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巨资建车库,闲置三年无人问,患者苦等谁担责?

在上海张江科学城的核心区域,一座耗资近4000万元的立体停车库,如同一座“沉默的丰碑”,见证着三年来的岁月流逝。这座由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建设的停车设施,本应成为缓解曙光医院停车难的“利器”,然而如今却沦为闲置资产,引发社会各界的强烈质疑:国家巨资投入,为何换来的是三年的闲置?患者苦苦等待,责任究竟该由谁来承担?

2020年,为解决曙光医院东院日益严峻的停车问题,政府斥资启动立体停车库建设项目。项目规划之初,便备受瞩目,先进的设备、充足的车位,被寄予厚望。然而,自2021年12月竣工以来,车库却始终未能投入使用。三年间,设备在闲置中逐渐老化,地面的灰尘越积越厚,而医院门口的停车难题却愈发严重。

“这是国家的钱,是纳税人的血汗钱,就这样闲置着,太可惜了!”一位市民愤怒地说道。据专业人士估算,车库设备因闲置每年产生的折旧损失高达300余万元,三年来累计损失近千万元。更令人痛心的是,由于停车难,患者的就医体验受到极大影响,甚至延误病情。

记者调查发现,车库闲置的背后,是一场复杂的“责任拉锯战”。建设方振华重工表示,项目已按合同要求完成施工,并通过了竣工验收,“我们已经履行了全部义务,后续问题应该由医院负责解决。”而医院则称,车库存在多项遗留问题,如污水处理系统未达标、消防验收未通过等,“我们一直在努力协调,但涉及多个部门,推进难度很大。”

在这场“罗生门”中,患者成为了最大的受害者。“我们每次来医院,都要提前很久出门,就怕找不到车位。”一位长期在曙光医院复诊的患者无奈地说,“有时候绕了一个多小时,还是找不到地方停车,只能放弃当天的就诊。”据医院统计,因停车难导致的患者流失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医院的正常运营。

面对社会的质疑,相关部门也并非毫无作为。浦东新区卫健委表示,已多次组织召开协调会,试图推动问题解决。“我们一直在督促医院和建设方尽快达成共识,但双方在责任划分上存在较大分歧,导致进展缓慢。”该负责人坦言。

然而,三年的时间,足以让一个项目从规划走向落地,为何曙光医院的立体车库却始终停留在“闲置”状态?这背后,究竟是责任意识的缺失,还是协调机制的不足?患者的苦等,国家资源的浪费,都在等待一个明确的答案。

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今天,如何确保国家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如何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曙光医院立体车库闲置事件无疑敲响了一记警钟。期待相关部门能够主动担责,积极作为,早日打破僵局,让这座承载着希望的车库真正为患者服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