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诅咒”,你是否深陷其中?

最近在看一本书,叫《让创意更有黏性》,里面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词叫“知识的诅咒”

那么“知识的诅咒”指的是什么?

“知识的诅咒”书中对这个词的解释是:当一个人知道一件事后,他就无法想象自己是不知道这件事的。看字面意思可能有点晕,其实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如果我们很熟悉某个对象的话,那么我们会很难想象,在不了解的人的眼中,这个对象是什么样子的。

书中举了“敲击者”和“听众”的例子。

这是一个小游戏。敲击者拿到一张25首名曲的单子,例如《祝你生日快乐》和美国国歌《星条旗永不落》。每位敲击者挑选一首,把节奏敲给听众听(通过敲桌子)。听众的任务是根据敲击的节奏猜出歌曲。

实验开始前研究人员让敲击者预测听众猜对的概率,他们预测概率为50%。但是实验结束后听众其实只猜出了2.5%的曲子。

在这个游戏中,听众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辨出乐曲,敲击者会对此感到震惊:难道不是很明显就能听出来吗?当一个听众把《星条旗永不落》猜成《祝你生日快乐》时,敲击者的想法可能是:你怎么会这么蠢呢?

敲击者知道答案(拥有这方面的知识),因此他无法想象不知道答案的听众为什么会猜不出来。

其实这样的游戏我们从小到大接触了不少,你来比划我来猜,这个小学时代就开始玩。再比如综艺节目《王牌对王牌》里有名的传声筒游戏

游戏规则是这样的:每对五名队员,第一人将对手所出题目,通过声音和动作演绎给队友,依次传递,最后一人猜对则获胜。

这个游戏的难度很高,因为信息还需要经过好几层的传递。除了第一个人知道完整的信息外,其他人都不知道,他们需要靠前一个人的表演来猜答案。游戏里第一个人充当“敲击者”角色,其他人都扮演中着“听众”角色。看过的人就会发现,其实这样游戏的成功率是非常低的,第一个人其实表现的都比较好,至少在他们看来自己已经表演的很生动形象了,但是“听者”依然不知道答案,“敲击者”往往都被急的要吐血。

作为观众来说,我们知道答案,看着镜头下不知道答案的其他人处于蒙圈状态,我们更多的是会觉得好笑有趣,很难体会这个游戏的不容易。不过作为娱乐性的综艺节目,就是要让观众不费脑筋的同时快速get到笑点。

前几天我也参加了一个这样的小游戏,五个人一组,排成一行,只有第一个人知道答案,他只被允许通过肢体动作向下一个人表演看到的事物,以此类推,最后一个人说出答案。我是在第二组的,所以我看到第一组的玩的时候心里觉得不会那么难啊,这么明显怎么会猜不到呢,事实上等我开始玩的时候,我实在是猜不到我前一位手舞足蹈在搞什么,脑袋完全没有头绪。

对于拥有知识的一方来说,他很难想象如果别人缺乏这种知识会是什么情形。类似于这样的情况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

你觉得很简单的知识点,为什么孩子怎么教都学不会?

你觉得你已经说得很明白了,为什么有人依然无法理解?

你觉得方案已经设计的很简单了,为什么其他人会看不懂?

…………

老师和学生、设计者和消费者、跨部门的同事,包括亲密的伴侣……每一组群体双方本该依赖持续不断的交流进行互动,但却像敲击者和听者一样,受到“知识的诅咒”。

“知识的诅咒”理论告诉我们,任何交流方式都是有局限性的,你的交流对象会因为缺乏你拥有的知识get不到你要表达的点,如果想要有效沟通,就要想办法要打破“知识的诅咒”。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六一 你暗中挑拨我眼皮 让它们反目成仇 你对我下了蛊 令我开始双眼迷离 你很卑鄙 每次在我上课的时候你会来纠缠...
    六一Joi阅读 177评论 0 0
  • 去年六月是传说中的猴年马月,我带着妈妈踩着这么有历史意义的时间尾巴去看德天瀑布,但想起去这里并不是因为它是当时正风...
    碎碎狸儿阅读 239评论 0 0
  • 漂流瓶(一) 夏日的太阳,中午和下午一两点的时候发出来的光芒,简直可以用恶毒两个字形容。但是下午快落山之前,却温柔...
    谷喵儿阅读 25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