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他们谈论的那些琐碎(一)

    人生啊,除了一两个可以不见不念却依然剪不断的知己,就只能确幸还会遇到一些有趣且在生命中能留下些许印迹好友。陈博士就是这两年里的那个有趣友人。

    高知也是普通人,和他认识的日子里,到处找好吃的,看话剧,聊这光怪陆离的人生。

    陈博士爱吃一切好吃的海鲜,基本上把长沙好吃的海鲜馆子都吃过了,从五星酒店的自助餐到小街小巷里长沙老海鲜馆,每吃一次,都想着我的胆啊,能不能扛得住。

    陈博士还喜欢全国各地的去追话剧,最特别是他还喜欢听京剧。都不知道隔了多少年,是跟他再进了剧院,看刘晓庆老师的《风华绝代》和汤显祖的《牡丹亭》,在自己逐渐迷失在碌碌无为的生命洪流时,似乎在被陈博给拨正回了自己原本应该有的人生轨迹上。

    吃完玩完,我们总会以一段长长的漫步做为聚会的结尾。

    我们曾在日本福岛排核废有过这么一次对话。

    我觉得当下大家活得都太辛苦,无论是新冠的到来还是福岛排废都是人祸,活得小心点比较好。而陈博对海鲜的热爱如此狂热,他觉得我不必太过敏感,该吃吃该喝喝,人类有自我进化的能力,哪怕真有一天吃出大的问题(他也承认当今人们的疾病都是病从口入),大可利用自己的学识,让自己毫无痛苦的离开,也此生无憾。

    陈博士本就是高知家庭出生,家族很多人都在医护工作岗位,他自然也是医学博士。看多了医院里发生的人间冷暖,自然对身边很多关于生命、感情、家庭问题有着一样不同的理解。

    然而我也是一个越活越悲观的人,很自然的有了很多不一般的碰撞。

    我悲悯当下的世界比蝼蚁还可悲的社会。过度的追求所谓以人为本的生活方式。半世纪前的人类为了追求广袤的星空,我们向外探求生命的本质,人们的心胸更为的广阔与浩瀚,就如同叶文洁,她悲悯众生,希望得到更为高等文明的救赎。

    而当下的科学生活,从宏观收回到人本,为了所谓的更方便更舒适更自我精彩,人宁愿当成牺牲品去献祭自我那在宇宙中豪不起眼的短暂生命,更为极端的为了私欲去破坏我们耐以生存的星球与社会平衡。

    我一直觉得当下的人盲目到在自我毁灭,却还依从着生命天性想要延续生命。当我们亲手毁灭这个世界时,人们将新的生命送至这个立即要被毁灭的世界时,最终胜利的会是哪一方。

    我内心为此而狂燥,可想到万亿年后,宇宙终有一天再次坍缩,什么对与错,胜与败,最终都将聚为一个奇点,融为一体,或永远消失,或再次迎来宇宙的新生。

    陈博士则给我缓缓的道到身旁一朋友的家庭故事。

    张阿姨原本有这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庭,她和丈夫都是国企事业单位的,家里有个儿子,一直未婚。前几年一场灾难降临,张阿姨的丈夫生病卧床不起。

    后面的发展基本上都很雷同了,叔叔病情无法好转,从单纯性的卧床不起,到开始生褥疮,生命质量越来越差。

    张阿姨与儿子的生活也受到了严重的限制,他们家境不错,原本还有请人照顾叔叔,后来基本上也没有几个护工能坚持下来,就只剩下张阿姨与儿子轮流照看。直到近期,叔叔的病情需要靠外部辅助来维持生命了。

    聊到这时,我在唏嘘张阿姨与他儿子还是够有耐性的,能这样子一直坚持照顾,不过想必也早已经把耐性磨光,这是什么样子的毅力让这对母子还坚持守护着一个完全可以去除生命维持系统,从这地狱般生活中走出来的家庭。

    陈博接着讲了关于他们家庭内的事情。

    张阿姨的儿子贷款买了房,每个月的月供大几千,而叔叔现在的退休津挺高,他现在医疗费用过了医保后,自费很少,年终依然还有津贴可享受。所以这对母子现在忍受的,基本上就是这个房贷与叔叔的津贴。

    “何苦让一个病人受这样子痛苦,一个丧失行动能力的,看来是真的连自己的生命都无法左右,好可怜的傀儡……”

    “不就是吸血鬼吗,拿了这些钱,也受了不少的苦,磨完耐心磨亲情,现在就纯为了这点钱弄得生活稀碎……”

    “叔叔要还能熬下去,只怕儿子的房贷都缴完后……”

    “谁知道呢,毕竟补贴也还有那么多钱……”

    话聊到这,我们已经在那个陌生的市井小巷里走到了小区的最高点,然后找了个附近住宅楼,我们从楼的高处进入,通过楼通向下走出了住宅。而楼道两旁就是住户,晚上11点左右的住宅里,只有两三户亮着灯,不知道这些住户里,有着什么不一样的故事呢?


    那次漫长的散步已过去两年有余,没想到亲人生病的事情就降临到了我自己身上,再回想起当时张阿姨家的故事,想必在每一个家庭都会遭遇吧,只是取决于我们对人的尊重还是对于生活的无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