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溪纪事:(011)乡俗之祭祖

        乡下风俗,春节等大节日、清明等与鬼神相关的节气、或者家有筑房婚嫁等大事,必会敬神祭祖,以示庄重,具有极强的仪式感。

        祭祖,土话“拜太太”,是尊敬祖宗、传承血脉的体现。在人们的观念里,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时时刻刻都在关心、注视、庇护、保佑着后代的子孙们。后代子孙则通过祭祀来祈求和报答他们的庇护和保佑。

        祭祖,一般也在正房厅堂举行。需八仙桌一张,但摆放位置有讲究,与敬神相反,桌缝须南北向;长凳两条,放在桌子东西两侧。

        祖先们在长凳上对坐。桌面东西两侧,南北向各放一排酒盅、筷子,一般十个一边。两排酒盅中间,就是供品了。一般有八道菜,六道也可,猪肉、鱼肉、豆制品必备,其它几道随意。再放碗新烧的米饭,也可以放些水果。桌面南侧,放一对蜡烛。地下放拜垫,以方便叩首。

          祭祖开始,主祭人首先点燃蜡烛。先在室内招呼,请各位太太(祖先)入席享用。再到大门外招呼,请外面轮得到的太太(祖先)入席享用。这就比较有意思了,可以看出子孙后代对祖先的婚外情、对那些有其实无其名的祖先还是比较包容的,是承认血缘关系的。

        招呼毕,主祭人再到桌前给各位祖先敬酒,跪在拜垫上叩首,感谢、祈求祖先的庇护、保佑。其他家庭成员轮流上前叩首、祈福。

        祭祖的时间,一般在一小时左右,子孙敬酒、叩首、祈福也只三轮。时间过长、敬酒过多,怕祖先喝醉酒不肯走,不吉利。

      .待三轮酒敬罢,就差不多要送祖先回家庙了。主祭人先在大门外廊沿下的旧铁锅、铁桶等容器里,将金银箔、黄纸制作的元宝焚化一小部分,待灰烬冷却,招呼:请外面的太太(祖先)拿了钱先回去。再将剩下的元宝、冥钞在容器里焚化,待灰烬冷却可取用时,再招呼:请各位太太(祖先)拿钱回庙。随即吹灭蜡烛,拉开长凳。至此,整个祭祖仪式结束。

        曾听老人讲古,以前的祭祖仪式极其隆重,是以家族为单位进行的,规模宏大、亲情味浓烈。不似现在,以家庭为单位,徒具形式而已。

                              2020.03.08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