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以高校学生为代表的普遍社会都洋溢着一种收集学习资料的癖好,只要和升学,求职,提高技术能力有关的东西,不管费用高低,不论需不需要,只要能提高自己的竞争力,都乐此不疲的收集,期望有一天能掌握里面的东西。
从心里学分析看,此社会现象应该算在社会进步的领域内,正因为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随意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对我们个人来说为了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提高自身竞争力,对自我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所以此现象也是我们为了迎合时代潮流而做的行动的反应。但各种线上学习app,培训机构,《如何做一个成功的人》类书籍的出现,真的能改变这种需求吗?
我们以线上app为列,现在市场上的学习app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以内容消费为主要形式,如微信读书,喜马拉雅fm,英语流利说,一种以技术手段为主要形式,如思维导图,锤子便签等。两类app的侧重点不同,但消费目的是共通的,都是以携带便捷,学习容易,节省时间为消费目的。以考研为列,为了省事,一个考研的学生可以不看教材,不做笔记,不思考知识的内在含义,只要考试前两三个月花钱在网上买哪些已经考上了的大神成功经验和笔记花一个月看别人的经验技巧再花一个月背别人的笔记。再买上真题分析出题人的套路,就上考场。
向来技巧性的东西似乎更受人们推崇,但技巧用在别处可能有用,但用在掌握知识上面就行不通了。为什么同样一件事在电视上观看往往没有在书本上阅读那么影响深刻和持久。因为文字是一种冷性符号,不仅需要用眼睛去看还需要运转大脑去理解思考和想像,经过一切程序后书上的知识才会在大脑里深刻的留下印象。而电视则把我们大脑需要做的工作替代了,不用思考就可以理解,不用想象所有的场景都已经直接的呈现在你眼前了,你只要跟着它走就行,自然印象不深也不持续。
学习也是如此,不发动自己的五官,不去理解思考想象,知识就不回到脑子里面来,不动手写下来知识就不会得到加深,而记忆在这个时候是锦上添花的作用,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大概古人也在告诉我们学习的路上没有捷径,同样都是做思维导图,用笔在纸上画和用app特有的样式画效果是一定不一样的。所以经验再多也是别人的体验,笔记再多也是别人的知识,死记硬背可以应付短暂的考试,但对人生的发展并无意义。
知识付费时代,传播者是那些具有稀缺知识的人,他们通过对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编辑,用声音文字视屏等形式传播出来,不但可以获得知识贩卖的经济收入,在整理的同时,除了使已有的知识再次巩固以外,还可以创造生产新的知识。而作为接收者的受众往往因为贪图简单便捷吸收的知识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甚至远赶不上传播者的收获。如此循环,必将导致“知沟”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