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无常处,是缘是定皆是修行

前些天,有一个即将退休的同事,在午餐的时候,和我们坐一桌。在我们还在为做不完的工作发愁时,他眼里却是满满的松弛,他说着自己的计划:打算过了国庆就请假,反正自己身体也有点小毛病,在这里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了,请假去沿海城市呆些日子,公休假加上可以请的假,加起来能混两个月,等过完年直接来办理退休。

他还感叹地说,这些年,他看到太多同事,有些工作调动而离开,有些退休了,这时,再想见一面,就难了。看着他的感慨,我心里也有些感触,想着那随时可能彻底从我们生命中走出的人,还有些要和我们告别的人,谁知道下一次见面会在何时,又有谁知道这一见,会不会是此生的最后一面呢?

那些天,还在为网上看到的那句话而莫名伤感:其实真正的告别,没有长亭古道,也没有劝君更尽一杯酒,只是在一个和平时一样的清晨,他留在了昨天。

我也会想,人与人的邂逅,是见一面少一面,还是见一面多一面呢。

这句话还是多年前的一位老同事说的,我到现在都还记得。那天,他离退休的日子已经很近了,在走进我的办公室里,大家有说有笑,我们知道他不久就要办理退休手续,想着他是一个热情大方的人,都有些不舍。他倒是爽朗地笑着:“所以我来看你们啊,现在啊,是见一面少一面。”

他说的真是没错,之后的两年,因为没有工作业务来往,我们再也没有他的消息了。直到那天,有人说他已经离世了。我们听到这个消息,都很震惊。真是人生无常,上次谈笑风声的场景,还是历历在目,谁也想不到,这竟是最后一次见面。

这些年,我走在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路上,和很多陌生人见面,成为熟悉的人,和很多好久不见的人重逢,也和很多人告别。每一次见面,我都不知道还会不会有下次,每一次告别,都会觉得要不了多久一定会再见。可有些人,就是再也见不到了。于是我会想,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是否真就有个定数。

定数应该可以量化成一个具体的数值,我会和某人在此生相见几次,见面几小时,这些是否就是早已设定的程序,这些数值会分布在我此生的某个具体的时间点上,等到到来的时候,就会相见,而每相见一次,数值就会减少一次,等到最后,数值归零的时候,就是此生的告别,再也不会见到了。

如果真有这样一个确定的数值,支配着人与人的相处时间,那这个数值,是否也可以被称为缘分呢。缘起时,便是相遇相识,而缘尽时,就是告别后,再也不见,也可以称为此生的“永别”。

我还在想着,将这个说法扩大,是否所有的事,都是有定数的,包括自己此生吃过的粮食,喝过的水,还有其它用度,甚至要走的路程,都会有一个固定数值。这个数值,会在在人出生以后,奔向死亡的过程中,不断消耗,等到彻底消耗完毕的时候,生命也就结束了。

那么,是否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一切都是冥冥中的安排?

如果真是安排,那么,在我到来之前,是否早已知晓,是我同意了这样的安排,才到来了,还是那个造物主,没有通知我,直接就这样加上的。

不过,这些都是我的猜想吧,正如还有人告诉我另一个说法:人与人应该是见一面多一面吧。

这个说法,把我的思维引向了相反的方向。循着这个说法想下去,好似人与人之间的“造化” 是不确定的,纵然有一个数值,这也仅仅是一个参考值,实际意义并不大。因为及时达到了这个值,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却还藏着变数,如果有机会,还能再见。那样就超过了这个参考值,那么就是见一面多一面了。

这好像是个相对乐观的说法,既相信有命中注定的机缘,也会相信只要有新的机缘,就能改变结果,又能增加新的缘份。这样的话,缘份不会尽,一切都还有可能再发生,即使告别的人,还能再见,这是缘分之外的多见的一面。

我又想到一个词:无常。也就是不确定的结果。既然不能注定,没有提前的预设,也就没有一定要发生的结果,那么一切都是未知的,也就如同我们正在经历的如同阿甘的巧克力一样,不知道会怎样,不知道如何,那接下来是喜是悲,也无从知晓,那样,是应该为未知的风险而惶恐,还是为未知的惊喜而期待呢。

也许,一切都还是注定的,只是你身为当局者,不知道罢了。

其实这并不重要,不如就当一个当局者,任由那些定数和变,在自己身上发生,自己全身心去体验这个角色,乐在其中,悲在其中,品尝着人生五味,在人生的起起伏伏中,因悲伤而让快乐更快乐,也会因为快乐而使悲伤更悲伤,这未必不是一种修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