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欧拉是史上最多产的数学家,被誉为“数学界的莎士比亚”,他的全集的现代版高达八十四卷(第二多产的柯西(Cauchy)的全集的近代版有二十六卷)。欧拉曾说他的遗稿大概够彼得堡科学院用20年。但实际上在他去世后的第80年,彼得堡科学院学报还在发表他的论著。更令人吃惊的是,他的前半生是独眼数学家,后半生则是盲人数学家。
他28岁即右眼失明,59岁时完全失明,最后十七年是在黑暗中度过的。然而欧拉晚年的成果并不亚于以前,他的某些书和400多篇研究论文是在完全失明后写的。这仰仗于他非凡的记忆力和恐怖的心算力。他能背出前一百个素数的前六次幂。他能背诵全本《伊尼特(Aeneid)》(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著名史诗,共十二卷,约一万两千行)。
2
曾国藩说,庸人败于惰,才人败于傲。
看完欧拉的故事,不得不说自己懒惰到了极致,也傲慢到了极致。
你有坚定不移的目标吗?你去寻找更高效的方法了吗?你践行了吗?你竭尽全力了吗?你已经做到最好了吗?你愿意勤学苦练打磨自己的本领吗?——答案是否定的。
你是不是总觉得自己很棒?你是不是不屑于向别人请教?你是不是从未想办法了解这条路上还有哪些大神比你厉害一万倍?你是不是从未尝试寻找先一步达成目标的人作为导师?——答案是肯定的。
放在我自己身上,写作2年时间,每天很得意自己可以“日更”,但是究竟提高了多少?——几乎是原地踏步。
太过骄傲自满,又懒于花费代价,怎么可能不失败?
3
人总是喜欢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怡然自得。
早年我看到创立阿芙精油、雕爷牛腩、河狸家的雕爷,亲自设计出一套训练设计师的方法。他让设计师找到国内外最优秀的网页设计作品,先观摩其构图之法、用色之巧、创意之妙,再关上画面,自行找素材设计一稿“同款”。
第一稿做出来,当然牛头不对马嘴,相差十万八千里。但是雕爷要求设计师睁大了眼睛“找不同”,务必把自己不如对方的地方一一摘出来,深究其原因。想通了,再关上画面,继续修改。
如此死磕若干轮,最终一定会得到“神似”的作品,一次完整的训练也就完成了。
这个方法是如此简单粗暴又贴近技能学习的本质,以至于我感叹了很多次,几年里把这个方法推荐给好几个设计师。遗憾的是我自己缺不懂得举一反三,把它应用在自己的学习上。
直到最近我读到一位大神的文章,告诉我们用“默仿”的方法练习写作,我突然有一种追悔莫及的心痛……引用如下:
1)选好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选取其中要模仿的一段(100-300字),认真分析其文章的框架、风格、写法,看他们如何遣词造句、如何讲故事、举例子。
2)梳理出这段文章的核心观点、论点论据、故事梗概。
3)关掉文章,根据梳理出的核心观点,凭自己的印象将精彩的段落默仿出来。
4)将原文和自己写的段落进行对比,看一下有哪些不同,并总结下来(一定要写下来)。
你看,这个方法和雕爷的理念是不是不谋而合?
我深刻体会到:越是正确的道理,越容易被我们“视而不见”。吃到亏、浪费了大把光阴之后再醒悟过来,那时候良心该有多么的疼痛!
4
于是写作2年没有提高的我,开始了最基础的“默仿”训练。
中学时候的课文里,那些名家作品总觉得稀松平常,不过如此,到如今,也忘干净了。这些天我上网搜索“名人格言”网站,去仿写冰心、陈丹青的文章小段落,才发现自己的笔力和大师比起来真是天壤之别。
“生命何其实在,又何其飘忽?它如迎面吹来的朔风,扑到脸上时,明明觉得彻骨劲寒,她又匆匆吹过,飒飒的散到林子里,到天空中,渺无来因去果,纵骑着快马,也无处追寻。”——冰心
读的时候觉得不过是意境很美,关上文字来仿写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只能写出“寒风刺骨”、“再也找不到了”这样的屁话,差了不知道多少层意思。词不达意、虚词太多、不懂得韵律的变化……这才知道,我在写作一途上面,不过是个小白。
5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朝闻道,夕死可矣。
“默仿”的方法,练字可用、画画可用、设计可用、写作可用、一定还有更多其他领域可以用。
万变不离其宗,找到最顶尖的大师作品去“默仿”,即便不能自成宗师,至少能达到80分,不是吗?
分享到这里,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