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朋友,最近过得怎样?不要说还不错、还行之类的话,我更愿意和你一起分享内心真实的想法。
学生党,你是不是在响了数遍的闹铃声中起床,迷迷糊糊地开启新的一天?
初入社会的毕业生,你可曾找到一份满意,哦,不,是对口又或者说是一份喜欢的工作?
收入稳定的朋友,明天的工作还能激起你的一番热血?还能带给你一丝丝迷惘吗?
年轻的父母们,是否在孩子的啼哭声中睁开眼,还要想着下月的奶粉钱?
这样一想,会不会有些糟糕?
在实习期时老板曾对我们这群小屁孩讲,她最喜欢也最认同马云的这一句话: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初听此言,不以为然,权当是一句鸡汤话。可在我经历了这几天的“自我失控”之后,它在我脑海中的身影却日渐清晰。
年轻人,没有几个是甘于平凡的,也没有人愿意在二十岁的年纪过上自己四十,甚至五十岁才开始的生活。都是热血的少年,都在年少轻狂的年纪,心是难免泛起有关“我的未来”的想像,尤其是在白天受了煎熬,夜深人静时的睡前。谁都会不留余力的想像,将未来勾勒的分外美好。熟不知,一不小心那些令你得到安慰的美好,会在你无法察觉的时候变成的致命的毒药童话。
然而,我们大多数人却心甘情愿的饮鸠止渴,换来一夜的酣然。于是当清晨时的阳光照射进来,耳畔响起熟悉的闹铃,我 们起床,洗漱,工作,吃饭,归家,休息,一切又是如常。不同的是,当我们睡在床上的那一刻,便开始了新的幻想。前期的惯例是对白天的牢骚,对上天予己命运的悲叹;可翻身一想,我的人生还很长,我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大脑像一只打了兴奋剂的蜘蛛开始拼命的织网,为自己编织了一件喜爱的衣裳,跳了一曲满意的舞蹈,然后,一夜安眠。
这就是我所说的“自我失控”。因为我们已经开始向无法管理自我迈出了步伐。张爱铃曾写下许多柔骨断肠的文章,我想,其实大家更熟悉的,除了她本人的大名之外,便是那句“出名要趁早”了。但就像一位朋友所说:“把作家或者名人的某一句话拎出来当口号用,不是某些人的误解,就是一些人的阴谋。”
且说张爱铃的原话为——出名要趁早,不然成功的喜悦来临时,也不会太痛快。想要理解这句话,必须先了解张爱铃,先去了解她的作品。这句话本身无非对错,但,对于当下许多年轻人迫切渴望成功,它便成了很好的推动力。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人渴望“年轻有为”?
一、可以改变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过上更好的生活。
二、可以找到更好的配偶,开启一段良缘。
三、将来子女出身可以享受更好的教育,成长于更好的环境。
只能说,仅仅只是这三条,便太具有诱惑力。这样的生活,不也就是我们大多数所向往的吗?然而命运的使然,成功的人只会是少数的人。
很简单,在睡前当了一回织梦者以后,大致会出现五种人。第一种人在一觉醒来的时候,开始重复昨天的事情,陷入一个死循环。第二种人知道给自己制定一份计划,并按之去实行,但过了一个月、几个月之后,就会发现他不是松懈了就是放弃了,并且开始给自己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去制定了另一个新的计划。你会发现他很努力,但却三心二意。
第三种人就会严格的来要求自己,甚至是有些苛刻。将计划安排的一丝不苟,拒绝也害怕意外的发生,循规蹈矩。最有意思的是第四种人,他们不仅会给自己制定一个计划,还会把身边的人也一同捎上,帮他们也制定一份,对别人是高标准,严要求,对自己的错误却是忽而不见,同时能找也一大堆的理由来为自我辩解。
还有第五种人,他们知道计划与坚持的重要性,并后渴望改变,向往激情的生活。计划赶不上变化,要给自己留下足够的空间来处理变化;守得云开才能终见月,坚持是必不可少的。渴望改变才能使今天的自己比昨天更优秀,这样,生活便有了激情,产生了良性的循环。
朋友,致此共勉。不再成为织梦者,一同化身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