生冲突时,升华可催生富有创造性、健康的、易于被社会接受的良好防御行为。
佛洛依德的“升华”:有社会价值的释放生物冲动,包括吮吸、撕咬、排便、打斗、性交、窥探和被窥探、忍受疼痛、护犊等。
文明就是性欲与攻击性升华的结果,是一种象征性的表达。
全能自恋、性与攻击性,原始的表达只能一时的舒服,只有符合人性与社会规范的表达方式,变成文明的东西,才能不断提纯、淬炼,持续的创造,持续的提升自己。
性的模式,是关系模式的呈现
如果一个人内心中充满攻击性,或表面好人内心却有浓烈的愤怒,就容易在性中制造一些施虐受虐的东西寻求刺激。
性关系的问题可以归根到一个人的俄狄浦斯情节。
回避型人格障碍的治疗:1努力去建立更为丰富和有深度的关系;2认识到全能想象与自恋性暴怒的自我。
关系是检验自我的唯一标准
被压抑的性欲可能变成狂暴的攻击性。
男人出轨并非是对现有关系不满:生物学精子多;心理学想击败所有男人占有所有女人;经济学上脚踏两只船安全,建立完整的深度关系是有风险的;
结婚越久性爱减少:身体原因;重男轻女严重地区男人有恋母情节;共生关系的夫妻若有点背叛就有内疚感而封闭内心。
生命的初心
1106动力19
从渴望到绝望
扫描身体的感觉
反向形成:一种自我防御机制,由恨转爱、由妒忌转吸引;情感的两极调换,不如说是否认情感的矛盾性;常被用于转化敌意情绪和攻击冲动。
封闭者内心多有恐怖的婴儿
解除心魔与仇恨的方法——上述过程是可逆的。
发出渴望——失望——对关系绝望觉得没有人爱自己——发出的动力累积变成了恨
无论如何,别忘记张开你的双臂,张开后可能再次失望,但也有了希望,如果一直封闭就什么也没有。
碰触你的内在婴儿
练习:安静,感受身体,想象有一个婴儿出现,记住第一时间的形象,婴儿的样子神态以及与你的关系;继续想象你进入了他的身体,你成为了他,此时作为婴儿观察旁边这个大人以及和他的关系;接着离开婴儿回到大人身上,再次看着这个婴儿你又有什么感觉?慢慢睁开眼睛,活动身体。
统计大家看到的婴儿大概有四种:
1很快乐满足的婴儿;
2一般的婴儿
3婴儿的状态很不好,与练习者的关系也不好;
4恐怖的婴儿;
这是使用了视觉化技术
人有两个基本诉求,活出自己与在关系中被看见。
孤独不是生命的初衷。
英雄之旅_约瑟夫坎贝尔
什么是英雄之旅?完整展开自己生命的过程——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我选择、我存在、我自由——存在主义哲学
《蝙蝠侠》中说:你 的内心身处怎样并不重要,你的所作所为决定了你是谁
每个人都是期望他人照亮的能量体,同样你自己也可以照亮自己,你做出选择是出于我和你的爱还是我和他的权力欲,是出于生能量还是死能量,当你有意识的选择爱与生时,你就照亮了你自己,荣耀了自己。
带着主体感做选择,塑造了你是谁。有意识、主动
烂好人,封闭消极的被动选择,只是一张黑色能量的外皮
我选择我自由我存在
完整的成为你自己的过程就是英雄之旅,要做到两点:1在现实世界展开你的心,你就能看到你的心是怎样的;2 深入认识你自己,特别是那些让你恐惧的部分。
这个历程的关键不是变得通常意义上的更好,而是触碰你真实的人性。
英雄之旅不是一颗小树拼命长成正能量满满的大树,而是同时也深入黑暗汲取能量的大树。
这个过程的关键是碰触自己的痛苦与黑暗,之后才能懂得别人的痛苦、容纳别人的黑暗。痛苦中有馈赠,黑暗就是力量与生命。所谓黑暗就是没有看到没有展开的自恋性与攻击性的原始能量。
所以,我们不妨勇敢一点、大胆一点,在不伤害别人和自己的情况下,活出自恋性与攻击性,而不是一直压制他们。
英雄之旅有三个阶段(改字尼采):
1花园,伊甸园的美好
2沙漠,忍辱负重的骆驼
3狮子,有力量的活着,看到了外在和自我的复杂,你发现必须把真实的自我拿出来。
父亲的抱持,温暖、坚定、有力
复盘
命运是道,自我是一,动力和关系是二,是自我的两个组成部分。
自体+动力+客体,彻底去掉其中一个就会三个都消失,进入合一。
成熟的自我都是别人馈赠来的
韧劲教育——推迟满足感
1113思维主题
心灵的三个层次:思维、身体、情感
伤痛应对方式量表
武志红过往应对:体谅、忧伤、拖延
情感隔离,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是将情绪从认知中剥离开来应对焦虑痛苦的方式
生活中注重思维而忽略感受,很可能具有强迫性人格。
麻木与绝望、可怜、高明(一个人面对星空什么都很渺小)
这种归功于他人与尘埃感都是将我没有价值感、我不够好的感受给美化了而已
渴望亲密感却感受疏离就使用指责他人来保护自己
抽离和更好的道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保护方式,这些保护方式都隔离了感受、切断了链接
莎兰老师说:我们的心有三层,保护层、感受层(伤痛层)、真我。
真正的亲密感是真我与真我的链接感,但因保护与伤痛的墙太厚,导致两个人的真我不能相遇,这时我们会将保护层强加于对方,将伤痛转移给别人,就会越爱越孤独。
所以,想要拥有真正的亲密,想和自己的恋人建立真正的链接,关键就是穿越心灵的保护层。
讲感受就是捧出你的心,只有当你能捧出心时,也才能碰触到对方,如果讲道理就很难起到这样的作用。
凯伦海乐用手感受水,现在的小孩只是看水的图片。
用感受而非思维学习文字也是蒙特梭利、华德福等幼儿教育法的关键。
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灵过程有三个:身体过程、情绪过程与思维过程。
身体过程就是身体对事物的感知;情绪过程可以理解为我这个存在对感知到的事物的接受或抵触;思维过程则是用文字思考的过程。
思维过程只是身体与心灵的一个投影,如果只有思维过程,那心灵就是干瘪的,而必须有身体与情绪过程的参与,一种心灵活动才是生动饱满的。
无聊就是我们与这个人难以建立关系的感觉。
愿我们能打开自己的感官去拥抱这个无比生动的世界。
思维03你的想法真是你的?
向思维认同——把思维认同为“我”
斯蒂芬吉利根:如果没有身体的作证,一个道理对你而言就是谎言。
体会、体察、体悟、体证
用我的全部存在与这个饼干的全部存在相遇,建立了我与你的关系
感觉就是身体过程,它看似不那么高级,但感觉必然是你的身体与其他存在建立关系时的产物,它是你的。而头脑却可以吸收各种信息,也可以被灌输各种信息,所以我们甚至可以说头脑是别人的。
很多人不能靠近自己的感觉,一个常见的原因是活在别人的意志里,在东方文化里,所有主流的声音都倾向于说,你要听话,要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却少有声音说做你自己。每个生命都想成为自己,当不能用成长的方式时,就干脆用毁灭的方式表达这份意志。
科学哲学家认为,之所以科学在西方形成了体系,正是因为欧洲人放下了万物有灵的这种观念,把把一切存在当做“它”来研究的结果。
所以,要学会和头脑的信条保持距离,同时学会用各种方式去聆听身体。
思维04高贵的头脑、鄙俗的身体
练习:一群人面对面站着,身体不能接触,先做自我介绍,闭上眼睛安静感受身体自然呼吸,依次默讲两个故事,快乐的伤心的,顺序自己定,讲完后让大家来猜哪个是快乐的哪个是伤心的
结果有三类人:绝缘体、随机、猜测完全正确(有通过身体的冷热来判断、有直接情绪的感受——共情)
第三类人中也有几种:清晰但不细致、清晰感受到对方情绪的跌宕起伏、感受到对方复杂情绪、能感受到对方想象的画面。
当视觉和听觉消失,你依然可以感受到他人的存在,你并不是孤零零的幽魂,或许这时候你会相信灵魂的存在,有些人这时会留下眼泪。
保护层(思维过程)、感受层(情绪与身体过程)和真我(灵魂)是心灵的三个结构。
当一个人的身体过程与情绪过程是打开的,他也就能感受到别人的身体过程和情绪过程,他们可以在两个人之间建立链接,而思维看似有力可靠,却不能与人建立链接。
有很多人是真心想活得纯粹点,而藏着头脑是高贵的,身体是鄙俗的这种理念。在我看来,我与你的相遇,是灵魂层面的关系,它可以超越肉身,但这份超越,是先肯定了肉身。但有很多的纯粹并非是进入了灵魂层面,而是陷入了头脑的心灵僻径中。
柏拉图精神恋爱、反对低级趣味
高贵的头颅、孤独、想象、内在,鄙俗的身体、关系、现实、外在
追求这些高贵会让人变得干瘪。
人类意识对生命期待的观点绝少与生命的现实一致,于是掩饰、漂白、重新解读……
跟随自己的感受做出反应与选择,根本没有目标和未来期待,同时它就好像有读心术一般,她的感受层和真我能直接碰触到对方的心灵。
忍不住吃高能量食品,其实是感到孤独无助,想像婴儿一样找妈妈吃奶,寻求人际关系的怀抱。
认识你的非理性信念
思维05:控制信念,在你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奉行
当一个真理还没有得到你的验证时,对你来说就是一个谎言
心理大师的理论背后都有着各自的背景、特点乃至心理问题。
艾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艾迪克泰德哲学
完整的治疗模型ABCDE:
A代表活动事件,B代表信念,C代表情绪和行为结果,D代表辩论,E代表效果,F代表新的感觉。
我们自身之外的各种事物,包括我们的身体,都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但我们能控制信念,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奉行这些信念。
重塑你的非理性信念
理性信念,可以理解为洞察到并顺应了世界理性的信念,是个人顺应世界理性;非理性信念则是个人自恋的执念,是个人试图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世界之上。通俗地说,非理性信念就是不符合客观现实的想法,理性信念是符合现实的想法。
艾利斯提出的非理性信念可以概括为三类: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这三类其实可以用全能自恋解释得更为深刻、直接。
艾利斯提出重塑非理性信念有四个阶段:解说阶段、证明阶段、放弃阶段和重建阶段。理性情绪疗法适合已经进入到二元世界,但还残留着全能自恋想法的人。
从根本上我认为,一个在关系中活出了自己的人,他的一切也就符合了所谓的世界理性。
捕捉你的自动思维
小心你平时常说的那些话,语言、文字、思维、理性是联系在一起的。
思维过程是镜像投影,是最容易捕捉到的,所以我们可以从这里开始,想办法打一口深入到体验和潜意识的深井,然后在身体过程和情绪过程中去做工作,才能带来深度改变。
自动思维就是事情发生之后,我们头脑中一闪而逝的第一时间念头。顺着念头做自由联想,直到碰触到深刻体验。回到当时的过程中,在安全、被支持的清醒下,不断去体检当时堪称可怕的身体过程和情绪过程,让淤积住受伤的身体感受和情绪情感流动起来,从而内在体验就发生了变化,而头脑中的思维作为投影也就有了变化。
仅仅在体验或思维层面做工作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从新年和思维入手深入到体验身处,体验层面的改变才是真的改变。
捕捉自动思维的练习:
1找到一直以来都让你感到不舒服的事情;
2回想最近一次你再次遇到这件不舒服的事的情形;
3问问自己遇到这件事时,脑海中第一个冒出的念头是什么;
4这真的是第一个冒出的念头吗?如果不是,就继续往前推;
5让自己放松下来,闭上眼睛,从这个自动思维开始做自由联想,看看它让你想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6不仅是要想到更多的思维,更重要的是它会唤起你什么样的身体过程和情绪过程?
7让身体感受和情绪情感自由流动,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我们惧怕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事情带给我们的感觉,之所以惧怕这种感觉,经常是因为这件事和以前的某件事很像,唤起了自己的某种感觉,所以又发事件经由一个完整的身体过程、情绪过程加思维过程,导致了当下的思维反应。
也许我们可以从任何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地方入手,向潜意识挖出一口通向潜意识的深井,于无声处听惊雷。
完全以我的想法和感受为中心的被分析过程是多么宝贵与美妙!
每个生命都期待着,带着主体感去成长、去体验,而不是被改造。
婴儿全能自恋的绝对化要求没有得到满足与回应,就可能会有自恋性暴怒、彻底无助和被迫害妄想。
破解你的生命逻辑
怎样接住关系中的坏?
投射性认同:我认定你应该怎样对我,然后我把这个认定的东西投射到你身上,之后你认同了,并且真的如此对待、你就变成了我期待的样子。
明:“我希望你用我认为好的方式对待我”
暗逻辑:“我知道你肯定不会用我认为好的方式对我,你肯定会用坏的方式对我,你看,你果真受不了了,有用了坏的方式对我,所以你就是不喜欢我的,我注定就是得不到你的喜欢”
将坏投射给对方,当对方认同这份坏,就验证了自己的预判。然而实际上,这份坏原本就是自己诱导的结果。
判断投射性认同的一个简单标准就是,你在和一个人打交道时,有没有被严重限制的感觉。
投射性认同—>严重的被限制感—>逼周围人成为坏人—>离开—>自己是个坏人(没人喜欢自己)
关系有着极为重要的功能,可以处理一个人时处理不了的“坏”。
起初,在二元关系中把坏扔给对方,之后在三元关系中把坏扔给第三者。
衡量一个关系品质的核心标准是,这份关系能不能处理化解“坏”。
解决方法:我是一个好坏参半真实的人,我能接受自己的坏。当别人投射给你“你是一个坏人”时,你不会太抵触、愤怒,会接纳、消化、去毒化处理,再还给对方一个不那么有毒的信息。
具体做法是:既不认同对方的明逻辑,委屈自己,用对方希望的好方式回应他;又不认同对方的暗逻辑,真还给他愤怒、厌烦等负面情绪。
大师:“亲爱的,我喜欢你真实的样子,你能这样坦诚真好,但我也希望你不要伤害到你自己”
自恋幻觉的ABC
投射性认同中,我做了A,你就必须还以B,否则我就会使C(威胁)
投射性认同的四种类型:
1权力。我对你好,但你必须听我的,否则就是不爱我;
2依赖。我如此无助,你必须帮我,否则就是不爱我;
3迎合。我总顺着你,你必须接受我,否则就是不爱我;
4情欲。我这么性感,你必须满足并对我好,否则就是不爱我。
是不是Ta不爱我了?
关系中出现疏远(也就是“坏”),不能接受关系中的坏,于是就归因到自己或对方。
《为什么越爱越孤独》、《每一种孤独都有陪伴》
当我们执着于自己的一套逻辑时,我们越是严重地使用这一套逻辑去构建亲密,结果反而会更孤独。
控制型父母会让孩子感到,只有做依赖的孩子才有好处,独立是不受欢迎的。
认识到原生家庭的囚笼,破解自己的生命逻辑。
支配者
赤裸裸的支配者、温情的支配者
依赖者的形成常是因为有控制欲强的父母,
支配者的形成有二:a童年时与父母的关系是颠倒的;b与父母有过分离或照料欠缺,于是在心中勾勒了一个完美的爱人形象强加给现实中的恋人,恋人的任何独立意志都让他们担心分离,所以打压。
《不要用爱控制我》
严重的支配者都符合自恋性暴怒和全能自恋的标准定义,支配者是在表达“我这么有力量,你怎么可以不听我的”,依赖者是绕了个弯来表达,不过都是在希望世界如我所愿。
解决的方法是:世界既没按照我们的意愿运转,同时世界又是善意的,同时也允许我们自己表达所谓不好的情绪。失控是可以接受的,甚至失控都是美好的。
烂好人和诱惑者
迎合者与歉疚感
迎合者的逻辑是:我这么为你考虑,你必须接受我,否则你就是坏人,我们不如分手。我为你做了这么多,你必须爱我,否则你就是个大坏蛋。
迎合者太想做一个好人,因此缺乏威胁性的C信息,很难获得深度关系。在关系中总让人不舒服,一是不真实,缺乏攻击性的生命力;二是给人带来内疚感,总在提醒“你欠我的”。
迎合者最多
经典行为模式:母亲做好了一桌饭,却最后一个上桌,碗里只有剩饭剩菜,这时候如果你不接受内疚,就会感到愤怒。
曾奇峰:和你在一起我感觉自己很好,于是我就爱上你了。
可是和迎合者在一起,你虽然容易收获到好处,但你会觉得自己在他们面前是个混蛋,如果你不接受这种感觉就只能离开了。
我们都想与别人亲近,但很多人只学会了一种与别人亲近的方式。支配者学会了权力的方式,依赖者学会了示弱的方式,迎合者学会了奉献的方式。
有一种愚孝,女人巨多,家庭多重男轻女,她们靠近父母的方式就是为父母或兄弟奉献。
诱惑者:我如此性感迷人,如此有性能力,你当然会喜欢我,否则你就是性无能,我们不如分手。
形成原因:在原生家庭中获得一种感觉,认为性是建立关系的唯一通道。
这四种投射都有好有坏:支配者的好是我有力量,坏是无助;迎合者的好是无私,坏是自私;诱惑者的好是性感,坏是没有魅力。
明白自己是通过哪一套逻辑去建立关系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很根本的愿望——真正的遇见一个人。
心灵地图,又名《少有人走的路》,认识自己、成为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是根据童年时经历,形成了一张心灵地图,并靠这张地图活在这个世界上。
科胡特:不含敌意的坚决
我思故我在
埃克哈特.托利——“向思维认同”与“痛苦之身”
想象你有一把锋利的刀子,你非常擅长用它来切苹果,这件事你做得太漂亮了,那么,当你切好苹果之后,你会舍得放下刀子吗?
刀子就是思维,而苹果就是痛苦之身。喂养思维的方式就是有意无意的追求同样的痛苦,因此,我们的人生总在不断的轮回之中。
向思维认同
“思维”这个词是抽象的、概括性的,我们很容易被一个又一个想法所控制,如果我们认同了这些想法,就会把它们当做真理,甚至还认同为“我”或“我的”,认同了后就会形成执着,也会不想放下它们,因为放下就像“我”被消灭一样。
武志红:这件事让我对自己有了一个新预言“原来我是可以在很吵的环境下入睡的”。实际上,这是思维过程对情绪过程和身体过程的总结,又形成了新的思维认同。
我能在风雨雷电中入睡,但如果雨停了,有服务员小声敲门,我就睡不着了。
什么是向思维认同?
思维是对身体、情绪、外部世界的认识,而一旦我们把这个认识固化,当做真理来对待,那么这个认识就会反过来控制我们。
“向思维认同”的根本还是控制欲在作祟,而根本的控制就是全能自恋的幻觉“我可以控制这个世界”。
当我们生存在“我能控制一切”的幻觉中时,就无法和其他存在建立真正的关系。因为不穿过思维的保护层,就无法深入“痛苦之身”的伤痛层。
痛苦之身
《当下的力量》:通常,当下所产生的痛苦都是对现状的抗拒。痛苦是因为对真相的对抗,思维层面上我们会用批判对抗,身体层面上先是情绪的痛苦,进而也产生身体的痛苦。
痛苦是因为对真相的对抗。
首先是意志较量,我希望世界按照我的想法运转,而当世界没有这样运转时,会有情绪上的痛苦,进而转变成身体痛苦,痛苦之身由此形成。而它形成的源头,正是我们对自己想法的自恋。越是自恋,越是对自己的想法,特别是对关于别人该如何的想法执着,越容易导致巨大的痛苦,甚至是疯狂。
接下来,痛苦之身形成,有一个恶性循环。我们更不接受自己的情绪痛苦和身体痛苦,和这些痛苦对抗,由此构建了无比复杂的心理防御机制,结果成了一个迷宫,而我们的痛苦之身也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存在。
清楚了这个问题的产生过程,化解的方法就是反着来。首先,知道自己的想法系统就像一个保护层,它们不是真理;其次,接受自己身体痛苦和情绪痛苦的存在,深入到伤痛层中,好好去感受它们,不对抗,让其自由流动;最后,放下自己的想法,又穿越痛苦之身后,也许就能进入到所谓的真我
抚平你内心的钩子
要小心你那些特别引以为傲的品质,它们最初多是用来处理痛苦的,如果你太爱这些品质,那么为了滋养它,你会不自觉地重复追寻一些类似的痛苦,因此你不断陷入人生轮回中。
他们之所以这样对你,是因为可以这样对你。如果你只是会使用“耐心、没架子、充分考虑对方需要”的方式,而没有一点霹雳手段,那就是在教你的下属对你不尊重。
每个成年人的人生都是自己营造的,只是这种营造是一个轮回。轮回,是为了给自己制造机会,解决此前不能解决的问题。他在没有力量与资源时,选择了迎合的策略,积累了一肚子怨气,现在有了力量与资源,就给了觉知并改变的机会。
可以说,人和人之间投射与认同的游戏,就像是一个人要去你家里挂衣服,但你家里必须有钩子才能挂得上,假若你根本没有钩子,他发现没有地方挂衣服,自然就会放弃。
原来只要你对现实臣服,现实就会对你宽容。
原来,一个星期不洗头也能活。
佛学上有个说法是“焦芽败种”,不经过历练修的定力是不稳的。
人性臻于圆满,绝不是把自己变成了高大上的人,而是能坦然接纳一切人性的人。
没有“心理问题”这回事,有的都是人性的种种呈现方式,它们这一切都有待拥抱和理解。
在“我”不能控制的边界之外,有一个善意的“你”存在,既然你是善意的,“我”何必非要去控制一切,何不让自己处在失控之中呢?
当你往下跌落时,你很担心会调入无尽的黑暗深渊,但其实你发现,你会调入如同大地母亲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