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学到了哪个知识点?
看透事物本质的方法有下定义、做类比和打比方。看透事物本质后才能知道为什么和怎么做。《直击本质》
2. 我原来是怎样想的?
我能够被这条知识吸引,原因在于我认为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是著名商业顾问刘润谈到的最重要的能力。但可惜的是我从来没想过如何提升这种能力。
现在想的话,我觉得就是持续深度思考,不断锤炼,直到自己觉得“噢,原来是这样啊”。
都思考些什么呢?思考它是什么,不是什么。思考什么时候用它是对的,什么时候用它是错的。如果这些问题都能够回答,且能够自洽的话,那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了。
但看透本质有什么好处呢?不知道!就是笼统地觉得有用,说给别人听的话对方会竖大拇指。
3. 我原来的想法怎么样?
原来想法中“思考它是什么,不是什么”,其实就是在下定义。但是,我没想到做类比和打比方也是。尽管我做到过下定义、做类比和打比方。但都是无意识、无目的、无计划的。因此只是偶尔发生,所以我看透本质的能力还是弱弱的。
另外,我不知道做类比和打比方有什么差别。就觉得二者差不多,就是用大家都熟悉的东西a来指大家不熟悉的东西b,目的是让大家更容易地理解东西b. 不纠结了,就当它俩一样吧。
对于看透事物本质的意义,我其实不知道,这无形中降低了我看透事物本质的欲望,更是导致我这方面的能力难以提升。
4. 我应该怎么想才对?
我能举出好多看到本质的例子。
下定义的例子,比如什么叫学得深?我认为学得深就是要学到SOLO的关联结构和抽象拓展结构。因为我认为SOLO( structure of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s)是一把尺子,用来测量学习深度的尺子。关联结构和抽象拓展就是它最深的两个刻度。
做类比(或打比方)的例子,比如我说五问反思报告就像一个挖掘机,对着一个知识点挖下去,必然会到深处。比如李笑来说接受教育就像戴眼镜,所处的依然是那个世界,但看到的东西不同了。比如学生说指示微生物就是卧底,负责告诉我们敌方(污染物)的作战计划。
看到本质我就知道为什么了。比如我知道了“人脉的本质是自己能为他人做什么”后,我就理解了一个现象:那些比自己强太多的人,即使加了微信好友敬了酒,也依然不是自己的人脉。因为自己不能为对方做什么。
看到本质后我也就知道怎么做了。还拿人脉做例子。知道了人脉的本质后,我就知道了,我应该努力把自己变得有能耐,有能耐了自然就能为他人做好多事了,这些人也就变成自己的人脉了。
5. 我怎样才能用上它?
一方面,要努力看透事物的本质。
我也是老师,在准备课程时,要努力尝试用类比和打比方的方式,自己先抓住本质。然后再交付给学生。比如下学期要讲元认知能力了,我一直在找合适的类比。目前来看就是升级自己大脑的能力。元认知就是大脑的遥控器。哈哈,这个类比不错。
另一方面,要在看到本质后去追问为什么和怎么做。
在微信文章或看书时,看到人家说的本质后要敏感,努力去想为什么和怎么做这两个问题。当然这些本质会披着下定义、做类比和打比方的外衣。
最近在打磨各种原则,要想要这些原则制订的合理,我肯定要不断努力,直到看透事物的本质,看不透的话就不能说是一种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