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结语

今天的早课,我对三个点印象深刻。

首先,作者提出:把时间和精力投入自己热爱的事物上,热情所致,卓越必成。正因为他对自己事业的热爱,他才能从自己38岁创建黑石集团开始,每天只睡5个小时,到七十多岁时都还一直在保持,拥有无穷无尽的能量和不减不衰的动力。

读到这里,这不正是我们要去达到的状态吗?其实答案作者说的很明白,你有没有这样一份热爱的事业,决定你是不是能受得了这份辛苦,拥有源源不断的能量。

很多朋友从事着自己都不喜欢的事业,或者对事业的定义很模糊、导致无法准确的定位自己。孔子对事业的解读是:举而措,为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也。我们构建一项自己的终身事业,首先是我们热爱的,这是我们做一件事的原始动力;其次一定要有利他之心,能为别人解决问题,正如苏世民所说:我一生都在倾听他人,积极打造人际网络,不断询问他人,我能为其提供何种帮助,总想为他人做些什么,尽一份社会责任。说的也是利他之心。

孟子也曾经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百姓才是一国之本,为民请命是君王的根本;再者就是用长期主义去看待事业,能为之奋斗一生的才能真正称之为一份事业。同时只有利他之事,才能获得长足发展。

所以能为越多人带来价值,这样的事情才越有价值,能够长远的发展下去,而当你怀揣着极大的热情去做的时候,成功是必然达到的结果。

第二,有同学认为,作者苏世民在人性的把握上是非常厉害的,她认为商业模式或是政治政策都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而把握人性是需要修炼的,并且请教老师是如何把握人性,选择看什么书?

老师说:想要了解人性,更建议去读史书,像是『史记』就是非常经典的一部史书,还包括中国的四书五经。几千年来,社会在变,环境在变,但人性从来都没有变过。史记是一部英雄传记,记载着他们的经验与教训,在滚滚洪流中,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了璀璨的精神宝藏,给后世参考。

当他们遭遇困境、选择、磨难、诱惑时如何作选择。伟大的企业家都推荐过史书,因为读史可以明智,分析历史人物所做出的选择,以史为鉴。如果语文功底不好,可以选择读有注解的史书,或者看高分的正剧、看书、或看纪录片,也是学习历史很好的途径。

最后一点,是作者在准备演讲稿时的思考:在人的一生中,会难以避免地出现诸多困难和艰辛。面临挫折时,你必须要想方设法继续前进,能够定义你个人品质的,永远是你在逆境中展现的百折不回的精神和永不言弃的态度,而不是逆境本身。

扎克伯格也说过一段话:没有人从一开始就知道如何做,想法并不会在最初就完全成型,只有当你处理时,才变得逐渐清晰,你只需要做的就是开始。在我们这个社会里,我们并不经常做一些伟大的事,因为我们害怕犯错,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我们就忽视了今天所有的错误,事实上,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将来都会有问题,但这不能阻止我们开始。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生而为人,何谓正确?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