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王利珍坚持原创分享948天
有些病也许会伴随终生,但往往这样的病并不致命。人对病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就像人类对黑暗的恐惧一样。
接触到两个病人,都因为医生的一句话,一个患上了抑郁症,一个患上了广泛性焦虑症。遗憾的是,患上抑郁症的那位已经在不久前自杀身亡了。
从客观来说,这两位病人的近亲属可能都有焦虑的情况。他们之所以如此敏感,也是有精神动力基础的。也就是说,他们的心理问题是其来有自的,就像一个炸药包,一直在那里。而医生的一句“这病下一步就是偏瘫;这病不用治了,走吧!”就是导火索。
炸药包一直是存在的,但没有导火索,它就一直静静躺在那里,不构成影响。而一旦有导火索,就麻烦了。病人因为躯体的一点问题而出现如此严重,挥之不去的心理问题,是怪炸药包呢,还是怪导火索?
语言的力量有多大?都说改变语言,改变世界。是的。对于这两位病人来说,他们的世界变得如此晦暗,就是一句话的事儿。
在这里,我不是有意谴责医生。毕竟,医生说的并非不是事实。但如果能考虑到病人的心理,在措辞上有一点点调整,给病人点希望,那么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因为,这两位病人的病都不是啥大病。虽说药物治疗不会有大的起色,但毕竟还不至于致命,带病生存个二三十年都是不成问题的。
现在越来越感觉到,给人希望是多么的重要。焦点是“尊重与希望”的学派,秉承的就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让每一个人处在生命低谷的人,看到希望之光是多么的宝贵!
老祖宗强调“谨言慎行”,也是颇有道理的!
话出口之前,想一想“有没给到一点希望呢?”
给点希望,善待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