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已经在浙江工作十几年了。早些年妻子儿女都在这里,老家长辈们的身体也比较硬朗,故而回家的念想并不迫切,家乡的面貌时常模糊。而自小养育我长大的村庄,在日新月异的时光里的变化也并不清晰,至于在感情上,念想起时也并没有激起多少涟漪。
直到近些年孩子一年年长大了,鉴于诸多教育问题,妻子不得不留在老家照看孩子,所以在家乡的县城买了房产,也就算是安了家。这样一来,我自小长大的村子似乎成了客栈,一年到头回去住的次数屈指可数了。渐渐的,老家的景象,成了我记忆深处无法磨灭的一抹回忆。
我工作的单位,每年五六月份,都是厂里订单的淡季,所以我每年的这段时间都会回去休息一下。与家人团聚,也是为了养精蓄锐,为下半年的繁忙做准备。再者说父亲毕竟是七十多岁的人了,身子骨一年不如一年,但总舍不得他种了一辈子的几亩薄田。于是,每年回老家小住也必不可少地列入了安排中。
今年回来是“五一”节的前夕,趁着节假日高速免收过路费的空档,与老乡一起驾车回来的。再次见到久违的村庄时,心中没来由地有种阔别重逢的感觉,虽然距离春节离开家时,才只有短短的三个月。记得节后离开去浙江的时候,家乡还是寒风料峭,万物萧条,树枯草黄,一派颓败的景象。而再次相见之时,已经是暮春夏初季节,村子里早已经是枝繁叶茂,绿意盎然。让人感觉一下子有了许多生机,增添了不少希望。
是的,不知从何时开始,感觉我自小长大的村庄老了,老得一如弓腰弯膝的父辈们的身躯,老态龙钟的令我心疼。老得整个村子似乎都沉默寡言,毫无生机。唉!毕竟我的村庄太贫穷了,那滋养着我们祖祖辈辈的,一亩三分黄土地的收成,如同年过花甲的父母,再也无法供养她们的孩子越来越多的欲望。也许是她老了,也许是她们的孩子们的胃口大了,太贪婪了。所以这些年,除了逢年过节,村子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都到外地“刨食儿”去了。每当夕阳西下,村子那条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的路上,那一辆辆接孙子的三轮车上,是多么令人心酸的场景,那隔代亲相依为命的画面,只看得心中如五味杂陈。想想我那当初其乐融融的热闹村庄啊!,如今要靠他们这些老弱病孺守候,心中莫名有些苍凉。
晚上,躺在小时候曾经无数次睡觉的小屋里,望着窗外的月亮,感觉她是那么的恬静,那么温柔。村子里少了年轻人,也少了许多生机勃勃的气息,村子里愈发安静了,九点不到,到处静悄悄的,与城市的通亮比较,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因为这个时候,城市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许多快乐在灯光琉璃的光影中,在霓虹闪烁的映衬下,在重金属的喧嚣种,在高脚杯液体的纸醉金迷里,是放纵自己的最佳理由。而此时,黑白分明的农村,已经是万籁寂静,许多人都在梦乡里,做着甜美的梦。农村,城市,是永远无法相交的两条平行线。
家乡的五月,早已过了姹紫嫣红,百花齐放的季节。从枝叶茂盛的绿意中,可以感受到二三月份桃红梨白的花期盛景。此时的梧桐花在暮春的暖风中,不疾不徐地凋零着,只等一场夏雨来临,结束这一场梧桐花期的轮回,正式步入盛夏。
五月的村庄,桃、杏已经果实累累,压弯枝头,在微风的摇曳中,轻轻晃动着,像一位身怀六甲的孕妇,骄傲地炫耀着自己的奉献。而那些隐藏在绿叶间的青涩果子,有些顽皮、有种不谙世事的懵懂般的淘气,只等夏日的热情阳光熏陶,最终走向成熟。
五月的村庄,杨柳吐絮,漫天飞舞的绒毛如同纷纷扬扬的雪花,在风中翩翩飞舞,它们亦如蒲公英一般自由。一簇簇,一团团,在各个角落游荡,给人一种恍惚冬天飘雪的错觉。只是阳光越来越暖,而它们,也只是如同一场雪的短暂。几场落雨,最后一切恢复如初。
五月的村庄,最让人欣慰的是一望无垠的麦浪。经历了深秋、寒冬、春天三个季节的漫长历程,在初夏季节,终于看到了丰收的希望。熏风掠过,沙沙作响,似一曲赏心悦耳的乐曲,丰盈着颗粒归仓期望,抚慰着农家人操劳数月的心肠。
五月的村庄,似一首歌,唱响金色的海洋!
五月的村庄,是一首诗,赞颂着大中原千顷麦田,丰收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