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
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想又何必。
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
我若气死谁如意? 况且伤神又费力。
看似很简单的一段话,但是真正做起来是难上加难。
在生活中,很多人和事都会有意,无意的影响我们的心情。
很多时候话不投机,立马生气,有的人大吼大叫,有的人转身离开。这都是常见的事情
在《非暴力沟通》中有一段话是,一个人只要生气,一定是因为他某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1说出你的需求
你真的想要什么?想要怎么做?不想要什么?说出来很重要。
比如说有一个老婆嫌她老公老加班,然后就跟她老公说,你以后不要老加班,一天到晚都在工作,还要不要这个家了。不许老加班,她说了,她真的把自己的需求说出来了。结果她发现她老公不加班了,但是报了一个高尔夫球班,跑去打高尔夫球了。她说,怎么搞的?我说了这个话,怎么还这样?
因为你只是说了你不要什么,你没有说你要什么。所以我们在生活中,有很多人真的是喜欢表达不要,你不要怎么怎么样,你不要再对我怎么怎么样,但是我们不说要什么。所以这个案例呢,你就会发现,就是打高尔夫球这个案例,就特别明显,就是她老公说你不要我加班,那我就不加班好了,但是他选择了打高尔夫球。所以我们要把要什么提出来,这个要求越具体越好。
老公我希望你一周有三天的时间,晚上七点之前回家陪我和孩子一起吃饭。这样你也可以多陪陪孩子,我们一家人多在一起吃饭孩子也会觉得家庭是充满爱的。
2 说出你的心情和需求
还有很多时候,比如有时候你真的很愤怒,人愤怒来的时候是挡不住的,真的生气得要死。
在《非暴力沟通》卢森堡博士在监狱里边帮这些犯人进行心理疏导,教他们非暴力沟通的方法。然后有一个犯人就有一天非常生气,这个人叫约翰,他说,我很生气。
马歇尔先生说,为什么?他说我向他们提出了参加培训的请求,他们根本没有人回应我。马歇尔说,等一下,在你说我生气是因为他们的时候,停下来想一想,你和自己说是什么让你生气了吗?约翰说,我没和自己说什么。
他说,那好,现在停下来好好体会一下你的心情和想法。然后约翰说,我告诉自己,他们一点都不尊重人,他们冷漠无情,他们只在乎自己的利益,他们真是一群混蛋。
就是那个狱警没有让这个叫约翰的犯人去参加马歇尔的培训,所以约翰就很生气,就恨这些狱警。然后马歇尔说,好,谢谢,这足够了,现在你知道自己为什么生气了吗?是因为这些想法吗?约翰说,是啊,这有什么不对呢?不就是因为这个吗?
马歇尔说,我不是说你这样想有什么不对,我也没有说你不该说他们冷漠、无情、自私。但是这样的想法让你很生气,想一想,你有什么需要?
在此时此刻你需要什么?你看,马歇尔要把这个濒临崩溃的犯人的愤怒情绪拉回到需要这件事上。约翰沉默了很久,说,马歇尔,我需要他们让我去参加那些培训,如果我无法参加那些培训,出狱以后我还会再犯罪、再进来的。
然后马歇尔说,现在你把注意力放在了你的需求上,你是什么样的心情?约翰说,害怕,我是害怕。
然后马歇尔说,那么现在假定你是监狱的官员,而我是犯人,如果我把你看作是冷漠无情的官僚,即使你没有当面指责我,那样的想法也会通过眼神流露出来,如果我和你说我真的很需要那些培训,如果无法接受培训,我担心我迟早还会再进监狱,与把你看作冷漠无情的官僚相比,哪种方式更可能使我的愿望得到满足呢?
他比较了一下,就是说出你的感受和指责对方的两个比较,把这种愤怒的情绪和说出你的需求比较了一下,让这个约翰来选。约翰盯着墙想了半天,最后说,我说不出口。就是你这个要求太高了,我说不出口。然后这次辅导就结束了。
结果过了几天以后,这个约翰来找马歇尔,就跟卢森堡博士说,如果当年有人能够跟我说这些东西的话,我就不会把我最好的朋友杀掉了。这人是一个杀人犯,他杀掉了他最好的朋友,因为他的愤怒情绪得不到掌控。
但是如果有人告诉过他,你其实只需要把你的需求表达出来,把你的要求、你的情绪表达出来就好了,而不是不断地指责别人,当你不断地指责别人的时候,你会认为是别人造成你的痛苦,但我们前面讲过,痛苦是来自于我们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所以你要盯着需求,而不是盯着情绪。这就是表达愤怒的方法。
在生气,愤怒的时候问问自己,需要什么,说出你的需要和请求,你的心情会有很大的转变。
都知道气大伤身,有时候气大伤人。所以,莫生气,人生本就不如意。勿让小事伤了自己,伤了和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