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克托·柏辽兹(Hector Berlioz)法国作曲家、指挥家、评论家、浪漫乐派,1803年12月11日出生于法国南部小镇拉科特-圣安德烈,1869年3月8日逝于法国巴黎,终年66岁。他与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雨果及浪漫派画家德拉克洛瓦被称为法国浪漫主义三杰。
柏辽兹的父母并不是音乐家,在他的周围也极少有音乐环境,圣·安德烈海滨连一架钢琴都没有。他的父亲是医生,从来没有想到要让孩子以音乐为专业,只是灌输他一些解剖学知识,对他自幼就已显露的音乐才能并不重视;母亲虽然曾注意到孩子的才能,但她是一个虔诚的教徒,认为搞音乐是有罪的。家里希望他继承父业,可是他对医学毫无兴趣,却专注于学习音乐。12岁时,他已经在写作一些浪漫曲和五重奏。1821年,遵从父亲的决定,柏辽兹到巴黎学医,在这段时间里,他也没有放弃学习音乐的任何机会:他参加歌剧院的演出,在巴黎音乐学院图书馆阅读总谱。在这时上演的格鲁克的歌剧《伊菲革涅亚在陶洛人里》和贝多芬的交响曲,使他深深激动不已,从而坚定了他从事音乐工作的决心。
1824年,当他实际上已经修毕医学课程,获得理学士学位之后,他却断然决定改行。为此,他父亲断绝了他的生活费用,他只好在歌剧院充当合唱队员以维持生计,过着艰苦的生活。1826 年,他考上了巴黎音乐学院。
1827年9月中旬,在柏辽兹的人生中发生了一件最重大的戏剧性事件。一个英国剧团来到巴黎,演出了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哈姆雷特》。这给了他巨大的震撼,幼年读的人文历史书突然发酵了。后来他在回忆录中写道,莎士比亚就像一声晴天霹雳,意外出现在他的面前。他先是看了《哈姆雷特》,时隔四天,又去看了《罗密欧与朱丽叶》,莎士比亚震惊了他,年轻的英国女演员哈丽耶特·史密森让他着迷。史密森是个爱尔兰姑娘,个子高大,皮肤白皙,还有一双迷人的大眼睛。思念让柏辽兹失眠了,连工作都不想去做,他在街头,教堂,咖啡馆四处游荡,累了困了的时候倒头就睡,别人差点把他当成流浪汉。
1833年,在朋友的撮合之下柏辽兹如愿娶了他的朱丽叶——史密森。他的两部杰作《幻想交响曲》和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都是这个时期创作的。然而两人婚后并不愉快,甚至貌合神离,弄得柏辽兹为此酗酒。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人生当中,尤其是爱情遇到了挫折反而能升华为艺术。
在巴黎音乐学院,学生的最高目标是获“罗马大奖”。柏辽兹入学后,多年都参加罗马大奖的角逐,但接连三年失利。后经不断努力,1830年终获罗马大奖,后来他还吐槽过这个“罗马大奖”,后由国家资助赴罗马两年。临行前,成功地首演了他的成名作《幻想交响曲》。
《幻想交响曲》还有个副标题:一位艺术家的一生。在这个作品中,他已经把史密森“安排”进去。在给一个朋友的信中他写道:设想一下,一个天性活泼具有想象力的作曲家第一次邂逅一个女人,而她恰恰体现了作曲家梦寐以求的那个理想典型,当他心有所动时,总有一个代表旋律伴随左右,柏辽兹称之为“固定观念”,或者说是把一个诗的理念,用音乐来体现。这在过去的作曲家创作中是没有过的,柏辽兹由此创建了一个音乐词汇“固定乐思”,由此诞生了所谓“标题音乐”的说法。就是说,整个音乐创意的设计是文学的,而不是过去那样符合音乐的内在逻辑的。换个通俗的说法,就是用音乐来“讲故事”。当然他知道音乐不能代替文字,也不能代替图画,他只需是要表现出热情和感情。
首演当天,观众手里得到这样一份演出说明文字,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节目介绍:大意是,一个病态的神经质的作曲家在恋爱的绝望中企图服毒自杀,但剂量太小,使他沉睡不醒。睡梦中出现了一些奇怪的幻觉,在他病态的头脑中转换成一些乐思与形象。对他来说,那个恋人本身也成为一个旋律,到处都可以看得到,听得到。要知道这可不是说笑,柏辽兹真的为史密森服毒自杀过,只不过没死成,如今他把这个经历写进了音乐。
除了《幻想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也是柏辽兹精心创作的一个作品。在该剧的第二幕,从罗密欧独自一人到凯普莱特的家宴开始,代表罗密欧的是小提琴,代表朱丽叶的是双簧管吹出的旋律,非常动人。当朱丽叶出现在舞台上时,整个乐队安静下来。双簧管吹出一段优雅、沉静的旋律。
大提琴轻声拨奏出一个琶音背景,小提琴加了弱音器,有点像窃窃私语,还有铃鼓的拍击,声音非常小。就在这些器乐的精妙配合下,托出了代表朱丽叶的双簧管主题。大家可以想象柏辽兹看莎士比亚话剧时见到史密森的心动不已,就像剧中台词里说的,“只有在今晚,我才看到了真正的美丽”。
柏辽兹是西方音乐史上第一个用音乐书写“自传”的作曲家,给音心理学开辟了崭新的天地。对后来浪漫派的其他作曲家影响巨大。他的音乐有特有的狂放不羁,同时兼有诗情画意。都是让后来者刮目相看的。指挥家因巴尔说:“柏辽兹的总谱,每一行都有自己的生命。在旋律、节奏和色彩这三个方面,都有自己的生命。”在西方音乐史上,柏辽兹有“鬼才”的称谓。
在柏辽兹的音乐遗产中占首要地位的是交响乐。他写了四部交响曲,其它管弦乐作品也不少。理论方面他的《管弦乐配器法》很有影响。在他的作品里,直接继承了贝多芬交响乐的传统,同时又表现了他的大胆革新,创作了自己新型的交响曲即在交响曲的开头和每个乐章都加上标题(有时标题写得很详细),使音乐与文学更为接近,力图将文学中所描写的生动而具体的形象,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使器乐的表现力更加具体和深刻,这就是常被人们称道的"标题交响乐"。
柏辽兹以标题交响乐与古典交响乐相区别,强调音乐的标性内容,他认为标题是一种民主的要求,能使音乐得到普遍的理解。对他来说,没有内容,没有标题的音乐是没有的。为此,他以进步的艺术思想对狭隘、庸俗的艺术见解进行斗争,以新颖的艺术形式深刻反映了当时法国激进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复杂而矛盾的精神面貌,表现了他们的"叛逆精神",他大胆地扩大了乐队的配备,使交响乐获得新的音色和乐队效果,并在旋律、和声上踏出了一条新的道路。这一切,对日后欧洲的音乐文化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