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自断经脉?

前文说到,作为员工,要去争取自己说了算的权利空间,做法就是讲事实、讲道理,以“不含敌意的坚决”坚持自己。有这样的空间才能发挥创造力和热情,提升工作能力。

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

前文说了创造你的工作空间,接下来讲一个武老师的故事,2005年,是他主持广州日报心理专栏的第一年。

年底,他写了一篇后来流传极广的文章,《2005年的7个心理寓言》,当时本来想写10个,但写到第7个,已经占满了版面,此外另外3个总是觉得没感觉,所以就这样了。

第一篇寓言文章名字叫做《成长的寓言: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原文如下:

一棵苹果树,终于结果了。

第一年,它结了10个苹果,9个被拿走,自己得到了1个。对此,苹果树愤愤不平,于是自断经脉,拒绝成长。第二年,他结了5个苹果,4个被拿走,自己得到一个。

“哈哈,去年我得到了10%,今年得到了20%!翻了一番。”这颗苹果树心理平衡了。

但是,它还可以这样继续成长,比如,第二年它结了100个果子,被拿走90个,自己得到10个。很可能他被拿走99个,自己得到1个。

但没关系它还可以继续成长,第三年结出1000个果子………其实,得多少果子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苹果树在成长!等苹果树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那些曾阻碍它成长的力量都会微弱到忽略不计。真的,不要太在乎果子,成长是最重要的。


为了这则寓言他还配了心理点评文字:

你是不是一个已自断经脉的打工族?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你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但现实很快敲了你几个闷棍,或许你为单位做了大贡献没人重视;或许只得到口头重视,却得不到实惠,或许……

总之,你觉得就像那颗苹果树,结出的果子,自己只享受了很小一部分,与你的期望相差甚远。

于是你愤怒、你懊恼、你牢骚满腹……最终,你决定不再那么努力,让自己的所做去匹配自己的所得。

几年过去后,你一再反省,发现现在的你,已经没有刚工作时的激情和才华了。

“老了,成熟了。”我们习惯这样自嘲。但实质是,你已停止成长了。这样的故事,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

之所以犯这种错误,是因为我们忘记生命是一个历程,是一个整体,我们觉得自己已经成长过了,现在是到该结果子的时候了。

我们太过于在乎一时的得失,而忘记了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好在,这不是金庸小说里的自断经脉,我们随时可以放弃这样做,继续走向成长之路。

他能写出这篇寓言,一是已经工作4年,看了自己和很多朋友的类似故事,二是在报社里也看到大量这种故事。

特别是他看到他身边一些同事,刚来报社的时候,写的文章,还会让他有佩服,觉得很有才华,文字里有一种激情,但来了三四年后,这份激情就像是彻底消失了。

这样的同事,除了更熟悉新闻行业,掌握了很多人脉资源,他们本身的写作能力没有提升。这太可惜了,为什么会自断经脉?

他当时对精神分析还不够理解,所以给出的解释,其实还缺乏精神分析的色彩,这还算是一个鸡汤式的寓言,虽然这份鸡汤还蛮有味。

以他现在的观点看,之所以自断经脉,是因为带着攻击性的原初生命力,需要在工作中去展开。

可是如果在工作中缺一个自己说了算的空间,这份攻击性就不能向外释放,于是转而向内攻击自己,变成了“自断经脉”。

他认为最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导向自杀。2008年到2009年期间,法国电信发生过员工连环自杀,两年内共有35人,甚至一直持续到2010年。

这个可怕的消息最后惊动了当时的法国总统萨科齐。法国劳工部的调查,最终把原因归为法国电信的管理层,认为他们三年内裁员2.2万人的做法太强硬。

例如没有任何解释的情况下,迫使员工换岗,或没有任何交代的降职。裁员、换岗或降职,在商业社会很常见。

但关键是管理层如何操作,如果不给员工任何解释,都是管理层在传递一个信号——我可以对你为所欲为,我可以将我的意志强加给你。

这个时候,员工就没有没什么权利空间可言。德国有一项调查也显示,一家企业的管理体系越是严厉而完整,办公室的冷暴力就越严重,由此导致的员工的自残行为也越多。

这是同一个道理。2010年山木培训集团的总裁宋山木被指控性侵女员工。后来法院一审宣判认定被告人宋山木犯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二审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这件事中,武老师注意到,宋山木在他的公司制定的“山木基本法”,其中关于罚款的条款多达280条,非常具体而琐细。

例如他的办公室,窗帘从下午5:30之后要全放下,早上则要拉到遮住窗口1/4,违反就罚款。

这些做法,是总裁权利意志要延伸到每一个细节中,而员工的权利空间荡然无存,似乎都是想要证明“我可以对你为所欲为”。

如果在一个单位不管怎样都找不到属于你的权利空间,离开会是一个好选择。

武老师记得,在90后刚开始大批进入工作岗位时,他常听到某些企业家说,90后是最糟糕的一代,因为他们一不顺心就离职。

他反而想,不对,他们好像是正常反应啊,就是不想在工作中委曲求全,不想对上级的权力意志言听计从而已。

他们表现出来的叛逆,实际上是在尊重自己的权利空间。这两年他开始慢慢听到对90后年轻人的夸奖,他们情商高,创造力强。

这些夸赞中,他认为最有力量的表达是鸿泰基金的创始人盛希泰的说法:“90后是第一代“正常”的中国人。”

武老师认为,所谓的“正常”,就是会非常有意识地捍卫自己的权利空间。

当一个公司能尊重每个人的权利空间时,这个公司就会趋向于平等和开放,当一个公司过度尊重管理层的权利空间时,这个公司就会趋向于等级和封闭。

去年12月,他有幸去湖畔大学讲了半天的心理学课,同时也作为学员听了两天半的课,支付宝的首席执行官彭蕾讲课时,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上司决定辞退一名普通员工,这位员工非常不服,公司最后采取的方式是,让他们两位辩论,同时在公司内部网站直播,谁都能看到。

这件事的,结果彭蕾没讲,但这件事的处理方式,他觉得是显示了阿里巴巴集团开放的公司文化,当这样公开处理时,上司和员工就处于平等地位,上司并不能享有权力带给他的特别优势。

这三天中,阿里巴巴多位高层的分享,让他产生了一种很舒服的感觉,他觉得自己都变得更开放了。

不过,在湖畔大学的其他学员分享他这种感受时,一位学员说,阿里巴巴一开始应该不是这样的。大家知道湖畔大学的学员,都是精英企业家,这位学员也不例外。

他说,最初阿里巴巴一开始就有一定的开放基因,但他们还是特别强调统一意见办大事,所以对个人空间,特别是普通员工的个人空间,不会特别的尊重。

所以,由此看到,成功的互联网公司逐渐走向开放,同时也越来越尊重员工的个性化。这是互联网的基因所决定的,毕竟互联网本身就意味着开放。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越是高科技人才,越需要自由的空间,那种权力集中式的管理,不可能吸引顶尖的高科技人才。

例如,这位学员说,全世界目前每年新出现的懂AI的人才,不会超过150人,而这些人,是绝不可能用权力集中的方式去管理他们的。

我们有幸都处在这样一个时代,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巨大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凭借自己闪耀的个性,找准一个点,为自己赢得一片空间。

实际上,武老师认为以前的时代也一样,尊重员工权力空间的公司更容易获胜,但这一点还不明显。

直到现在这个时代,这一点已经非常明显了。而且作为一个个体,如果你想获得职业上的成功,你应该为自己争取权利空间。

总结


1.工作中如果既失去了权利空间,也失去了生活空间,这是双重的精神绞杀。

2.工作不能成为一切,每个人的生活空间至关重要,不能被工作空间彻底侵占,否则我们的心灵就容易沙漠化。

因为温暖我们心灵的是情感,毕竟我们通过工作获取生存空间,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更好地和所爱的人在一起。

3.在工作中,必须想办法去拥有自己的权利空间,并且维护生活空间。

思考

前两天没事,我去翻看,我最开始时写作的作品。然后我发现我最初写的,就像把一朵一朵的鲜花收集起来,插成一个花篮。

看上去很美好,但实际上空洞,没有什么表达的,言之无物。就像曹丕和曹植都给吴质写过一封信。

曹植说,“我对你的敬仰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曹丕说“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前者如同一个漂亮的花篮,华丽精美,后者是真诚,情感不到,写不出这样的句子。

我觉得写作,在让我变成一个更真诚的人。最初开始写时,我会累积优美华丽的句子。现在写时,我会更关注自己的内心,我心里想什么我就说什么。

工作是为了获取生存空间,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更好的跟所爱的人在一起。一瞬间我的眼泪掉了下来。为什么我会觉经常觉得生活没有意义,没有价值?可能就是因为我忽略了最重要的事情。

胡适曾经说:“现在有人对你们说,‘牺牲你们个人的自由,去求国家的自由。’我对你们说:‘争取个人的自由,就是争取国家的自由;争取个人的人格,就是争取国家的国格。’”

如果有人对你说,牺牲你们自己的自由和权利空间,去求集体的自由,公司的自由。你可以对他说:滚~。或者对自己说:我滚了~。

谢谢你的欣赏,观点来自《武志红的心理学课》,对于本文内容,你有其他观点吗?欢迎留言,和我一起探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