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作业:
回顾:如何区分四种心理状态,区分之后发现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是健康状态,讲道理,所谓讲道理就是正着说;如果发现他的心理是不健康状态,我们就用心理,心理和道理从某种意义上讲正好是反着的,那就要反着说,如果具体地话,就是变陈述句为疑问句;如果发现他的心理状态是不正常的,我们要顺着说,他疯我们不能疯,先顺下来,先接得住;如果发现他的心理状态处于死亡状态,我们就先闭着嘴别说,这套话就是老百姓说那话叫: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一定要清楚的是,你我,我们从小到大都会说人话,当然也都会说鬼话,但是你只有在心理学专业背景之下,你才具备一种能力去区分一个人是人还是鬼,记着,这个社会上能够伤害你的常常是那些看起来是人,其实是鬼的这样一些所谓的人鬼或者是鬼人。这就需要我们来识别。现在生活中都是这样的,在具体的社会大众中更要细化。因为我们的区分还要细化,你区分地越细,你应对也就越准确,也就更加能做到有的放矢。
比如具体方法,找到你的时候,说痛苦,细分是痛呢还是苦呢?痛苦是抑郁焦虑还是恐惧呢?还是愤怒呢?总而言之,要看我们的服务对象能够听懂什么我们才说什么。知道给谁服务要比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更加重要。
有效和正确发生冲突的时候,对我们心理工作者来说,应该拿起有效来。
回顾心理状态识别的三个分级:心理健康的人表达诉求,心理不健康的人压抑诉求,心理异常的人可能直接付诸行动,可能连情绪也不会压抑。
如何讲好情绪?科学心理学的视野之下情绪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基本情绪包括喜怒悲恐,喜悲不更多地涉及。
先讲两种基本情绪,一个是恐,胆量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恐包括两个方面,第1个是健康的恐,健康的恐就是指害怕,是跟现实相关的一种情绪体验。比如你害怕狗,害怕蛇,害怕病毒,因为他们就在你的身边。怎么解决害怕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躲避。
第2个是病态的恐。病态的恐就是恐惧,是各种各样的恐惧症。也是跟现实相联系,与害怕相比多了一份纠结。比如你知道自己在家里就不会被病毒侵蚀,可是却总感觉自己被感染,于是一遍一遍地洗手,不洗手就不舒服。你明明知道身边没有狗,却一直心惊胆战。这些就是恐惧病态的恐。
克服恐惧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直面。采用脱敏疗法或暴露疗法来进行。
另一个是怒也包括正常的怒和病态的怒。正常的怒就是生气,它的破坏力没有那么大,也在我们的可控制范围之内。病态的怒就是愤怒,愤怒往往伴随着攻击。情绪专家研究表明愤怒,最长时间不会超过12秒,在愤怒的时候,我们只需要等待就可以了。遗憾的是对方的愤怒往往会引起我们的愤怒,于是相互攻击就开始了。
焦虑是一种复合情绪。焦虑是指向未来的恐惧。焦虑也分病态的焦虑和正常的焦虑。正常的焦虑能够使我们聚焦到一件事情上,而病态的焦虑要符合三个方面:一是与处境不相称的情绪体验,二是精神运动性不安,三是植物神经紊乱。
应对焦虑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放松训练。
抑郁。不管是正态的抑郁,还是病态的抑郁,做两件事情就对了,一是运动,二是晒太阳。
提醒大家的是心理状态的识别专业人员先看性质,非专业人员往往先看的是程度。
第二大部分心理状态的纵向判断。主要从精神动力学的防御机制开始。下面主要介绍李老师上课讲的比较重要的几种:
投射。己所不欲,施之于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健康的投射有两个特点。一是当事人知道,二是投射具有建设性,甚至有创造性促进了人际关系的发展。
不健康的投射就是认为客观世界就是主观上所渲染的那样,投射不但不创造任何社会价值,还妨碍和破坏了人际关系。
几句话:一、自卑是自己看不起自己,二、爱说别人自高自大,而本人骨子里却自大的严重。三、把自认不好的观念和态度映栽在别人头上是投射最常见的形式,四、恐惧症病人都承认别人或事物并不值得害怕,可事到临头仍然十分恐惧。五、具有偏执人格特质的人最常采用的防御机制便是图射,这种人警惕性很高,过分挑剔别人的错,对来自别人的批评特别敏感。
对于头饰的具体运用,可以问两个问题,:1, 你认为您的父母爱您吗?一个认为父母不爱自己的人,会真正爱自己的父母吗?2一个觉得孩子不爱自己的父母,会真正爱自己的孩子吗?
投射性认同。在客体关系理论里投射性认同是一个人诱导他人以一种限定的方式来行动,或作出反应的人际行为模式。在敌意的投射中进行投射的人,认为他人是愤怒的或脾气不好的,而不管他人实际上可能有的感受和行为,另外一般的投射并不需要任何面对面的互动便可发生,而投射性认同实际上涉及了对他人行为和情感的操纵。
三阶段过程是描述投射性认同的构成成分以及发生顺序的最好方法。第1个阶段围绕着要摆脱自己某一部分的期望上,这一部分或被体验为坏的或威胁着要在内部将自己毁灭。第二阶阶段中从事投射性认同的个体强迫接收者,以一种与投射性患想象一致的方式来行动。第3个阶段,接收者对投射性操纵所诱导出来的感受和行为产生反应。
投射性认同几乎总是导致关系的破裂,对每一个投射性认同来说,都有一把刀刃上铭刻着,不然的话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例子。一位女士因为安全感不足,总是觉得老公在外面有女人,老公接收到她的这种投射之后,不久就真的在外面找了一个女人。这就是投射性认同。
第3部分理解心理状态的纵向识别,只需要理解这三句话就可以了。
第1句话,每个人都有父母。这句话指的是遗传而言的。联系到心理学的四大功力,基因为心理提供了基础参数。联系到了代际遗传。每个人的身后都有他的家族在支撑着,两人见面,6人在场。
例子:家族当中大男子主义。
把手机往身上擦。
从遗传角度讲,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但并不是众人得人,因为人是社会化的产物。人不是种出来的,而是养出来的。它不是取决于先天的遗传,而是后天的环境。
第2句话,每个人都曾经是孩子。我们都是有了昨天才有了今天。每个人的身上都会深深烙下家族文化的烙印。
暴力循环假说之假话,原生家庭之因果单一归因。但不能否认的是家族文化对一个人的代际遗传作用。
例子。控制不住打女儿的母亲。
教科书中对暴力循环假说有一段重要的科学说明。孩童时期受到虐待并不一定导致对自己孩子的虐待,事实上统计数据显示,仅有1/3童年曾受虐待和忽视的人虐待自己的孩子,其余2/3的童年曾受虐待个体,并没有成为虐待儿童者,很明显,童年时期遭受虐待并不能充分解释成人虐待儿童的行为。
继续引申
李新天教授讲的三个问题:
一个孩子第1次离开了母亲的搀扶,开始蹒跚学步,当他突然摔倒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哭
4类母亲各自登场,第1类非常惊恐的冲上前去把孩子抱起来。第2类会把孩子抱起来,并埋怨让孩子摔倒的障碍物。第3类母亲很平静的把孩子拉起来。第4类母亲尽管很少这样的母亲会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继续学步。
按照空白占据理论,人生中的第1次经历记忆最深并可能影响终生的行为模式,我们可以推断出4位母亲对于孩子第1次摔倒的回应,将在某种程度上影响这个孩子今后的人生。
第1类母亲孩子长大后遇到事情就会搞出各种大动作,引起别人的注意,想要得到他人的帮助。第2类母亲养大的孩子,往往会推卸责任。第3类母亲拉孩子起来本身这个动作不重要重要的是母亲的平静对孩子的影响母亲给孩子做了一个榜样,让孩子不慌不忙坦然面对。第4类母亲简直可以用伟大来形容,当孩子摔倒的时候,他们及时做出了评估,孩子并没有受到伤害,并有能力自己站起来,因而抵抗住了内心发起的强烈焦虑。
继续引申
母亲可能是造成溃疡病的根源。
孩子10次哭,母亲的三种反应。孩子哭了10次,母亲只给4次的孩子内心充满了不确定感,这就让孩子开始焦虑,焦虑是形成溃疡的重要原因。
思考孩子的笑是如何形成的:
一模仿学习,二条件反射学习,三偏好新颖刺激的学习形式。
投射性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