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病魔往往需要最温暖的心灵来救治,这与客观存在的病因缠身无关,在于主观的认识和克制力,然后与其清晰相处,坦诚相待,互不干扰。这是我看完影片后最直观的感受。
我发现这个看电影有一个让我觉得比较别扭的事。就是偶尔瞥见了一两句影评容易让我产生被针对的嫌疑。当然这个问题已经产生在网络里的各个地方,我也早就司空见惯,再者莞尔一笑破“阻碍”了哈 ~ 这是一个有关于患有幻听幻象幻觉的比较天才的数学家,当然最后也实至名归获得了诺贝尔奖。我觉得要非得跟我有关的话那就是幻听跟我有关了,我还是感到比较荣幸的,跟诺贝尔得奖主竟有共同之处,说不定哪天我的“天才”才能就突然显现出来了。时至现在,我对于过去自己的轻度幻听的现象其实已经没有了多大的印象,现在能够浅言谈之也觉得那已经是“青春”里的一场较为“疯狂”的体验了。若是偶尔谈及,我一般只用“额,那时是比较疯狂吧 … ”这样的语言与爸爸相视而笑。回到电影,若要问我幻听是什么感觉,医生的当时的解释是由于身体极度虚弱而负担不了产生的错觉。当然,我是轻度,所以自己的感受也不是很深,就不要深究我是什么体验的感觉了。我的感觉其实就是听到真实的声音而产生的误解,实质上就是对于别人说的话,当然专指声音,产生误解。没有声音就没有感觉。所以影片中的“天才”应该是属于较为严重的情况了,他这样的感觉我没有感觉到过,幻象和幻觉我都没有感觉到过,其实实际上我现在想来我的轻度幻听症其实准确来说还不叫这个,幻听是没有声音而感觉到有声音,而我是有声音而产生的误解。所以我准确地给自己定义为,纯属想得有点多。所以我也就补充好营养,就什么事也没了,继续该干嘛干嘛。但是对于影片里“天才”的情况,我认为其实他的压力是他病情的一部分原因。其实精神分裂症说白了不是什么很严重的身体上的病,其实也不是什么脑子里的特别严重的病,出现幻听幻觉幻象这些事本质上就是由于身体素质差了,身体虚弱了,加上休息不够,这些生活中最基本的原因最后导致的结果。当然这也只是我的认为,因为之前毕竟擦身而过这个东西。
写这个之前影评之前我还在想这时写不写,因为时间不太够,我还要去听场音乐会。但我想,既然想到了的就还是趁机写下,说不定呆会回来就什么也不想写了。我对这部电影的感受还是相对没有过稍沾幻听现象的人要深一点的,影片中男主角对于真实和虚幻的事情难以区分的程度还是较为惊人的,一开始我都以为他想象的那些人是真的,所以很难想象他的感觉,要说在声音上有错觉我是有感觉的,就是有声音的时候会感觉是自己想象中的人在说话,而其实事实上根本不是,我的感觉就是这样,但是没有声音时而感觉到有声音我还没有感觉到的,对于他的这种又有幻听(还不是有声音时,没声音时也有),又有幻觉,又有幻象的情况其实算是比较严重的了,关键是他还沉迷于计算出很多图形或是其他东西与之相关联,这样的情况是比较复杂的。但他的处理方式却是最好的,信任了爱人和医生告诉他他所感受到的虚幻的东西,其实开始意识到自己有虚幻的东西存在的时候基本这病也就不是什么病了,就剩自己慢慢来区分虚幻和现实了,其实也就没什么了。最糟糕的情况是,意识不到自己产生的虚幻的现象,一直认为虚幻的现象就是真实的现象,这样,也就没法区分现实与虚幻了,也就还是只能生活在即有虚幻也有现实的现象里。其实有时候为什么说患有这种病的人是偏执的呢,就是因为不去相信别人所告知于他的,只是沉迷于自己的判断。
我不否认我曾经是患过轻度幻听症,但我觉得这并没有什么,我也不觉得自己是神经病是疯子。我的轻度幻听症其实归究到底是自己心里产生的扭曲和误解,当融入生活中把误解慢慢解开之后,就什么都没有了。我自己在心里在本质上把我自己那时的情况归结为受了点刺激而出现的情况。当然,医生说的是从小到大保护地太好了,没有经历过突然的这种不安全感,心里一时无法接受。谈及至此,我现在回想,也无非是点幼稚的事被戳破和其他的事相碰撞。当然,我感谢那时陪在我身边给我温暖的人,也正是因为真实的生活,重新给了我安全感,给了我温暖。不管是朋友还是爱人,我都发自心里感到欣慰。陪我走过那些较为“疯狂”的年岁。但我可不能保证跟影片中的数学家一样能抱个诺贝尔大奖回报。还得一码事归一码事地办。都懂。
好,写了不少自己的感受,主要因为经历过一点“事故”,也不妨就写了一写。时间也快到了,回到影片做结尾,心灵往往是战胜很多东西最重要的“武器”,药物毕竟只能“治疗”,心灵可以“驱逐”或可以“接纳”或可以“辨认”,还可以把现实变得美好。只要心里愿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