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红楼梦》的魂牵梦萦,也许源于自小就有的“红楼”情结,记得很小的时候,家里有一个多面形的铁制饼干容器,每一面都绘满了古代仕女图,那绚丽多彩的画面,栩栩如生、飘然若仙的美女形象,深深地吸引了我,以至于总是抱着饼干瓶一边吃饼干一边欣赏着,后来稍长大些才知道,原来这就是《红楼梦》,那些美女姐姐就是金陵十二钗。
真正全面接触到《红楼梦》应该是从87版电视剧开始的,87版《红楼梦》播出后,曾经万人空巷,就连我家的邻居周奶奶都嚷嚷着要看那富态的老太太——贾母,那一年,我十四岁,我家在镇上算是较早拥有电视机的,同住在一条街上的左邻右舍一吃过晚饭便都纷纷涌到我家里看电视,奶奶怕影响我学习,不允许我看电视,我便偷偷地躲在人群后面看,隔壁的大婶会心地帮我作掩护,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我断断续续地欣赏到了一些精美的片断。记得有天晚上已近深夜间,我还在灯下看书,趁奶奶熟睡后,我悄悄打开电视机,正巧在播放《红楼梦》里黛玉葬花一段,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繁花似锦的园林中,风过处,落红成阵,唯美的画面,婉转凄美、缠绵悱恻的《葬花吟》烘托出一个孤标傲世、美丽幽怨的林妹妹,我深深震憾于这情景交融的音画艺术,痴痴地欣赏,静静地聆听,默默地流泪。
87版《红楼梦》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都非常符合作品中的人物特点,这不得不令我对陈晓旭、张莉、欧阳奋强等那一群红楼人情有独钟。陈晓旭版林黛玉如弱柳扶风,举手投足都透着多愁善感、飘逸空灵的古典气质;张莉版薛宝钗面庞圆润,肌肤丰腴,颇有“艳冠群芳”的大家闺秀之风;欧阳奋强版贾宝玉还原了曹公笔下“面若中秋之月,色若春晓之花”的多情潇洒的贵族公子形象;邓婕版王熙凤一出场就给人不怒自威、八面玲珑之感。可见87版导演王扶林在选择演员方面是独具慧眼的。当年这群年轻的演员也均来自全国各地,没有轰轰烈烈的选秀活动,没有沸沸扬扬的媒体炒作,只是用他们的本真和纯净演绎了美妙绝伦的经典《红楼梦》。
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红楼一梦二十年,央视的那期二十年后红楼相聚的节目再现昔日里红楼梦中人,怎不叫人感慨唏嘘。一群青春飞扬的美丽女孩子都已步入中年,幽幽岁月无情地改变了她们的容颜。特别是饱经沧桑的宝哥哥是最令人无语的一个,生活的磨砺平实了他的激越之气,象发酸的浆果,重重地从技头摔落,散发出令人惋惜的气息。在新版《红楼梦》选秀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塑造千古绝唱林黛玉的奇女子陈晓旭香消玉殒,遽然故去,巧合得令人惊怔,她带着如黛玉般的孤寂与洁傲悄然逝去了,留给了世人太多的疑惑,太多的感伤。恍惚间觉得,生命的流转,尘世的渊缘,是如此的凄美动人。
新版《红楼梦》在千呼万唤中终于撩开神秘的面纱。新版《红楼梦》的拍摄技术比旧版有了很大的进步,较好地展现了一个贵族大家庭的生活风貌。在制作上也可谓精益求精,每一个画面每一个道具都是精雕细刻,虚实相间,如梦似幻,延续了唯美精细的风格,老版毕竟受历史条件所限,相比新版《红楼梦》扑面而来的贵气而言,那种精致感、细腻感、养成感,新版都略胜一筹。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选秀出来的少男少女们稚嫩的表演真真叫人爱也不是,恨也不是。他们原本也是一群青春靓丽的年轻人,也许是令人匪夷所思的额装头掩盖了他们的美丽资质?上镜女孩们居然个个相貌平平,没有一个惊艳的。黛肥钗瘦的巨大反差更是违背了形似的特点,黛玉不仅体态丰满,而且神情木讷,姿态笨拙,完全体现不出黛玉的才情与灵气。倒是宝钗虽身形如赵飞燕,但气质还算端庄稳重,神似做得很到位。对于角色的选择有失偏颇,确实令人质疑,莫非真如网上恶评所言,具有浓厚的商业色彩也未可知。在一次采访导演李少红和制片李小婉的节目里,看到她们满含热泪讲叙创作时筹集资金的艰辛,我又被深深打动了,对这两位执着的女人多了份理解与支持,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有谁能颠覆社会潜规则?这两位女中豪杰已经尽力了。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红楼梦,《红楼梦》对我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高尚,也是最华丽的诗篇。我时常沉浸在红楼的世界里,不能自拔。因为那是一个安静的,纯净的地方。我不过凡夫俗子,在这部红学巨著面前,常怀敬畏之心,一时兴起胡诌,也不过是满纸荒唐言,无意冲撞红作,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