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風雨綫
青龙的冬天,多雨,多风,多雾,初来乍到时,曾戏言道:“青龙仙境,有雨必有雾,烟雾萦绕,别有一番滋味。”青龙的冬天,本无冰天雪地、寒风凛冽之态,然而,天寒地冻之感却毫不逊色于一些北方城市……
(每每冬天,便不由得地怀念起北方的暖气来,想念可以穿着针织衫在宿舍里晃悠的日子,思念不用纠结挣扎起床,当了宿舍四年“起床闹钟”的日子……唉,中毒太深,无药可解。)
在青龙,我们惯有的解决寒冷的方式:
一,烤火炉,这是最直接的方式;二,多吃饭,这是最诱人的方式;第三,借助热水,这是有些小麻烦的方式;第四,跑步、压马路等运动,这是最耗能的方式;第五,躲进小楼成一统,藏被窝冬眠,这是最实惠的方式。几番比较,最适合最理想的冬眠方式,恐怕当属被窝了。
然而,事实往往是最好的方式却不等于最科学、最好的选择。唉,你得工作;唉,你得满足身体的基本需求;唉,你这么年轻,你还得上点儿进呀;唉,你的青春不能真正的送给“坟墓”呀……
于是,一场和自己较劲儿的拉锯战开始了。(以今日——2016年11月29日为例)
早晨,6:00,起床铃响,听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继而听到亮老师通知“不做早操”,确定下雨了。忍不住抱怨道:“唉,又下雨……”(其实,近来几天天气特别好,只是今天下雨而已。)抱怨完,又庆幸,无早读,便不用6:00起床了,便可以将就手机闹钟6:35的铃,听着门外陆陆续续传来的旁人的动静,幸福感油然而生。哈哈,幸福多简单,多睡35分钟。
迷迷糊糊中,手机闹铃响了,6:35,起还是不起?起吧,毕竟这可是昨晚和自己的约定,昨晚说得好好的,几点几分,有闹钟为证,再说也算是一种习惯;还是不起吧,冷,冷,冷,最怕冷,还下雨,到处湿湿的,走路不安逸,还要撑伞,还要……再说第一二节没课,一下子这么多这么多理由鱼贯而出,而且所有的理由都足以让人理所当然,让人坦然选择“不起了吧”。
挣扎的过程,5分钟的延迟铃声又响起,起吧,不起吧,起吧,还是不起吧……“算了,不起了,偶尔一回也没事儿。”心里默念道。那就躺着吧,躺着吧,终归要温暖点儿没事儿,没事儿……
5分钟中的延迟闹铃又响起,6:45分了,突然蹦出一个念头“起吧”,想着:今天不起,那就错过了食堂的早饭,上午肯定不好过,并且明天就想着,昨天也没起,开坏头,可就不好了。
念头一起,起吧,“腾”地一声,揭开被子,起床,穿衣,洗漱,收拾一翻,刚好7:00的下课铃响起,哇,正赶上大家吃饭的时候!疾步走向食堂,吃了早餐……
风风火火,来来去去,好像,也还好!!!
整个纠结的过程,就是分分秒秒流逝的过程。其实,回想一下,那时并没有享受好被窝的温暖,还忍受了几番纠结之累,唉,得不偿失,得不偿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