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8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网站公布了2024年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立项名单。
本年度共立项361项,其中,国家重大12项、国家重点15项、国家一般220项、国家青年76项、西部项目38项。立项名单详见其后。本次共有161家单位获得立项,其中2项以上的单位61家,以师范大学为主,共有47个师范院校获得立项,东北师大以14项傲立榜首,北师大和华东师大以13项紧随其后,陕西师大(12)和华南师大(11)均超过10项,湖南师大以9项排名第6。引入注目的是这次还有中小学和幼儿园获得立项,如上海市中国中学、杭州市建兰中学(公办)、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贵阳市第三实验中学、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八高级中学、江苏省扬州中学、常州市中吴实验学校、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北京师范大学朝阳附属学校、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宿迁市宿城区机关幼儿园等。
2项以上的单位61家
高频词词云图
从关键词频次来看,2024年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立项项目呈现出以下几个明显的趋势:
数字化转型与教育现代化: “数字”、“数字化”、“智能”、“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关键词频次较高,表明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研究者们关注如何利用数字技术赋能教育教学,提升教育质量。
教育公平与高质量发展: “西部”、“乡村”、“区域”、“民族”等关键词的出现,表明研究者们关注教育公平问题,特别是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同时,“高质量”、“提升”、“优化”等关键词也反映了对教育质量的关注。
教师教育与人才培养: “教师”、“培养”、“师资”、“师范生”等关键词频次较高,表明教师教育仍然是研究的重点。研究者们关注如何培养高素质的教师,以满足教育现代化的需求。
教育评价与治理: “评价”、“评估”、“治理”、“体系”等关键词的出现,表明研究者们对教育评价和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感兴趣。
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 “中小学”、“高校”、“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关键词的出现,表明研究者们对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都给予了关注,研究内容涵盖了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各个阶段。
具体分析
教育数字化转型: 研究者们关注数字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例如在线学习、智能教育、教育大数据分析等。同时,也关注数字技术对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影响,以及如何保障教育公平。
教育质量提升: 研究者们关注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包括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管理质量。研究内容涉及到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师专业发展、教育评价改革等方面。
教育公平问题: 研究者们关注如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研究内容包括教育资源配置、教育政策的公平性、少数民族教育等。
教师教育: 研究者们关注如何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教师,包括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职业认同等。
教育治理: 研究者们关注教育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建设,包括教育决策、教育监督、教育问责等方面。
研究热点与前沿
教育元宇宙: 随着元宇宙概念的兴起,教育元宇宙成为研究热点,研究者们关注如何将元宇宙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
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如智能教学系统、个性化学习、智能测评等。
教育大数据分析: 教育大数据分析可以为教育决策提供数据支持,研究者们关注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提升教育质量。
跨文化教育: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跨文化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者们关注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可持续发展教育: 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研究者们关注如何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潜在研究方向
数字素养与教育: 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数字素养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研究者可以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以及数字素养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人工智能与教育伦理: 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带来了一系列伦理问题,如隐私保护、算法偏见等。研究者可以探讨如何构建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教育。
教育中的社会情感学习: 社会情感学习有助于学生的发展,研究者可以探讨如何将社会情感学习融入到教育教学中。
终身学习与人才培养: 终身学习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研究者可以探讨如何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培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
总结
2024年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立项项目呈现出数字化转型、教育公平、教师教育、教育评价和治理等多个方面的研究趋势。研究者们关注如何利用数字技术赋能教育,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培养高素质人才。未来,教育研究将继续向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同时也将更加关注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