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语言——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孩子的起跑线不是幼儿园、重点小学,而是父母是否愿意跟他多说话,用更加科学的、肯定的语言方式帮助孩子建立足够丰富的大脑神经元连接,因为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镜面实验:为人父母,做好情绪管理,不要吝啬微笑,给孩子一个拥抱让孩子受益终身。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优质家庭教育特征:

1.思想的停滞:

①某些在长期来看更重要的因素,因其在短期内的不可见而会被人们忽略。

②例:19世纪医学最伟大的发明——麻醉和消毒。

麻醉解决问题可见,消毒不可见。

③孩子的差距在初中、高中,完成这件事的原因来源于看到不到的3岁前。

2.孩子多听到3000万词汇:

①孩子之间的差距不在于物质条件,而在于父母对孩子所说的词汇。

②父母的语言是一种资源,促进孩子神经源发展,对社会都有用。不可量化、不可买卖,别在孩子有差别的时候想到改变。

③父母的忙碌给孩子带来3200万的差别,9月后就会不一样,三年级就会呈现差距。

④听觉生日:更多的沟通获得更多的能力。

3.多用积极词汇多于禁忌词汇。

二、神经的可塑性:

每个人从出生到三岁时,大脑每一秒都会产生700~1000条额外的类神经连接。然而数量如此庞大的类神经连接如果长期保留,那么大脑将不堪负荷。因此我们的大脑将通过一个叫作“突触削减”的过程,削除不必要的类神经连接,淘汰较弱或不经常使用的部分。

1.语言的量决定孩子脑部荷尔蒙的分泌

2.皮质醇的分泌:

①妈妈与孩子的互动决定孩子的压力水平。

例:面无表情实验妈妈对孩子

②例:遭家暴的孩子,大脑结构性损伤无法逆转。

图片发自简书App

左边大右边小。左边的孩子是在温馨的家庭中长大的,而右边的孩子则从小生长于被家暴的环境中。

3.类神经链接生长和锻炼:儿童时代,神经链接会大爆炸的链接,也会断掉很多链接。

三、3T原则:

1.共情关注:观察、理解、行动。

①跟随孩子的关注:把孩子的情绪说出来,帮助他解释情绪感觉。

例:读绘本时,关注孩子关注的东西。

②采用儿向语言:用孩子习惯的儿童语言。

2.充分交流

①解释周围世界:讲述发生了什么。

②平行讲述

③少用代词

④使用脱离语境的语言:现在还没有,想象出来的场景。

⑤言语扩张:拥有想象力

3.轮流谈话

①少用命令型语言:命令只会让孩子停止尝试

②因果关系解释:要有因果,避免封闭谈话。

(4.)关掉手机和电视

①孩子学习的方式:尝试——看反应

②手机不关注、不交流、不轮流。

③看到的内容无法和世界进行链接。

五、语言的力量

1.数学空间的能力。例:系扣子,说数字和空间

2.思维模式:成长型思维&固定型思维。

①你肯定  不断努力&天赋??

②肯定过程,坚持探索不放弃。

3.自控力

①命令式的方式让孩子失去自控力。

②原因:这件事情不是我的,规则我也不知道,不想去探索。

③方法:用建议、提示型语言。告诉孩子因果联系,让孩子自己去尝试。

4.道德观:善良,同情等

①批评行为而不是批评人格。

②用名词而不是动词

例:你来帮帮我吧&成为我的帮手;不要骗人&成为骗子。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