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好作风好形象奋进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抓手,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荡顽瘴、祛沉疴、除痼疾,使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以作风建设新气象赢得了人民群众信任拥护,为“中国号”巨轮破浪前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当前,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正在全党开展。这是党中央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锲而不舍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动党的作风持续向好,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有力保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以坚定决心、实际行动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位、贯彻到底,以昂扬斗志和优良作风干净干事、大胆干事,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一、作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作风建设。无论是烽火连天的革命战争年代、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还是砥砺奋进的改革开放岁月,党始终将优良作风作为赢得人民信任、保障事业发展的重要法宝。100多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接续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个伟大飞跃是我们党改造社会的伟大事业,也是我们党改造自身的伟大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从关乎党的兴衰存亡、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战略高度,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和敏锐判断力,深入揭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大意义,指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强调“对作风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要求“以最严格的标准、最严厉的举措治理作风问题” 。

二、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不仅体现在党章这个党的根本大法里,更融入在党员干部的血脉骨髓里、反映在党员干部点点滴滴的作风中。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不能满足于只解决好眼前存在的作风问题,还要透过作风看党性,在解决作风问题的基础上解决好党性问题。

党性说到底是立场问题,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立场。从本质上说,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也就是坚持党性。党的二大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指出,“我们既然是为无产群众奋斗的政党,我们便要‘到群众中去’”,“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 。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

在这场伟大远征中,如何让中央八项规定这张“金色名片”绽放更璀璨光芒,如何推动党的作风持续向好、以好作风好形象护航复兴伟业,关键看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实际行动。

各地党员干部大力弘扬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推动解决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作风建设,就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重点突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加强道德修养。”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最根本的是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进一步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党员干部应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从中汲取党性滋养,切实增强党的意识、党员意识、宗旨意识,学会正确处理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情和法、亲和清、俭和奢、苦和乐、得和失的关系,强化涤荡思想之尘、作风之弊、行为之垢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党规党纪既有教育约束功能,又有保障激励作用;既明确了不能触碰的底线和边界,也为党员干部干净干事、大胆干事提供了行动准绳。加强作风建设,不是要把人管死,让人瞻前顾后、畏首畏尾,而是要通过明方向、立规矩、正风气、强免疫,形成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营造有利于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坚持干净和担当、廉政和勤政的统一,既坚守好廉洁自律的红线底线,又锐意进取、敢为人先、迎难而上,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担当作为,不断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