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想从事投行的人来说,高盛恐怕是其终生所求。作为全世界历史最悠久的投资银行之一,高盛掌管着数以亿万美元计的财富,培养出多位美联储主席和财政部长,人们称之为“华尔街真正的主人”。丰厚的薪酬、极高的社会地位、极低的录用率,这些无疑都标榜着能够进入这样的一家公司供职是极其困难的事。
作者在离职前已是高盛的副总裁,先后负责衍生性金融商品、资产管理、主权基金、退休基金和避险基金。这意味着此时作者已拥有上百万美金的年薪及奖金,并且正领导公司内最重要的部门,同时序章中作者也说明了自己主动提交了辞呈,并非遭到公司解雇。
是什么原因导致作者放弃了已经拥有的这一切和旁人看起来都足够光明的前程,又是什么原因令作者在辞职后创作了这样一本书来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神秘的高盛真实的面貌到底是怎样的,在高盛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作者从自己的高中时代开始讲述自己的经历,一个来自约翰内斯堡的穷小子,靠着SAT满分和优秀的面试表现拿到了斯坦福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只身赴美求学误打误撞踏入了金融学的领域,破天荒的在大二暑假拿到了芝加哥一家对冲基金的实习资格,在数十名佼佼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了高盛的实习生,又独自一人来到了纽约这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被这个城市、华尔街和其所代表的一切深深吸引。
如同初生牛犊,作者也想在华尔街干一番自己的大事业。然而高盛以出了名的严格给了所有实习生一个下马威。董事总经理会在晨会上毫不留情面的训斥迟到的实习生,用繁杂的金融问题向他们发难,如果有人不幸回答错误却毫无意识的感觉良好,以后的晨会上就不会有这个人的身影了。在三个月的实习期后,只有不到一成的人能够得到高盛的留用,而那些离开的人中不乏顶级商学院的高才生亦或是某家大企业老板的孩子。
这种严苛的实习环境并没有压垮作者,反而令其获益甚多,也对高盛的企业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同。比如高盛认为,客户提出的问题会很刁钻,所以晨会才变得如此严苛,目的是让实习生能够适应以后可能面对的情景;如果不知道客户问题的答案,正确的做法是告知客户稍等,并尽快竭力找到这个答案,不懂装懂是极为愚蠢的,所以高盛反感在晨会中有类似表现的人。
高盛也有自己的道德准则,例如上世纪70年代高盛的竞争对手们进行了多项恶意并购案并收获颇丰,唯独高盛从未开展过任何一桩恶意并购,并帮助客户制定方案以应对恶意并购,因为高盛始终将客户利益放在前位,而恶意并购的做法并不能为客户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这些都令作者为能够在这样一家公司工作而感到骄傲。
“我想在华尔街最棒的公司里取得成功。”正式拿到留用通知的那天,作者这样向自己的董事总经理说。
之后虽然经历了9·11恐怖袭击,美国经济进入了一段低迷时期,作者的事业却蒸蒸日上。凭借自己出众的表现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一些冗杂的职场社交技巧,作者一路从分析员晋升为副总裁。拿着更高的薪酬,带领更庞大的团队,管理更多的资产和更复杂的投资组合,一切都向着最初的期望迈进,作者甚至渴望过最终能够成为这家公司的合伙人,为其奋斗终身。
伴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泡沫也逐渐开始膨胀。在作者即将前往伦敦担任大区主管的前夕,高盛拿出了筹备多时的绩效考核标准。这一标准会对每一名员工的工作进行量化统计考评,而考评结果不仅影响奖金,甚至会决定员工的去留。
新标准发布伊始,员工们就开始极力提高自己在考核中的得分,起初作者也对这一新标准持欢迎态度,因为这使得从前模糊的奖金派发流程变得简便,也杜绝了其中可能涉及到人情的部分,毕竟你的表现团队里的每个人都看得见。然而新标准运行了一段时间后,作者逐渐感受到其中的问题。
在新标准的引导下,如何从客户手里拿到更多的资金,如何将更多的资金投入项目中变成了交易员们每日思考的问题,大家不再从客户的角度来思考这样的举措是否对客户有利,而是尽可能丰富自己账面上的流水。但似乎团队里没有人提出这样的担忧,毕竟公司的业绩越来越好,员工也都拿到了更多的奖金,看上去公司正在稳步高速发展毫无问题。
即使作者本人也并不明确当前的情况是不是存在问题,只是隐隐觉得这种制度与高盛历来坚守的“从客户的利益出发”的文化背道而驰。作者曾向管理层提出过自己的疑惑,但除了“在伦敦工作愉快,期待你回来”之外,没有得到任何答复。
次级贷高筑的泡沫最终还是随着雷曼兄弟的倒闭而轰然破灭,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创伤至今仍未能完全恢复,欧洲至今仍深陷主权债务危机,美国经济直到最近才有转好迹象,新兴经济体无一例外都在承受着系统性风险的威胁。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高盛虽躲过了最初的一劫,却在日后广受世人诟病,这其中向客户兜售低优先级债券以及极其复杂的金融衍生性产品成为了主要原因。高盛执行长也因此不得不出席美联储的听证会应对社会质疑的声音。高盛的日子仍然好过,董事总经理们仍然拿着高额的薪酬,但高盛这块招牌上却被民众加上了无良大企业的标签。
面对这种情况,加上多次向上反映问题无果,深感已经不再认同公司做法的作者决定离开公司,并将其辞职信刊发在财经报刊上,辞职信的连载内容也成为日后此书的成书来源。作者希望能够通过讲述自己在高盛工作的经历,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投资银行的面貌,从侧面扭转当前这些机构正在实行的不正确的做法。
读完此书着实有很多感触,作者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很值得学习,他在工作中的优秀表现对于即将入职的人而言都是值得借鉴的经验。
同时无数成功学中都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职业素养、道德底线是每一个人的成功的保障。
一个人的道德素养,是一个人最为人最基本的东西。企业是由无数具备此素养的人组成的,之后产生正确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就是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展现一个企业的灵魂,构筑企业屹立的基石。
作为社会中的个体,我们更应该明白,一个人如果连基本的道德底线都没有,那么成功对他来说,就只是痴人说梦了。
本书虽然不是金融学课程的教材,看起来也更像小说一般的人物传记,但仍值得学习金融的同学当作入门书籍阅读,通读此书对投资银行的工作可窥一斑,也能令读者对于金融行业有不同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