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烦恼

图片发自简书App

佛说,我们的痛苦不是源于外在的人,物,事,而是源于我们的内心。

是的,我们这个世界物质可以说是极大丰富了,人可以比较容易满足自己的各种物欲但是为什么人的这颗心还是时常躁动不安,夜深人静,本该安然入眠的时候,却经常夜不能寐,或者稍有动静就被惊醒,经过漫长一夜,醒来的时间反而更累。归结起来,不是身体不够累,而是心太累,不能回归真正的平静,所以安然入眠成了泡影。物欲只是人生活的一方面,比较容易实现,所以不足以构成那么大的压力,压力主要是从其他欲望升起,比如情欲,钱欲,还有学识上的欲望…细思极恐,原来自己已经被看不见,却无时无刻不存在各种欲望包围着,自己像是一个蚕蛹,而那些欲望如同蚕丝,将自己紧紧缠裹着,欲望紧逼的时候,发现自己有那么一刹那喘不过气来。而内心欲望少的人,则不会被欲魔纠缠,身心放松,心宽体胖。

原来,自己的烦恼,多从内心欲望中来。若要减轻烦恼,要时刻检视自己的内心,欲来时,要及时查别,转换自己的注意力,打消不合理的欲望。

其次,烦恼多,代表修行不够,我一直很认可一句话,我们身边发生的一切,都是助我们修行的。悟到这点的人,不会让人,事,物左右自己的内心,因为他明白自己是一切的根源,周围发生的一切是为了自己的修行,既然是修行,就要借助外物的变化,修正自己,减少自己的嗔恨。而不懂得这点道理的人,会时刻被外界环境所左右,展现出人性最原始的一面,贪,嗔 痴,念,因为他不懂得修行,也就无法借助外物去修自己的慈悲心,包容心。举个例子,对于一个嗔恨心很强的人,别人的几句批评,或者于自己而言不顺心的话,就会引发内心极大的不满,暴跳如雷,以牙还牙。而一个懂得修心的人,就不会任情感支配自己,反而珍惜这次机会,借助不顺自己的人,修自己的慈悲心,包容心。

佛说,在生活中,我们时刻提防着身边的人,其实我们最应该提防的是我们自己的烦恼。不管何时何地,都要由内观心,检视自己的欲望。

止欲望,减欲望,做一个内心轻松,烦恼少的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至今从我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人”的世界以来,唯一让我觉得比较像真理的,只有这么一个。一切,终将过去。 ——《人间失格...
    一果ego阅读 4,079评论 0 0
  • 8月之所以会去旅游,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司每年都有一个旅游假,大概16天左右。而选择去泰国,一是确实想趁个假期出去放...
    红v阅读 5,952评论 12 17
  • 《匆匆》 /黎峰 我比纳粮献瑞的秋天晚来了一步 又比诗人鼓噪的中秋节提前出发 此行档期稍纵即逝,无奈删繁就简 只陪...
    黎峰小峰峰阅读 5,565评论 33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