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大约3个晚上的时间,又认真地看了一遍这本书的纸质版,感觉理解得更加透彻了,之前很多朦胧的地方也得以明确, 加上这次我做了比较详细的读书笔记,收益颇丰。
谈到收获,我觉得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一点就是作者重塑了我对于「资产」和「负债」的概念。
资产就是能够带来收入的东西, 负债就是回带来支出的东西。 不断买入资产就能够成为富人。
在我之前的印象里,资产就是简单的归类为房子,车子,存款这些东西,负债就是各种贷款,信用卡待还款,从来没有怀疑过这样单凭直觉而且简单粗暴地分类的正确性,好像被无形的一种力量牵引着,看不到路,更看不到终点。 当我掩卷而思,如梦初醒,原来路的终点是「贫穷」, 富人有着富人的思考方式和关注点,穷人亦然; 要想成为富人,首先就要学习富人的思维,之后不断践行才有成功的可能,如若思维层面都无法摆脱穷人的思考方式,做再多也是枉然。
于我而言,当下最重要的是积极塑造正确的财富观,即财商。接下来我打算去试试我过去一直不感兴趣的益智类的游戏--《富爸爸现金流》和《大富翁》,希望游戏能够给我带来一些启发,如果如我所愿,我会将游戏心得分享出来,也希望和志同道合的朋友能够一起共同进步。
在当看完这本书后,我对照自己生活进行了思考,工作四年,即将步入婚姻,已经首付买房,原计划婚礼过后买车,因为买车从几年前就是我的愿望,不过我并没有富余的钱来支付,很大可能是倾尽全部存款还要加上家里的部分资助才能够做到,这样的做法从「富人的观点」来看很显然是不明智的,用所有的资产换来了一台只会带来支出的汽车(尽管现在很多人业余时间去跑滴滴,优步,但我认为不会起到太大的抵消效应),最重要的是这部分消费的资产不但不会带来任何收入,甚至会导致我短期内经济上的拮据,加重我的负债,继而又沦为「老鼠赛跑」游戏中的一员; 如果我把买车的钱用来购买能够带来收入的资产(比如投资基金,股票,当下火热的P2P),那结果很可能就是另一番景象,如果顺利的话,我能够更快的积累资产,加上财富本身的「马太效应」,积累得越多,就越容易获得更多,所以理性的选择必然是后面一个, 然而话虽如此,我觉得能否真正做到还得打一个问号,就像韩寒有句话说的:
“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我想这就是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即便懂得了道理,可是做到的却始终是少数人,因为作出正确的选择意味着放弃不应该要但是想要的,意味着要克制欲望,这很难! 倘若我没有阅读这本书,我可能心安理得的买车,并且完全接受因它带来的对生活的影响,但现在我得好好权衡利弊,从更加长远的角度来思考,来抉择,毕竟这意义重大。
下面是我的部分读书笔记,摘录的都是对我很重要的内容,也希望对你有用。 其实书中的一些观点是我一直都在践行的,不过作者能够把我所不能表达的清晰准确有信服力的表达清楚,这是我非常佩服的(我总是缺少案例,也缺乏足够的表达能力,简而言之就是缺乏积累)。
1. 不要为钱工作,要让钱为你工作;工作更多的是为了学习,而不是金钱。
2. 学会控制恐惧和欲望。 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是他们的感情替代了思考。
3. 「中产阶级」 首先(在收入项)为老板工作,然后(在支出项)为国家工作(交税和保险),最后(在负债项)为银行工作(还贷款),最后才是为自己工作,这是一种悲哀。
4. 「中产阶级」总是深陷“老鼠赛跑”的游戏中,无法自拔。 为金钱工作,收入↑-- 税和保险↑--支出↑--负债↑; 资产 却丝毫没有增加甚至减少。
5. 一定要学会多项技能才能变现,一味的追求专业化只会限制你的出路,变得没有第二项选择。
6. 之所以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为了财富奋斗终生而不可得,其主要原因在于虽然他 们都曾在各种学校中学习多年,却从未真正学习到关于金钱的知识。其结果就是他们只 知道为了钱而拼命工作……却从不去思索如何让钱为他们工作…
7. 首先支付给自己,投资在自己身上(自律)
8. 如果你资金很少而又想致富,你必须首先集中于一点,而不是追求平衡。
9. 「财商」是由4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构成。 ①是会计,就是财务知识; ②投资策略,钱生钱的科学; ③了解市场、供给、需求; ④法律(减税优惠,诉讼中得到保护) P139
10.掌握财务知识的人有时候还是不能积累财富的5个原因: ①对可能亏钱的恐惧心理; ②愤世嫉俗; ③懒惰;④不良习惯控制了行为(比如长期说 「我可支付不起」,对比「我如何才能支付得起」);⑤自负。
11. 关注「自己的事业」,你的事业的重点是你的资产项,而不是你的收入项;富人关心的焦点是资产,而其他人关心的是收入。
12. 真正的资产项: 不需要我到场就可以正常运作的业务,我拥有他们,但交由别人经营和管理;如果我必须在哪儿工作,它就不是我的事业而是我的职业了。其他资产项: 股票、债券、共同基金、能够产生收入的房地产、票据、版税(音乐,手稿,专利),其他有价值可产生收入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