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国际学校

8身边很多朋友在认真过对比公立学校和国际学校后毅然选择了国际学校。他们的原因一般都是国际学校会更尊重孩子个性的发展。我一朋友老大上了深圳公立名校,毕业后再也没有踏进学校一步,高中上了国际学校,整个人自信了,阳光了,因为得到充分的鼓励和肯定。因此他们家的老二打从幼儿园开始就拒绝公立学校。她们家的故事让我要好好了解国际学校。国内教育体制应试教育必定让高分胜于一切。五十个孩子一个班让老师如何注重个性化发展。

上周日在朋友推荐下我们全家参加了博纳国际学校开放日,这是个全寄宿型封闭学校。学校培养目标就是让孩子十二年级能申请美国排名考前的大学。从而定制从六年级到十二级的美国教育体系的课程。学生的生源和深圳四大名校相比低很多很多,但是50%能申请美前40的学校,你不禁为他们而骄傲。但细想感觉他们非常像培养美国大学生的流水线工厂。他们把英语放在教学的第一位占据60%的比重,其次国际化视角的课程相当地多。

我觉得公立学校里的课程设置更适合我们的中国孩子,在中国长大的孩子应该更多接触中国的历史,文学,国魂教育,学校的科学课也非常有趣,往后的地理,化学,物理如果能更侧重实践,轻分数,做为通识教育很不错。学校的老师如果能更尊重孩子的个性,更耐心指导孩子成长,鼓励孩子拿就更好。

我觉得天底下教育目的都一样的,让孩子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反观两种教育,他们的教育实现途径不一样,国际学校是送到国外留学,全封闭式特别适合有钱的父母没时间管孩子,把孩子全部交给学校。公立学校我觉得更多依赖家庭教育为主导,父母会累很多。

如果我的孩子未来几年够优秀,我还是希望他能从公立学校挤出去,如果一般般,国际学校也可以是条路,总之先了解。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本书收集了各个大家对于读书的看法,我挑了几个来分享: 胡适:提到读书要“精”和“博”。“精”:心到、眼到、口到、...
    努力成为小作家阅读 1,71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