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维的焦虑是真焦虑:只有美团侵略滴滴的份,滴滴进入美团核心业务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自从小晚的雄文《对话王兴:太多人关注边界,而不关注核心》横空出世以来,感觉到她大有第二个程苓峰的样子。
昨天写的关于程维的《对话程维:多数人只知道战争,却并不真正理解竞争》在一点多发出之后又迅速刷屏了。
不过比较巧的是我知道战天斗地没有边界到处侵袭的王兴正在向滴滴的领地发起攻击。于是就不由得在朋友圈发了“找小晚写文章是大佬焦虑的表现”的感慨。
我当然是指程维在焦虑,还包括程维之前的刘强东。
因为最近小晚采访的两位大佬刘强东和程维确实是应该焦虑的。刘强东焦虑的理由我已经写过(今天来黑一把京东强),程维的焦虑在于美团出击是真的威胁。
一是直接利益上的赤裸裸短兵相接:你扣点20%,我扣点8%。我敢这样玩因为我现在没穿鞋,你已经西装革履穿上了大皮鞋——成本太高,能上不能下。
美团打车将进入京沪等七大城市 平台抽成仅为8%
继在南京上线网约车业务后,美团打车的辐射范围继续扩大。12月20日晚《财经》报道称,在南京测试了十个月的美团打车即将开始扩张,内部已经拟定了七个城市: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福州、温州和厦门。接近美团打车的人士对腾讯《深网》透露,为了吸引更多全职司机,美团打车的司机扣点仅为8%,而滴滴快车的平台抽成在20%左右。美团与滴滴的大战,美团先出招了。
二是美团吃喝玩乐内容更多更加有粘性,更加高频,生活服务延伸出来打车需求太自然了。
而出行相对单一,你在滴滴打车APP上整个餐馆推荐试试?你会打开滴滴软件寻找吃喝玩乐的服务吗?忽然觉得,只有美团侵略滴滴的份,滴滴貌似没有打美团核心业务的可能。
我们离不开QQ和微信除了产品的用户体验好,还以为我们的关系在这里。即使别人做出一个和微信QQ体验一样好的产品,我们迁移的成本还是很高的。除非你做一个更加细分卖点不同的出来,比如陌陌。用户对滴滴有忠诚度吗?车多、反应快、价格便宜、服务好——任何一家公司能够提供这样的服务,用户都会选择。滴滴是工具型平台,又不像内容型产品,有人设、有IP,你到哪里,粉丝跟到哪里。
用户现在也都很实际。
我会不会因为你很勤奋你很牛逼我就使用或购买你的产品?不会。两块钱补贴就会让我掉头转向。
就以小晚的这篇文章为例,我看了很感动:程维好牛,滴滴好厉害。
但是当美团打到上海的时候,打车比滴滴便宜的时候,你猜我会不会用美团打车?
三是程维的焦虑还在于资本的压力。
12月21日,滴滴官方宣布完成新一轮超40亿美元股权融资,以进一步加大对AI交通技术的投入,加速推进国际化以及包括新能源汽车服务在内的创新业务。这是滴滴2017年的第二笔融资。4月28日,滴滴曾完成超过55亿美元融资,投资方是交通银行、招商银行、软银、银湖资本等。目前滴滴市值已经达到620亿美金。(腾讯汽车)
滴滴虽然早已经把自己定位为“出行公司”而不是“打车公司”,尽管“出行”这个市场潜力巨大,但是个人感觉属于“故事阶段”,故事很好,市场很大,问题是:属于你吗?
高铁是出行,无人驾驶是出行,共享单车是出行(这个滴滴投资了),航空是出行,火星移民计划是出行,租车是出行、甚至货拉拉也算得上是出行……这些领域都有相对成熟的公司在占着坑位。滴滴在现在及看的见的未来主要营收应该还是打车吧。程维提到的和Google、特斯拉竞争,我没有看到胜算的把握。
程维:马上会有巨大的全球战役。滴滴与Uber在全球会有激烈竞争,但这个比赛也不是终点,接下来获胜者会和车厂、再接下来会和Google、特斯拉在无人驾驶领域展开充分的竞争与合作,冠军会构建未来的交通和汽车体系。
小晚的文章也没有让我看到滴滴现实的新的利润增长点是在哪里?如果说光可靠几句金句就能说服投资人,那我种只会码字的人也早拿到投资了。
因为别人已经开战了,在干了,你还在说。你说是干的人焦虑还是说的人焦虑?
一般情况下,打不过的时候就只能过嘴瘾了。打不过的时候就要大喊,呼朋唤友,在舆论上压制对方。闷声发大财的意思是多行动少废话,结果说了算。
王兴接受小晚采访也确实是舆论对他很不利,正是三天两头有人黑的时候,低调的王兴实在没办法了。他当时也是焦虑的,但是我认为他的焦虑主要是在公关层面。
作为创业者,不是我不谦虚,不向大佬学习。个人认为之前关于滴滴在北京起步从零拼市场的一篇文章真正对我更有帮助:创业维艰的真实,没有拼的过程就不会有门槛和核心竞争力,壁垒是拼出来的打出来的。
和大道理相比,我更喜欢看苦逼史。如果一个企业家满篇金句,到处发声,那意味着你和我们这些码字的一样务虚了。不要举马云的例子,马云已经退休,人家能找到像逍遥子那样的真正牛逼的接班人和创始团队。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几家能做到?
之前:“这位CEO过去喜欢谈论战争,看过所有战争史,用中外历史上的经典战役给公司的每一次战争命名。”——这是已经发生的事实。
今天:“而程维说,多数人对竞争的理解远弱于对战争的理解,他认为在一家公司的崛起中,更多是竞争和外交因素,而不是战争。”——这是现在表达的观点。
——这不是一种前后矛盾自己否定自己的心虚吗?
我不知道怎么想起了这个画面:
四是长安居大不易。
长安居,大不易。老二有时候往往比老大滋润,因为老大要承担整个行业或整个组织的压力,你所付出的很多时候是为整个行业或组织谋利的沉没成本,但是不会给自己带来利润的。反而老二老三会轻装上阵,搭个便车,不考虑太多,抡刀就砍,也许更能获利。
程维:滴滴可能是有史以来世界上竞争最惨烈的公司,从快的到优步,竞争上我们PK掉了无数对手;资本层面,一家成立5年的公司要去协调BAT、协调全世界的资本;政策层面,国家对互联网+虽表示“鼓励创新、审慎包容”,但我们仍远比任何一个创业公司都要艰难。
五、业务单一、用户瓶颈、市场侵蚀等问题存在
最明显的一点,除了8亿用户的天花板,共享单车的崛起,真的让不少人少打车了。
一句话:现在中国的网约车市场几乎都归滴滴一家了,那么2017年滴滴的订单数量和没有合并之前的订单数量相比,是多了还是少了?
比较认可程维说的一点是:“不要看这个市场没有门槛,但是不是说谁进来都能做好。”比如电子商务和搜索,现实已经证明。美团有做好的机会,不代表美团一定能从滴滴这里抢占很多市场。问题是网约车业务真的是只有滴滴一家能做好吗?那话说回来,既然网约车别人进来不一定能做好,它背后需要太多东西的支撑。那你进入别人的无人驾驶领域,道理不也是一样的吗?
程维:滴滴是战略驱动,不是机会驱动。我们的战略:一是国际化,构建全球最大的一站式的出行平台;二是推动共享新能源汽车和配套的服务体系。未来人们不用再拥有汽车,滴滴将作为整个城市的汽车运营商。三是智慧交通和无人驾驶。从这个战略来看,滴滴仅走了1%。
事实上看:滴滴是市场机会驱动的,而不是战略。
当前滴滴的三个战略真的认可吗?我也许觉得这只是为了应付媒体看而已。
能够让财经杂志的小晚采访并写上一篇,不是大佬够不上格的。我并不是砸小晚的饭碗,我只是内心的一时直觉而已。也许是错误的直觉。
再说这年头谁不焦虑,焦虑是常态啊。
就连风头正盛最不应该焦虑的张一鸣都要找小晚聊上一篇,其实我写此篇也只是过过嘴瘾罢了。
这些牛逼公司,当你近距离看的时候,尤其是和创始人近距离接触的时候。你会被他们的魅力所折服:好,真的是好!只会看到他们的长处,看不到任何短处。
吃相越来越难看,
多耕耘,多提升用户体验,打嘴炮太多是没用的。
大黄蜂的关闭是挺可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