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头条号原文:>>头条号原文地址链接<<
阅读公众号原文:>>公众号转载地址链接<<
<small>版权声明:</small>
<small>本文在头条号「说言风语」首发</small>
<small>本文无需授权即可转载</small>
<small>文中所有图片均源自网络</small>
<small>转载时请务必注明作者</small>
全文 2904 字 | 建议阅读时间 6 分钟
最近,我爱上了一句话——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里说的名言——“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看你能不能在头脑中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的想法,还维持正常行事的能力。”
也许我离这个状态差距很远,但,我很想努力达到这样的状态,想要体会那种体验,到底是种什么体验。
我们常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形象一点说,就是先在白板上画一条直线,然后找到起点,偏离个10度,再画一条直线,这时,我们就能观察最后的两点之间的差距有多少了,哦,不对,还要垂直画上一条线。
看上去,最后就画成了一个三角形,但是,在生活中,我们到底有都少这样的偏离角度,最后导致了两点间不可挽回的失败?
1
有个笑话:一个女人死掉了,她有四个男朋友,第一个是喜欢写诗的文人,第二个是有钱的商人,第三个是和尚,第四个是杀猪的。她死了以后,四个男朋友反应都不一样。
文人说:'’一缕芳魂上玉楼。”一个漂亮女人就这样上天堂了。
商人说:”万解明珠何处求。”这么值钱的一个女人哪儿去找呢?
和尚说:'’阿弥陀佛西天去。“我的女朋友一命归西,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
杀猪的说:'’我的肉来我的油。“身材这么好的女人死了很遗憾。
换句话说,一个女人死了,她的男朋友因为身份不同,反应不一样,这就是见仁见智。
不过,我想说的却是——转换注意力的重心。
实际上,上面笑话里的四个男朋友的注意力关注焦点就不一样,对待同一件事,有不同的感触,虽然说的都是同一件事,但也说明焦点不同,结果很可能就不同。
转换焦点,对改变生活轨迹,改变思维习惯,甚至改变人生对非常重要。如果注意力的焦点没有选好,那么,飞奔越快,死得越快。而之所以成为焦点,就在于我们关注某件事的程度超过了其它事,才叫焦点。
转换焦点不容易,因为有一个强大的力量在约束我们——习惯,改变这个习惯,会耗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但一旦改变焦点,你会发现“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有时是一件有惊喜的事。
当然,我们这个焦点是——注意力,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没有之一。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的注意力是最重要的?
2
现在进入互联网时代,视频影像已经成为了消耗我们注意力的一大杀器,而我们不仅没有移开这个焦点,反而更加关注,甚至时时刻刻都在关注。
我比较喜欢的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致命魔术》里有一段台词是这么说的:你不懂我们为什么要变魔术。观众知道真相。现实既残酷又悲惨,没有奇迹,没有魔法。但是如果你能骗到他们,哪怕只一秒钟,就能让他们惊叹,然后你就能看到非常特别的事。你真的不知道吗?那就是观众脸上的神情。
这就是真相——人们天生喜欢魔术,喜欢那看上去不切实际,却又能满足欲望的魔术。在虚构的世界里,我们能够无所不能,而现实却是如此的难以改变。
换句话说,我们天生就是喜欢逃避现实的,因为现实中的任何一个改变,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而在虚构世界里,我们可以通过大脑完成一次又一次的愉快旅行。
注意力的焦点如果放在娱乐上,那么很快,你的打把时间,就会变成看一部又一部永远不会完的电影、电视剧、视频..........
当然,这只是很小的一个方面,在更多的人看来,自己之所以存在于这个世界,就在于这个世界的其它人给自己的影像投射,而看剧只不过是一种生活调剂。
但是,我们真的努力活给别人看了,就被证明活在这个世界上了?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懂一点心理学常识的人,都不会赞同。可,知易行难。我们还是常常都会把焦点放在别人怎么看自己上,有时甚至为了表现给别人看,为了融入群体,会持续把注意力放在这上面。
于是,我们常常会在生活中看见,很多人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为了谈恋爱而谈恋爱,仿佛他们只是习惯性完成任务的机器,自己真心想去完成的事都在远方。
可,真当他们去了远方,又会发现,现实依然还是现实,除了多了一些看上去丰富的旅行经历以外,生活的本质似乎并没有发生什么质的改变。
现在,太多的人活在朋友圈,活在微博,曾记得微博上有个短视频,是几个老外拍摄的,讲述了不同的人,如何活在微博上,看上去都是能量爆棚的人,而现实中,却是另一番景象,看了,让人唏嘘不已。
或许,视频反应的只是一小部分,但是群体的人性却是共通的,而如果这个焦点不转换,那你会发现,时间就这样流逝了,似乎你什么都没有做,什么都没有获得。
所以,当我们的焦点在别人怎么看我们时,其实,只不过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而已。
不过,最让我费解的是,现在很多所谓醒悟的人,他们开始转换注意力的焦点在时间上。看上去是对的,可以一味的看重时间管理本身,而不是将自己作为焦点,管理自己,和时间做朋友。
和时间做朋友的理念,来自李笑来老师,他有一本书叫《与时间做朋友》,爱读书的行动派们多半都知道。
书的理念简单说——时间是不可以管理的,我们只能管理自己,时间一直就在那里,我们只能管理自己。
我很赞同这个观点,因为,从持续践行的体验下来,我们自己的注意力可以管理,时间根本控制不住,比如,老版分配你做一件事,你可以选择马上做,或者吃了饭再做,而不是说,管理一下时间,说时间保存起来,明天再用,对吧?
所以,把焦点放在时间上,同样也只是舍本逐末,缘木求鱼而已。
那,我们到底该转换注意力焦点到什么地方?
3
以色列哲学家马丁·布伯说过一句话:你必须自己开始。假如你自己不以积极的爱去深入生存,假如你不以自己的方式去揭示生存的意义,那么对你来说,生存就将依然是没有意义的。
那,生存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不过,在我看来,大部分人还是不会这样沉沦下去的,他们愿意为了自己寻找生存,甚至生命的意义。
既然时间不能管理,我们只有管理我们自己,调整我们的注意力焦点,把焦点放在——自我成长上。
或许你有其它更好的焦点,但是转换焦点,绝对不是看上去的那么简单,我在实践中发现了三个阶段,想分享给愿意转换焦点的人。
首先,开始转换前,要先学会收回被浪费掉的大把时间。这点不难理解,比如,一个人一天的时间就那么多,除去上班,吃饭,娱乐休闲,真的就剩余不多了,而第一个阶段想要转换,就应该压缩娱乐时间,强迫自己的焦点远离娱乐。
节约时间,也就是节约生命,而节约注意力,更是创造财富啊。很多人看见很多牛人,也在玩游戏,也在看电影,甚至大把时间娱乐,但是他们没有分析过,牛人在达到牛前的付出,到底是什么,而看到的只是表象而已,最后只是一味模仿,而从来不思考合适自己的方式。
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已经不用多说,而转换焦点,如果你是个初学者,那么,最好的就是强迫自己转换,因为过去的习惯已经被证明是有问题的,如果再不强迫自己去做,那么,很快就会被习惯打败。
其次,一旦过了第一个阶段,进入第二个阶段后。学习转换时,能够一以贯之的坚持原则做到底。
换句话说,要给自己制定一定的原则纪律,通过纪律来不断要求自己,以使自己顺利度过漫长的中期阶段。
初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什么入门就可以了宣传的,我现在认为都是废话,初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从无到有,坚持做到。动用的都是意志力。
而随着习惯的慢慢养成,这时思考几条简单的原则就很重要了,换句话说,就是一些适合自己的小要求。比如,每天必须写完一篇至少500字的说理文章,或者必须在23:59分以前完成1小时或30分钟的锻炼。
至于具体到什么时间,就需要有策略的选择控制了,但有一点,就是原则必须要完成,以使习惯真的保持下去,什么说21天养成习惯,都是骗人的,至少我觉得很多习惯需要一年甚至很多年才有可能养成。
最后,我一贯的态度,就是前紧,中松,后再适度,换句话说,前期需要往死里整,中期必须学会持续,后期才要学会适度的控制,一味高强度的坚持,最多3个月,我保证你热情消退。第三个阶段,算是转换焦点的巩固期。
这其中,中后期反而是更容易放弃的阶段,不是没有反馈,而是因为太累。同意的人,可以举手?因为像初期学会的成就感这时开始消失,开始漫长的枯燥练习,而不管是一个技能还是一个能力,都需要大量的反复刻意练习,而大多数人就在这里败下阵来。
因为人最讨厌枯燥的重复,就算意志力再强的人,如果感受不到坚持的意义,马上就会面临放弃。
所以,自律才是最难做到,太反人性,太分直觉了,相当于自己的大脑和身体两方面都会自然不自然的对抗你。
当然,一旦突破这个阶段后,就会面临另一个问题,前期和中期积累的疲惫会大爆发,或者间歇性的爆发。
这也是我说的,这时就要开始学会适度的原因,中期已经是熟练了,而动态调整,劳逸结合,快慢交叉,是在学习的后期把这个巩固时间拉长的不二法门。
网上很多人说,一开始就要学会劳逸结合,我不以为然,都没有真正的突破极限,谈何收放自如。况且,转换焦点后,还会遭到身边很多人的质疑,因为你开始变得不一样了,而大多数人是讨厌不一样的人的,而我更愿意相信学习周期的规律性和人的懒惰本性。
| 持续践行
上面说的三个阶段,不仅适用于转换焦点,还可以适用很多方面。
我的文章,目的很简单,就是每篇文章讲清楚一个概念或方法在实际的践行中,俗称说理性文章,也是很多人最不喜欢看的,或者被人误解为“鸡汤”的文章,然后,会说出方法,至于方法最后能有多大用,全看个人独立思考。
其实,就算一篇文章被我写得很鸡汤,很没有例子,很扯淡,但你也可以去思考啊!去践行啊!反对我的说法啊!
我想着高一读的第一本书就是鸡汤大师卡耐基的《卡耐基经典语录》(后来才知道是买的盗版),正版应该是《如何赢取友谊与影响他人》(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不过,这么多年下来,并不影响我多年以后遇见真正的自己,反而是加强了我的执行力。而他在书里提到的真的去行动,并真诚的鼓励,难道不是很好的原则吗?
我再引用罗素的话,他在《幸福的征服》(The Conquest of Happiness)这本书里说:“人为什么多愁善感呢?因为你没有让你自己去付诸行动。你不要空谈哲学,不要空谈研究什么东西,你要去做个行动派,即使去做个海盗也好。”
过去,我都没有想过看书到底能有什么用?现在,我才明白,读书才是真正的穿越时空和一个有智慧的人交谈的最好方式啊。
持续践行,从每天完成一件事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