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南京照相馆》如同一把锐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划开历史的伤口,将南京大屠杀那段惨绝人寰的历史再次血淋淋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作为一名母亲、社区工作者、同时也是一名心理咨询师,这部电影带给我的触动是多维度且刻骨铭心的。
为母则刚的本能与对生命消逝的悲恸
身为妈妈,影片中日军摔死那个哭闹孩子的场景,像一把尖锐的匕首,直直刺进我的心脏。当看到那幼小的生命在侵略者手中如同玩偶般被无情摔下,我的内心被巨大的愤怒和悲痛所填满。我无法想象,那是怎样一种泯灭人性的暴行。日常生活中,母亲对自己孩子的呵护无微不至,孩子的每一声啼哭都能牵动母亲的心弦。影片中的这一幕,让我深切体会到战争的残酷,它可以轻易剥夺一个无辜生命,让无数母亲失去自己的心头肉。
那些血流成河的画面,更让我不敢直视。每一滴鲜血,都仿佛是一个孩子失去母亲后的泪水,那流淌的血河,是无数家庭破碎的意象。我不禁想到,如果这样的灾难降临在当下,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孩子?我又该如何面对这个世界的黑暗?这种设身处地的思考,让我对影片中那些努力在战火中求生的母亲们充满了敬意,她们用自己柔弱的身躯,试图为孩子撑起一片安全的天空,哪怕只是短暂的一瞬,那也是母爱的伟大力量在绝境中的绽放。
平凡人汇聚的不凡力量与使命担当
作为社区工作者,我深知基层工作的重要性,也明白每一个平凡人在集体中的价值。影片中的吉祥照相馆,就如同一个小小的社区,邮差阿昌、戏伶毓秀、翻译官王广海、照相馆老板老金一家等普通人,是这个“社区”的成员。他们原本过着平凡的生活,有着各自的小幸福与小烦恼。然而,南京城的沦陷,打破了他们生活的平静,将他们卷入了历史的洪流。
在那个特殊时期,他们从只求活命的普通人,逐渐觉醒并团结起来,守护日军暴行的底片。这一过程,就像社区工作者在面对困难时,将居民组织起来,共同对抗危机。阿昌从胆小怕事到拼死守护底片,毓秀虽为女子却展现出非凡的勇气,与阿昌默契配合。他们的转变,让我看到了平凡人在面对民族大义时的觉醒与担当。社区工作中,我们也常会遇到各种困难,比如疫情防控、社区矛盾调解等,每一位居民都如同影片中的角色,看似平凡,但当大家团结一心,便能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战胜困难。影片中的他们,用生命守护真相,而在现实社区工作中,我们要用行动守护居民的幸福与安宁,传承先辈们的精神,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为社区的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创伤中的人性挣扎与觉醒
从心理咨询师视角来看,《南京照相馆》深刻展现了人们在创伤中的心理变化过程。南京大屠杀是一场集体创伤事件,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无法磨灭的心理创伤。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在面对日军暴行时的不同应激反应。有人像最初的阿昌一样,选择逃避,只想苟且偷生,这是一种面对巨大创伤时的本能反应,试图通过逃离危险来保护自己。而当发现底片后,大家的内心开始了挣扎,这是从逃避到面对的转变。
以翻译官王广海为例,他原本对日军谄媚讨好,但在看到同胞被集体枪决后,开始在生死与良知间摇摆挣扎。这种内心的冲突,是人性在创伤中的觉醒。在心理咨询中,我们会遇到经历创伤的来访者,他们也会经历类似的心理过程。影片中的角色,在创伤中逐渐觉醒,最终选择坚守正义,这种精神对于来访者来说,是一种鼓舞。它告诉我们,即使身处黑暗的深渊,也能找到一丝光明,重新找回内心的力量。女演员毓秀的觉醒,更是一种自我救赎的过程,她从一个被命运摆弄的戏子,成长为守护真相的勇士,这一转变体现了人性在创伤中的坚韧与不屈。
影片的最后,日本战犯被处决,正义得以伸张。但那些在战争中逝去的生命却再也无法重来,留给观众的是无尽的思考。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每一个平凡的人都有着强大的精神力量,在民族危亡、社会危机面前,这种力量可以汇聚成一股洪流,冲破黑暗,守护正义与真相。“历史是记忆的生命”,让我们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在自己的位置上坚守精神阵地,为这个世界的和平与美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PS:写完抬眼,瞥见云絮在蓝天漫游,蝉鸣声被玻璃滤得轻柔,空调风吹得文件柜上的小绿植轻摇,窗外南苑西路车来车往,又是美好的一天。感谢先辈为我们创造的和平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