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两本关于家书的书,于是开始效仿,与孩子平时交流过后,还以书信的样子给孩子写信。
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喜欢这样的方式,至少他嘴里还肯说一句:很好。当我看到电脑桌面上,他把我给他写的信整齐地放在桌面上,这个时候,我也就不怪他那讨厌的处女座习性了。
小时候,我蛮爱写信的,与同城的天天见的初恋男友都是每天一封信的写,攒了一大摞。虽然最终把它们付之一炬,但写信的那种感觉一样留在我的心底。
现在虽然不用纸笔来写了,但通过电子版的方式,这也是挺好的,至少我写的时候还是蛮愉快的。
尽管矛盾与争吵也是不可避免,我和孩子之间每天都能够很好地沟通,只是我觉得还是欠缺些什么,在看了《哈佛家书》和《大先生的家书》后我才恍然大悟:我还没好好写过信给孩子呢。有些话,讲过之后再用书信的方式整理后表达出来,效果确实不一样。
《哈佛家书》,一看名字就知道,孩子是在哈佛上学,然后与家人用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
我原以为,这本书一定会像其它回忆录一样,讲述父母自己如何辛苦,讲述孩子如何从学渣变成学霸的书。抱着随便看看从中找一点适合我的方法的态度翻开此书,结果,我就丢不开了。
我设置的字号是最小号,书也足足有716页,我看完这本书用了7小时18分钟,除了哲学外,我从来没有用这么长的时间看这么几页书。作者的女儿小静是个非常棒的孩子,她06年哈佛毕业,也不知道现状如何,真的有些好奇。
在这本书中,我和作者的教育理念极为相似,并且也一直用这种开放的思想引导孩子。在阅读这本书时,我一边看一边思考:我要如何再坚持再提高才能更好地引导好我的孩子。
作者建国在给女儿的信中有这样两句话,每每看到,我都在深深地反思自己:“对纯真智慧的心灵,不需要告诉其所有答案,只需要给其少许点拨。”“我反倒希望你明白,你的未来和人类历史一样,不会总是一片光明。但是只要有意志和智慧,你一定会找到自己的道路和幸福的。”
作者这样要求女儿:“一个好学生,除去用功,最重要的品质是:能永远保持客观和冷静,永远运用睿智去对比分析,融会贯通所学,形成举一反三的判断能力。”
我不得不说,什么样的家长,成就什么样的孩子。建国这样对他的女儿说:“如果我说自己从小就是好孩子,先知先觉,此生没有做过错事,你不必听我。如果我带着反省和追悔在说话,里面可能有更多道理。”
作者建国是一个成功人士,他的成功与拼搏女儿是看在眼里的。他没有太多的时候还孩子去旅游去玩耍,反而是他工作的时候,都把女儿带在身边。从小的耳闻目染,让他的女儿学会了如何争取自己需要的一切。也是因为把父亲做人做事的态度看在心里,所以他的女儿才能用优异的成绩去念哈佛。
在《大先生的家书》一书中,丘吉尔这样在信中对儿子说:“你在来信中说要在几周时间内养成某种习惯。你的用心是好的,但却急了点。须知培养一个好习惯急于求成是不行的。培养好习惯就像犁地,是个慢功夫。”“不要祈求在几周或几个月的时间里就能养成一种好习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行为过程,只有不断地继续下去,才能养成。”
建国的女儿之优秀,是因为从小在父亲的带领而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因此,她的学业成绩非常优秀。当然,如果我能知道这个孩子的现状,那更好,可惜却是查不到了。
在看完这两本家书后,我对如何引导羊健康成长有了更强的信心,当然,这样的信心必须建立在我自己也能改变自己的基础上。所以,与其说我学到了如何引导孩子,不如说我又一次学到了如何改变自己。
感谢阅读,我是彦绫
2017.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