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加入了#一周一本书#的计划,就在前两天读完了村上春树的《天黑以后》。看介绍说这本书是村上春树的实验之作,尝试转型。是否转型成功,我没法评论,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看村上的书。
倒是特别想聊一下文章中的一对姐妹:爱丽和玛丽。
姐姐爱丽生来样貌好看:
“我姐姐很漂亮。”
“上初中时就开始做杂志的封面女郎。”
“是那种面向十多岁女孩的少女杂志。”
妹妹玛丽却长得很普通:
“从小父母就一直跟我说:你长得不好看,所以至少等把书念好,不然就没办法可想了。”
“我身材矮小,胸脯也小,头发又卷,嘴巴太大,还是散光加近视呢。”
正是这样的反差,爱丽从小就是个受人追捧的公主,玛丽却像棵无人问津的小草,任其自生自灭。也正是因为如此,玛丽渐渐地疏离爱丽,毕竟没人愿意一直甘做陪衬。
自小生活在姐姐光鲜亮丽的阴影下,玛丽或多或少产生了自卑心理,嫉妒姐姐:
“还不时抬起眼睛,看着自己映在镜子里的脸,绝不漏过任何细微的变化。”
“闭上眼睛,再度睁开,但脸上仍旧没有任何变化。”
这是玛丽的渴望,她也想要一副像姐姐那般讨人喜欢的面孔,不可诉诸于别人的秘密。
那么,爱丽真的如大家看到的那样“闪闪发光”,没有任何烦恼吗?
在书中,村上描写的爱丽都属昏睡状态,篇幅也比较多:
“一个女子睡在床上。美丽的年轻女子。”
“她的睡眠时如此纯粹,如此完整。连面部肌肉和眼睫毛都纹丝不动。”
“在异界的床上,爱丽与置身于这个房间时一样,继续昏昏沉沉地睡着。”
“浅井爱丽继续昏睡。”
。。。。。。
诸如此类的,总结下来就是爱丽扮演了一个好好睡觉的乖乖女?
当然不是,她在逃避现实,逃避压力:
“可是你姐姐大概没有能交心的女友。”
“和我说话的时候,浅井爱丽吃了好多好多种药。”
“只怕她(爱丽)对你(玛丽)始终抱有一种自卑感。”
“扮演好分配给自己(爱丽)的角色,让周围的人感到满意,仿佛从小就成了她的工作。”
“在人生最最重要的时期,她却没能成功地确立自我。”
旁人的眼里,爱丽是父母宠着的白雪公主,是别人羡慕的封面女郎,有无数的追捧者,可是有谁深入过她的内心呢?
她的父母当她是家族的门面,她的亲妹妹与她保持着距离,她没有可以倾诉心事的好友,她独自一人面对种种难题,找不到帮助,她选择沉睡。
沉睡,对于爱丽,既可以说是逃避,其实更多的是她对重生的渴望。
书中还有很多伏笔和线索,说实话,我还不能完完全全地理解,但是对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爱丽这个角色,大概是她比较贴近我们的生活。
因为爱丽的故事让我想起我们校长的女儿A某。
A某自小成绩很好,会弹钢琴,书法写得好,并且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我市最好的高中,经常代表学校去比赛,代表优秀老生致辞新生入学仪式等等。
满身的光环,家人以及周围的人都对她寄予厚望,给她定的大学目标是北京大学。但是事与愿违,A某考试发挥失常,在一次聚会中,被不知情的人问起,她不自觉地落泪了,哭地很伤心。
荣誉和厚望往往伴随着压力,越多的荣誉,代表更多的压力,被期望值越高,压力也在增加。
内心的释放对于那些看似光芒四射的人,是多么的重要,她们也需要被理解,被倾听,被包容。
当然整本书里不止爱丽和玛丽这一对角色关系,还有很多角色,都有着不同的暗示。
比如公司职员白川,白天衣冠楚楚,工作尽责的职场男性,半夜去招妓,还对应召女大打出手,与他白天的形象对比天壤之别。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去阅读去思考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