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尽的晋国(二十九)
爱感慨的呆呆
晋国的霸业到晋悼公这一代出现了危机,在国外是楚国对中原的觊觎,在国内是卿相们的争斗,而晋国若要对付南方楚国的袭扰,又不放心来自北部少数民族的捣乱。此时魏绛出现了,他的出现对悼公中兴晋国至关重要。司马迁在《魏世家》中,简略介绍了他和悼公之间发生的一件事:悼公感念魏绛在和戎之事上的功劳,把郑国进贡的乘车、歌钟、乐师、歌女等分一半赏给了魏绛,并说,在你的建议下,我们与诸戎和平相处,且八年之内九合诸侯,这功劳配得上享用这个等级的乐舞。可见和戎这件事在晋国的霸业中至关重要。这里所说的戎,是指霍山以北的山戎,它的存在,对晋国南下解决楚国的威胁是一个极大的阻碍。悼公主张采取伐的办法解决问题,而魏绛则力陈以和平方式解决。他提出的理由大致是,戎狄是游牧民族,居无常所,与之和好,可以货物换取大片土地;免于战争,成本最小;以和的方式,也为四方邻国树立榜样,使远国通好、近者服膺。悼公采纳了魏绛的建议,派他去与戎狄谈判并取得成功,最终使晋国摆脱了晋国腹背受敌的困境,晋国北部边境二十多年几无战事,从长远看,促进了多民族的融合发展。居安思危这个成语也是打魏绛这儿来的。《左传·襄公十一年》记载悼公对魏绛的赏赐时是和司马迁不一样的版本:你这几年为我出了不少好点子并获得了成功,我们好比音乐合奏一样的和谐合拍,咱俩应该一同来享受。魏绛谢绝了晋悼公的奖赏,而且来了一番语重心长:晋国的事办得顺利,首先应归功于您的才能和同僚们齐心协力,我个人没啥!《书经》上有句话说得好:“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我把这句话送给国君参考。
晋国长达一个半世纪的霸业,是一个需要英雄并且产生了英雄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