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与哲学

        这是第六课的下半部分。

        终于写字了!整照片实在不行!写起来倒是全无压力的。

        一、无香不恶与无恶不香。

        这是道家的阴阳思想,辩证又统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什么是仁慈?那是人类界定出来的一种含义。就香而言,什么是香?沉香是香,檀香是香,那榴莲的味道呢?是香是臭?你说是香也可以,你说是臭也不错,就是那个嘛!老师希望我们能享受这个世界(的气味)。花有花的香,草有草的香,都好。不要带着分别心去“欣赏”。当闻到好价钱的香时,能知道,能懂得,能欣赏;闻到"不值钱"的香味时,也能去体会,那就是香道。

        二、变与不变。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变。那么什么不变呢?佛家说那个不变的叫菩提;道家说那个不变的叫道;儒家说那个不变的叫中(zhong第四声,打中了的中。中庸)上下四维谓之宇,往来古今谓之宙。空间、时间、人,构成了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娑婆即堪忍,难忍也得忍。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给你哭什么?鸟给你别离伤感什么?都是你的感觉而已。不变的是本质,变的是表现形式。例如中医的望闻问切,不全面了解情况,怎么给你开药方?药方是根据实际疾病情况来“变”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我的工作也一样,同样的案件,案情不同,处理方式必然不同。我拿出一个同性质案件的卷宗,你能按照那个案子依葫芦画瓢嘛!香的道是不会变的,香的味儿是要做调整的。

        三、香的源头。

        西方的人定胜天与"科学"(迷信)思想,导致了西方人认为事物可以穷尽。他们把香也拿来分析,认为分析可以“制香”。可能嘛!中国人认为芥子纳须弥,须弥纳芥子,没必要这么鬼扯。在此说个禅宗故事吧,有人问一位法师,须弥纳芥子我能理解(须弥山那么大,容纳一个芥子好理解),芥子纳须弥我就不理解了,芥子那么小,怎么能容下一座须弥山啊!法师说,别人说你学富五车,五车的书你怎么能装的下?问者秒懂。

        四、世界的客观性与对世界的解读。

        世界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难道不是相由心生?佛教认为,世界是心物一元的。物质与非物质,不过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嘛!不需要争辩。哪一行可以入道?哪个法门是对的?哪个法门是错的?哪个高级?哪个低等?没必要分别。适合的就是最好的。香也如此。

        五、物质与人的关系。

        近几十年,西方的"科学"把神赶下神坛。人可以克隆了,人成为了万物之灵,人不需要恐惧与敬畏,人可以与天斗其乐无穷,人可以掌控宇宙万有。。。。。。然而实际情况确实如此吗?香道是什么?是满足自身欲望的霸占吗?是把好的沉香、檀香等等做成珠子、饰品占为己有吗?还是焚香(与分享同音)?

        六、我的香道是什么?

      什么都可以入道!能参透这个问题,我也就入道了。所以这个问题,是一个还未有答案的问题。

        开庭时不要做详细的记录,因为这样会让你在庭审中忽略大量的对方观点以及法官观点。所以庭审笔录的“鬼画符”是正确的,但要在第一时间把庭审笔录回忆整理出来,不然一觉以后,自己画的符可能自己都不认得了。好吧!同理,笔记整理完毕。碎叫!

        此文谢绝转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