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睡个好觉,是很美妙的一件事,更是我们作为人的一项基本权利。一夜酣睡之后,睁开眼睛,精神蓬勃,神清气爽,迎着冉冉的太阳出发……哇,好美!
可是,我的身边和远方,总有好多好多的孩子向我倾诉:作业太多了,晚上经常要做到十一点半左右甚至更晚,而早上六点之前必须起床,中午基本不得午睡。我好困啊!我上午听课就犯迷糊打瞌睡了……
看着面前的孩子满脸倦容,我真的心痛了:天啊,才几岁十几岁的孩子,正是身体和智力发育最关键的时候,怎么能连睡个饱觉的权利都被生生剥夺了呢?
想必,作为孩子的家长,他们再怎么希望孩子学习好也不舍得让他们到那么晚才睡觉吧?所以,常常有好多的家长朋友对孩子的老师是既抱怨又无奈。讲真,有些家长知道了某老师是靠这么野蛮的方式逼孩子,哪怕他们的孩子最终考出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他们对老师也基本没有了本该有的敬重和感激。更何况那些成绩本来就不是太好却硬生生地被逼迫得厌学情绪与日俱增的孩子,他们的家长心里的无奈和痛楚有多深,亲爱的老师,你知道吗?
我相信老师们都是抱着良苦用心,希望孩子们的学业成绩更好,希望班级整体成绩在评比中不要落第。可是,再怎么样的目的崇高也罢,总不能压榨孩子们睡觉的时间吧?才上小学、初中的孩子,每天八九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是必须要保证的吧?我们做老师的自己家也有孩子,为什么就不能将心比心一下呢?
现在孩子学业负担过重最大的根源就是资料的滥用。值得商榷的是,孩子难道真的非得靠在题海里出生入死方能取得好成绩吗?做大量的习题是最有效的方法吗?我觉得根本不是。孩子是应当做适量的题目以巩固课堂学习效果,以从容应对考试,但实在不必打题海战术。
理科和英语我没有教过。我的主业是教语文,政史也都有涉足过。理科作业,我相信一般的孩子能把一套配套练习题做到精通也就不错了。我自己的数学就是这么学成的。学有余力的孩子稍微花点时间做点提高题也未尝不可。那些成绩不太好的孩子,让他们做再多的题也没用,其结果绝对是有量无质。他们就是想不敷衍也不行啊!不如让他们用心把基础题做会,留给他们足够的看书、思考、讨论和请教的时间。我想这样做了,考试效果应该不会比大量胡乱做题更差。
说起语文,我更敢于说一点自己的认识:指导孩子尽量把钢笔字写得漂亮点,注重积累基础知识,课文学习中“渗透”一些必要的能力训练,课外则让孩子多读一些好书(教材中明确要求的更是必须要读完),考前稍微花点心思教给他们一些做题的方法。这样的做法绝对胜过让孩子们做大量的习题。因为语文考试中,做对题的前提是能读懂文章、能读懂题目的意思。一个阅读量很有限的孩子,卷子上的文章稍微有点难度他就读不懂了,也根本读不进去。而现在的考试阅读题着重考查的是孩子读懂文章的程度和表达能力,已不是很关注那些所谓的答题技巧。所以平时让孩子通过多阅读提高阅读能力才是关键。有的家长甚至是有些老师都会错误地认为课外阅读是荒废时间。
其实,阅读课外书并不违背我们的功利目的,更不必说阅读对涵养孩子的心灵所起到的不可估量的作用了。写作和阅读是相辅相成的,一个爱好阅读的孩子,写作是不会差到哪儿去的。
总体而言,以书为本,让孩子认真研读课本,在书上做好眉目清晰的批注,老师帮助孩子建构出知识点框架体系,这些就够了。又何必非得逼着孩子把书上的句子大段大段地往一本又一本的资料书上反复抄写呢?我教这些科目的时候,反正基本没有要孩子带回家苦做的作业,唯独一本学校统一配备的《基础训练册》还被我删去许多题后才布置给孩子做。结果还好吧,未曾有辱使命。
忍不住想说个例子。有一年我当班主任。有个孩子向我求情:老师,你能不能帮我跟政治老师说说,别让我做那么多题、一遍又一遍地抄写答案行不行?我保证把书上的知识搞懂背会(那时候还是闭卷考试),政治老师提问的时候我能回答得出来。我答应帮忙。还好,政治老师终是同意了。这孩子当年考得超出我预期的好。
所以,我今天以一个普通老师的良知恳请我们的教师同仁能真正为孩子着想:在给孩子们布置家庭作业的时候,务必要考虑孩子的实际承受能力,务必要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起码要留心估算一下,自己布置下去的作业孩子大致要花多长时间能完成,不要逼迫孩子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否则只会物极必反,欲速则不达。
我知道,我的这篇文章发出去可能会让有的人心里不大痛快,我只能请您原谅!我也知道,你或许会嗤笑我的努力又能起多大作用呢?是的,我的力量的确是极其微薄,但是有一个寓言故事告诉我必须如此做――暴风雨后,一个小男孩奋力地把被卷到岸边奄奄一息的小鱼一条一条扔回大海里,有人就问他:小鱼这么多,你能捡得完吗?孩子说:“这条小鱼在乎!”
亲爱的教师同仁,请俯下身子听一听孩子们的心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