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相》摘读:能够成就人生最高价值的四种心量

              四无量心

佛道长远,如果没有无量的发心,就如车子汽油不够,无法到达目的地,所以学佛要发“四无量心”。四无量心就是菩萨普度众生所应具备的四种精神:
一、慈无量心:“慈能与乐”,慈与悲合称慈悲,是佛教的根本,一切佛法如果离开慈悲,则为魔法。慈悲必须有智慧。真正的慈悲是一种净化、升华的爱,是无私而充满智慧的服务济助,是不求回报的布施奉献,是成就对方的愿心,集合了爱心、智能、愿力、布施,就是慈悲。
二、悲无量心:“悲能拔苦”,悲无量心是解除众生痛苦的心。如果菩萨看到众生的忧苦,不能激发感同身受的悲心,进而上求下化,拔苦与乐,就无法成就菩提大道,因此悲无量心是菩萨成佛的必要条件。
三、喜无量心:慈心令众生乐,喜心令众生喜。乐是在五尘中所生的快乐,喜是在法尘中所生的喜悦。
四、舍无量心:慈悲固然能令众生得到福乐,但是行慈心、喜心时,容易生贪着心,行悲心时,又容易生忧愁心,因此必须以舍心来去除一切分别妄想,并令一切众生都能以平等心进入佛道。

一点想法

四无量心是佛家成就了菩萨果位的圣者所要具备的普世精神。在佛家教育体系的构成中,三个果位代表着不同修行所达到的境界状态:最基础的罗汉果位,是能自己解决自身的一部分烦恼,以缘分的多少来判定要不要救助世人的;菩萨的果位,是不仅解决了自身的大部分烦恼,还发心努力帮助别人摆脱烦恼,走向觉悟的;到佛的果位,则是自利利他,觉行都达到圆满,断尽了无明烦恼,成就天人导师的无上正等正觉的境界。任何人,只要能达到上述三个果位的相关条件,就是那个果位的成就者,这是真正没有差别,平等取得的大成就。

这个不断进步提升的过程,就好像我们在大学中取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一样,是要具备各项条件和成果展示的,不同的是,理论知识达到不能算合格,必须知行高度合一才行。这是比知识水平的提高要付出更多努力和探索的成长过程。同时,还有一个本质的不同,就是老子曾说过的,为学日增,为道日减。求知识是做加法,修行得道是做减法,因为大道至简。减什么?就是减掉人为,回归自然。自然是什么?就到无限的宇宙中体悟吧。总之,以求知的方法求道,是南辕北辙了。

从四无量心的修行,可以看出来,修行是让你放下自我,放下私心,放下名闻利养,去成就他人,帮助大众,在帮助众生觉悟的过程中得法喜充满,用无量的大心怀、大慈悲、大度量去体验人生,塑造生命的价值,最终超越自我与大道合一。四无量心的精神是以奉献为基础,体悟的是天地的无私与广博,在佛家来说也是很高境界的,罗汉就还没有达到这个要求。而罗汉的果位对于一般的人就是圣人的境界,所以说,佛教的体系是挖掘人的至高潜能,无限提升人的崇高精神与修养,不是有大志向的人是无法入其门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参加了我们社团举办的“瑾悦杯”演讲比赛初赛,虽然只是一个初赛,但是再一次唤醒了我内心的小狮子,现在舞台上的...
    假一如一阅读 325评论 0 1
  • 潇湘霜惹岳阳城峦 洞庭月满 云梦樵歌染 橘子洲头鱼梁浅 百舸争流去复还 汉阳又晴川 黄鹤过空山 江陵云间 猿声惨 ...
    七八年星河裁清梦阅读 289评论 0 0
  • 224期学员 289期志工 325期志工 423期志工 公司:绍兴翔鹰纺织品有限公司 部门:人事行政部 【坚持日精...
    李淑瑛阅读 94评论 0 0
  • 来源:旅18酒管本 作者:王乾顺 他是西域的王 更是拉萨街头最美的情郎 可在闹市醉酒 亦可在佛殿里诵经 那一年...
    旅18酒管本阅读 130评论 0 1
  • 思维导图(mind map)起源于国际著名脑力开发权威东尼博赞,它的主要作用是提升人们大脑的思考力,有助于学习力深...
    rilamama阅读 21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