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节回家一定被唠叨的两个话题,一是早点找对象结婚生娃,另一则是考公务员回家过安稳的生活。每一次絮絮叨叨都令我如临大敌,刻意回避却仍旧心里堵得慌。善良的父老乡亲试图把他们世世代代的价值观强加于我身上,却未曾想过面前这个90后小女孩所经历的,是与当年的他们截然不同的生活。
初四那天跟儿时的小伙伴W和T出来玩儿。我们甩着手臂走在家乡的河岸边上,从小时候的愉快往事开始胡扯,渐渐进入到对现实的吐槽上来。他俩一人在北京,一人在深圳,而我虽然没经历过一线城市的兵荒马乱压力山大,但从上大学至今也算在省会城市生活了近6年,开始渐渐接受和适应所谓城里人的生活。所以再回到那个从小长大的故乡,难免有些无所适从。
我出生在是一个全国贫困县,因为偏远落后未曾过多开发。那儿有翠绿的山清澈的水,自然风光十分秀美,近些年倒是被不少城里人当成了休闲度假的好去处。然而因为山路崎岖、有特色的风景点距离较远,开发速度依旧很缓慢。县城依水而建,一条大道贯穿东西。每次回家最大的也是唯一的乐趣,就是约上儿时的玩伴,到高中门口买杯冲粉的奶茶、到小广场买几根肉串,沿着河堤散步聊天,这样走一圈也不过半小时,时间长了觉得挺单调无趣。河堤边上也有些小酒吧KTV,但来玩的人鱼龙混杂,也没有进去“狂欢”的念头。图书馆是有,新修建在河对岸,且春节也并不开放。而电影院呢,是15年年底才刚兴起,整体装修成金黄色亮闪闪的风格,乍一看以为很牛X,其实仅有3个几十座位的小厅而已。
若仅仅因为没有太多的娱乐场所,倒也还能接受。新新人类嘛,可以宅家里上网,与外部世界保持沟通交流,倒不至于太脱节于社会。然而日常生活中,免不了要与周围人打交道。与匆忙的大城市相比,越是小地方,越讲究人情世故。公务员被认为是非常好的工作,哪怕一个本科毕业生被分去当村官,也是前途无量被捧在手心里(并没有偏见哈,只是这条道路不适合自己而已);想晋升需要跟各层级人员搞好关系,端茶倒水嬉皮笑脸当然勤勤恳恳看起来靠谱也是必备条件;男人们的乐趣是请客喝酒猜码不醉不归;女人的乐趣是街头巷尾聊八卦或聚在一起搓麻将;不少人爱好面子也喜欢攀比,大到房子车子孩子穿的衣服收到的礼物,小到谁家过年燃放的鞭炮更响;居民素质也是亟待提高,乱扔垃圾随地吐痰见怪不怪。
说到这儿忍不住要吐槽一下。过年的某一天当我愉快的走在人行道上,被一群乡村非主流打扮的小男孩盯上了,捣乱似的故意把大鞭炮往我身上扔。鞭炮重重的砸到了我的小腿,随即在面前爆炸。突如其来的巨大响声差点把我吓傻,而那些小孩子没事儿似的笑着跑开了。话说那被砸中的小腿至今淤青了一大圈,痛的不行。每次过节都要被鞭炮恐吓无数次,无论怎么躲闪都玩不过路边的野孩子,痛恨却无可奈何。
联想到最近很火的上海女孩逃饭的文章。其实我的故乡,并不比她看到的好到哪里去。小时候我们家里住的是破旧的瓦房,下雨天会漏水,需要用很多盆去接住;屋里没有卫生间,需要走到很远的公共厕所。直到上小学后,我才开始住到楼房里来的。而那用来装菜的丑陋的铁(or不锈钢?)碗,家里偶尔还会使用。
当我们适应了忙碌、独立、鸡血满满越来越好的城里人生活,其实是很难再回归到家里波澜不惊、知足常乐的单调日子里去的。况且身为锋芒毕露的90后,人情世故对我们而言是最难把握的东西。这样的自己,也并不适合在县城里生存。
今天撇开朴实、热情、勤劳勇敢等等有优点,说了很多家乡的坏话,其实这只是爱之深责之切罢了。因为看到了外面世界的气象万千,所以格外想把家乡来个大改造,使其焕然一新生机勃勃。若是一时无法改变整体现状,那就从我自身做起吧。努力走出大山,学习新事物,拓宽格局,跟上时代,许一个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