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秋佳节期间,慈母驾鹤西去,转眼15年了,今天是母亲节,非常怀念慈母,她老人家的音容笑貌常在梦里萦绕。
慈母彭氏生于1939年,享年65岁。慈母兄弟姊妹多,弟兄五个,姐妹三个,那年代重男轻女,女孩都没上过学,纯文盲。1960年慈母与我父亲结婚,当时双方条件都很差,婚礼简单朴素,仅办了两桌酒席,只有素菜没荤菜。
1962年10月,我出生了,因生活条件差,没有奶水,我是喝白米稀饭粥长大的。
1966年慈母生了我的二弟,1968年慈母生了我三弟,他们俩出生间隔时间短,听父亲讲,慈母有时候抱一个背一个到地里干农活,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从我记事起,慈母早上一起床就开始忙活了,第一件事情就是割牛草,天麻麻亮,慈母已经在田边地头,手拿割草刀,选择嫩草一把一把的割,然后打捆,牛草割好后,慈母将像一座小山似的牛草背回家,接着又割猪草,猪草弄回家后,就是煮猪食,弄我们一家人的早餐,早餐后我们弟兄几个上学去了,慈母将猪食舀到猪食桶里,提着猪食到猪圈喂猪,一般喂2~3头猪,猪们啪啪啪啪吃得高兴极了,这时慈母才到生产队干活。我父亲是老师,在外教书,一般周六下午才回来,周一一早赶回学校,我们弟兄几个常年和慈母在一起,慈母整天忙得像陀螺一样,从不休息。我是老大,我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放牛、打猪草等。
母亲没读过书,但孔子的仁义礼智信的观念却很熟悉,在村里是有名的大好人、大善人,从不和人闹矛盾,邻居有事热心帮忙,对老人孝顺,我祖祖(我父亲的爷爷)年纪大了,挑水弄柴也不便,祖祖的柴、水基本都是我家里包了,慈母从无怨言。慈母对我们弟兄几个也是宽宏大量,我记忆里慈母从未动手打过我们,有时生气了,也就埋怨几句。
我们家里可以说是家大口渴,共四弟兄。早上一大早,慈母叫着我的乳名:”泽泽儿,起来,放牛去。“男孩子嘛,总是拖拖拉拉的,半睡半醒之间,应几声,慢慢悠悠牵牛上山去放。
我读高中后,是每两周回一次家,回家后,慈母高兴得不得了,总是弄最好吃的东西给我,返校的时候,慈母炒很多榨广椒、咸菜,放上很多油,用两个罐头瓶子装上让我带到学校去吃,我走时她老人家远远目送我返校。
考上省中专后,我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再后来,我参加工作、结婚、生孩子,我越来越忙,自己的小家要顾着,工作上的事情要打拼,与慈母见面越来越少,慈母却越来越老,头发白了,原来勤劳健壮的双手变得瘦弱无力,走路也只能慢悠悠走,看到我的俩孩子(双胞胎)慈母总是双眼笑迷迷的,也许,她老人家回忆起了我小时候的样子了吧?
今天,是母亲节,我希望慈母在天堂里没有病痛,遥祝慈母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