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陌生人多年来一直温暖着这位贫困老人
7月12日,四川益路同行慈善服务中心组织志愿者,在成都昭觉寺南路的“公社食堂”,为“口袋婆婆”举行了84岁生日庆祝活动,40多名志愿者簇拥着“口袋婆婆”,唱起生日祝福歌,为她点蜡烛、切蛋糕,画面无比和谐有爱。志愿者还将一个大大的生日红包送与老人,红包是部分一直关心“口袋婆婆”的志愿者所赠,虽然他们有的远在国外,也没有忘记对这位老人的爱心表达。
“口袋婆婆”名叫蒋贵英,因常年在春熙路拾废品,被网友拍了一张背着一个装满塑料瓶子的大口袋的照片在网上爆红,被人们称为“口袋婆婆”。益路同行爱心组织的副理事长蒲斌是最早接触到蒋婆婆的志愿者。那是在2013年,爱打羽毛球的蒲斌无意中听球友讲起春熙路这位生活特别困难,但一直坚强面对的老人,心里放不下,就想办法找到了她。
据蒲斌回忆,他第一次在二仙桥附近的一个拆迁小区见到蒋婆婆。蒋婆婆十几平方大的家,放了三张床。女儿脑瘫,丈夫患肺病,就靠蒋婆婆捡废品维持生活。桌上的稀饭是她的午餐。“每天都吃稀饭,因为米太贵了”,蒋婆婆对蒲斌说。
被蒋婆婆的慈爱和坚持深深感动的蒲斌写了一篇日志,发至志愿者群,为帮助蒋婆婆收集物资,筹集善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到关心贫困特殊家庭老人蒋婆婆的队伍中。
以蒲斌为群主的志愿者群有十几个,每个群有三千多名成员,来自全国各地。为蒋婆婆的自愿爱心捐款,从几元到上万元的都有。蒲斌和几位志愿者为蒋婆婆专门建了一个“爱心红包”统计表,每笔收入,每笔支出都会清楚注明,并及时上传至群文件供群友监督。
随着爱心红包日益增多,蒲斌2018年初在上东1号荣华上林﹒万华苑为蒋婆婆一家租了一个套二的住房,大大改善了她家的居住条件。房租每月1200元,由两个从未谋面的社团和“爱心红包”支持。此外,还有一个关注蒋婆婆的志愿者微信群,约定每人每月出10元,每月一共有1200元,由蒲斌转交蒋婆婆作为生活补贴。
当日,晚霞报记者走进蒋婆婆家。蒋婆婆的丈夫和女儿已在两年前相继离世,套二的房间显得有点空,但电视、冰箱等家电齐全。“冰箱是7年前志愿者送的,现在还好好的,还能用”,蒋婆婆说,“电视也是搬来后志愿者送的。”她又拍着房间里一个崭新的铁皮柜子说:“这是几天前小蒲和几位志愿者送来的,以前的柜子坏了,放在里面的东西会被老鼠吃掉。”说起志愿者对她一家的关爱和帮助,蒋婆婆满脸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