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通常会给自己设定很多目标和期望,希望自己成为更好的人。同时这些预期里也包含对外界事物的要求。如果一切都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达到预期目标,会带来积极情绪,我们称之为生能量。然而一旦没有达到,就会产生负面情绪,我们可以称之为死能量。如果一个人常常是死能量过多,会严重影响情绪水平,甚至危害身心健康。
上高中时有一个同学,她学习非常努力,又很聪明,基本上都是班级第一名,甚至是全校第一名,然而她却总是不开心,我们都疑惑不解。机缘巧合我俩变成了前后桌,我经常问她题,她也总是耐心的给我解答,慢慢的我们成为了好朋友。这样我才慢慢了解到她的内心,原来她的优秀源自于对自己的高要求。考年级第一并不一定能让她开心,她要门门课都是年级第一。我听了非常震惊,在这么高的要求和标准之下,难怪她会经常不开心。高考时是她有史以来发挥最差的一次,只过重点线20分,后来她选择了复读,然而复读一年她的成绩也是只提高了几分。这样一个优秀的学生却连连在考试中失利,究其原因是她对自己的预期过高,导致心态失衡,因此最终无法取得好成绩。
这种情况用心理学当中的一个词形容再合适不过,那就是完美主义者。记得我第一次听到这词认为完美主义跟我毫不相干,直到后来我学习了《幸福心理学》课程,才发现原来自己是的一个彻头彻尾的完美主义者。
完美主义有这样两个鲜明的特点:其一,内在有一个非常严苛的批评者;其二,总是给自己提出过高的要求。观照自己,这两个特点在我的身上体现的很明显。做一件事情我通常会给自己提出很高的要求,不允许自己犯错。一旦偏离轨道一点,内心的批评者便会暴跳如雷,攻击自己,甚至想把自己摧毁。显然我前面提到的高中同学也是因为如此,才会屡次老师成绩不佳。
慢慢的发现原来我身边很多人都有这种倾向,他们会给自己提出很高的要求。这种方式一方面让他们在做事情时更加的认真努力,然而糟糕的一面同样很明显:他们被自己的高标准困住了,一旦无法完成就会陷入自我攻击当中,成了恶性循环。
那么我们可以尝试调整预期,不要给自己设置过高的目标,甚至你可以设计一个非常简单的目标,比如你想坚持读书,那么你可以设置每天读五页书的目标。可能有人觉得太少了,会看不起自己,我想提醒你,正是由于这种想法才让你找不到动力与方向。调整预期的妙处在于你是被成功的获得感与满足感推动,而非自责感与愧疚感。
谈一下我实践这种想法的心理过程。我最近在学习跳舞,事先声明我真的是那种没有任何天赋、筋硬、不懂节奏的地板型选手。不过发现最近自己越来越不受控制的体重,我又重新下决心健身、减肥。可是去健身房就是跑步、单车、器械,感觉很枯燥,于是突发奇想我可以学跳舞。其实之前也报了一个舞蹈班,只上了一节课就没再去了,老师虽然讲的很细,但我发现跳舞是需要基本功了,于是我决定自学舞蹈,从基本功开始。虽然信心满满、动力满满,不过跳舞真的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了,一个动作老师做了三个级别:简单、中级、高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练习,当发现自己连简单级别都达不到时,真的很气馁。在察觉到自己的失望、难过情绪后,我再次为自己降低难度,设计了一个更容易的动作,不再为自己做到而懊恼,安慰自己其实摆好这个动作就很棒啦!就这样我已经每天练习超过两周了,而且每天都是期待、满足的心情去训练,这让我能够真正的坚持下去。
或许普通人和优秀的人差距就在于普通人会给自己设置了很高的预期,达不到时他们也有充分的借口;而优秀的人总是善于设置踮踮脚就能够到的目标,让自己在享受成功的满足感和不断建立的自信当中,走向成功与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