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良知之心,情系乡村教育

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在与各位家长交流的过程中,我满心感恩能与阳明心学结缘。“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这寥寥数语,却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与力量,宛如深邃夜空中的璀璨星辰,照亮了我为人处世的漫漫长路,深深地扎根于我的心间,成为我行事的圭臬。

就拿此次利用假期组织孩子们打卡背单词一事来说,其间遭遇的误解与质疑不在少数。有人觉得我这是在自讨苦吃,好不容易盼来的假期,却还紧盯着孩子们的学习,一刻不得闲;也有人出于好心,劝我莫要如此操劳,毕竟身体才是本钱,理当趁着假期好好调养一番。然而,我的良知却在心底呐喊,这长达五十天的假期,对于孩子们而言,倘若每日不能抽出区区十分钟来复习巩固,那曾经努力积累下的知识必然会如潮水般退去,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们身处农村,孩子们所拥有的课外活动资源本就稀缺匮乏。更为艰难的是,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平日里只能跟随识字有限甚至目不识丁的祖辈生活。长辈们虽有疼爱之心,却在学业辅导上力不从心,尤其是英语这门学科,更是让他们望而却步。每当假期来临,游戏便几乎成了孩子们唯一的娱乐消遣方式。每当我想到这些,内心便犹如被重石撞击,泛起层层涟漪。我深知自己的力量或许微不足道,但哪怕只是能引导他们将那沉迷于游戏的些许时间,转而投入到学习之中,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泛起哪怕一丝涟漪,于我而言,便是这假期最有意义的事。他人的议论与评判,于我而言,不过是过眼云烟,转瞬即逝。我只愿依循着内心的声音,坚定地迈出每一步,只求俯仰之间,无愧于心。

人活一世,当怀有一颗敏锐洞察、体悟他人冷暖疾苦的心,此乃良知所在。阳明先生曾言,当我们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迷茫,不知何去何从之时,不妨静下心来,叩问自己的内心。只要我们摒弃自私自利之念,心怀利他之善举,便如同在黑暗中握住了指引方向的绳索,纵有坎坷,亦不会偏离正道。人生之路,漫长且修远,我们当竭尽全力,方能在回首往事时,内心安然,毫无愧疚之感。

犹记一位家长与我促膝长谈,其间,她倾诉着独自抚养孩子的艰辛与不易。精神上的重担,经济上的压力,如两座大山,压得她喘不过气来。近两个月来,为了照顾孩子,她无奈放弃了外出务工的机会,只能将孩子暂托于姥姥家。然而,孩子因缺乏有效的监管,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行为表现也大不如前。这孩子初入班级之时,恰似一颗闪耀的新星,课堂之上,积极踊跃,发言之声清脆响亮;作业完成,认真细致,字迹工整,对老师的教诲领悟颇深,故而深得我心,我也始终对他的学业发展给予了格外的关注。但谁能料到,这两个月的疏于管教,竟让他在学习之路上迷失了方向。课堂之上,眼神游离,思绪纷飞,与同学交头接耳;回答问题时,更是茫然失措,不知所云。一次,因他与后座同学肆意交谈,扰乱课堂秩序,我不得已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事后,他有所悔悟,表现稍有好转,我便再次与他倾心交谈。他这才向我吐露实情,原来是假期里沉迷于电子游戏,无法自拔,以至于作业都抛诸脑后。听闻此言,我心中五味杂陈,既为孩子的迷失而痛心,又深感教师这一职业所肩负的责任之重大。

常言说得好,教师乃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塑造学生灵魂的神圣使命。然而,这谈何容易?孩子们宛如一张张洁白无瑕的宣纸,在他们的求学生涯中,大部分时光都在学校里度过,而老师便是那执笔者,每一笔每一划,都关乎着孩子未来的蓝图。这份责任,重于泰山,怎能不让人倍感压力?但正如阳明先生所教诲的那般,遵循内心的指引,将每一件分内之事做到极致,便足矣。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学到的知识,若不能融入生活的点滴之中,便只是纸上谈兵,毫无价值可言。恰似我研习《申喻十家牌法》后所悟,做事之前,务必要深入了解情况,犹如剥茧抽丝一般,精准地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如此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故而,我不辞辛劳,逐一走访了解孩子们的家庭状况,悉心询问他们假期的学习规划与安排。我满心期许着,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帮助孩子们在假期中寻得学习与娱乐的平衡之法,让他们在尽情享受假期欢乐时光的同时,亦能紧跟学习的步伐,做到劳逸结合,相得益彰。

我已倾尽心力,全力以赴。在这过程中,我始终坚信,人生之路,不必过分执着于结果的成败得失,只需专注于当下的每一个瞬间,每一次行动。以良知为标尺,丈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真心为笔,书写人生的华章。如此,方能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一串串坚实而无悔的脚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