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蕾 宜昌 焦点中级七期 坚持分享第180天
有时候,来访者之所以不想改变,是因为大家(包括来访者自己)认为:问题就等于来访者个人全部的剩余价值,来访者因而觉得自己陷于问题而无力改善。
此时,老师可以运用外在化技巧,把来访者的自我价值和问题本身分开,让来访者的问题成为需要迎战的敌人,而非等于自己。
例如:老师可以询问来访者:你何时比较能控制抽烟的冲动?什么时候你比较能控制住生气,不会让你惹麻烦?
或者用评理问句:如果以1-10评分,1代表你被愤怒控制,10代表愤怒被你控制,你现在的状况是几分?
甚至,老师可以用一种“责怪问题”、“问题是坏人”、“来访者是好人”的方式问来访者:这个坏心眼的冲动跟你说了什么,你才能忍不住抽烟?这个扯你后腿的生气是怎么让你去打人的?你是怎么拒绝这种诱惑的?
这样的问句会降低来访者重复挫败自己的无能感,让老师和来访者成为对付外敌的统一年盟,也会让来访者更有效地处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