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名臣裴休,进士出身,后来官至宰相。他对佛教信仰十分虔诚,与禅宗有深厚的因缘。在中国禅宗史上,他与自居易、李翱、陆亘大夫等居士齐名。
裴休与沩山灵佑同门,精通《华严》教旨与禅宗心要。他有一个习惯,就是将自己每次参禅的心得,都用文字详细地记录下来,并编印成册。他一直以为这样做才是参禅的最佳途径。
裴休对黄檗禅师的禅法推崇备至,每次禅师说法,他都记录下来,旦夕揣摩玩味。在中国禅林中,黄檗禅师是一位坦荡耿直的佛门大德,他和临济禅师同为“棒喝”禅师六十五岁时,住在江西龙兴寺,裴休将他的说法辑为《传法心要》上卷;到了七十二岁时,禅师移居河南的开元寺,裴休又把他的开示辑为《传法心要》下卷。
当《传法心要》编纂完成之后,裴休十分恭敬地呈给黄檗禅师,希望禅师对其内容有所指示。
黄檗禅师接过来之后,看都不看一眼就放在了桌子上。裴休怔怔地站在那里,心里忐忑不安,心想:“是我的记载有偏差,惹大师生气了?还是书本装订得不够好?为什么他连看都不看一眼呢?”
过了许久,禅师才说话:“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裴休如实地答道:“不明白!请大师明示!”
黃檗禅师方便开示道:“昔日灵山会上,佛祖拈花示众。众皆默然,唯迦叶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于是,禅宗便自成一派。‘禅,讲究的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你把心得表示在笔墨文字上,扼杀了佛法的真义,同时也失去了禅宗的宗旨,所以才不看你编纂的书。
裴休听后,对禅有了更深的了解,对黄檗禅师的说法深为叹服,并作颂赞日:自从大士传心印,额有圆珠七尺身,挂锡十年栖蜀水,浮杯今日渡漳滨,八千龙象随高步,万里香花结胜因,拟欲事师为弟子,不知将法示何人?黄檗禅师听后,随口说了一偈道:心如大海无边际,口吐红莲养病身,自有一双无事手,不曾只揖等闲人。
裴休身居相位却笃信释家,手握重权却潜心佛道,祖籍河南却终老沩山,特别是他要求年轻的状元儿子辞去翰林职位削发为僧,一般人看来都极不可思议,也许这就是禅宗的魅力所在。黄檗禅师短短的几句话就揭示了禅宗的真谛,让裴休醍醐灌顶,如梦方醒,真可谓是:“静夜钟声,唤醒梦中之梦;寒潭月影,窥见身外之身。”
小乘禅和大乘禅的区别:小乘佛教以自度为主,解脱以“灰身灭智,捐形绝虑”为主要目标,故修禅者往往是远避喧嚣的尘世,独处清静的山林,息一切思,去一切想;大乘佛教则强调普度众生,突出心性的清净,故入世间而不碍修,心定而一切净,甚至认为处处是道场,时时可修心。
品禹音儿童国学,赏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儿童国学第一品牌!更多资讯请关注“禹音儿童国学”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