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和田玉销售过程中,我总结了这么几个客户常问的问题:
1、客:这是什么玉?答:和田玉;客:不是说和田玉都挖光了吗?你这和田玉是假的吧?
2、客:你这是什么?答:和田玉(碧玉);和田玉有绿色的吗?一看这颜色就不对劲,像是假的吧,嗯,就是假的,走,别看了。
3、客:你这是和田玉吧?有没有羊脂白的观音,要1000块左右的。答:……
4、客:你这有没有籽料,我想要个几百块籽料的佛,要白点的那种。
5、客:你这和田玉手镯多少钱?答:一万二;客:那么贵,比翡翠还贵,翡翠的手镯才几百块。
消费者很直接,有什么说什么,即使自己兜里的钱不够买羊脂白的和田玉,但是他知道羊脂白是和田玉中最好的;或许他曾经只买了只接近石头似的几百元翡翠,却要拿来和和田玉比对,可能在他心里,和田玉就应该低于翡翠的销售价格;也许他的心里只有和田玉白玉,而没有其它任何颜色,更别提和田玉(碧玉)、和田玉(墨玉)等等了,消费者总是这么单纯。透过这些单纯的问题,可能你很想笑,或者一句话就把他给打发了,但是说明了什么??
消费者对和田玉了解甚少,缺乏基本的认知:国标的新规,消费者不懂,市场上和田玉产地五花八门,消费者更是眼花缭乱,在广大消费者的心里和田玉应该是这样的:
1、新疆产的才叫和田玉(即和田玉“狭义”的定义);
2、和田玉只有白色的(白的叫和田玉,绿的叫翡翠);
3、优质和田玉的概念是“羊脂白”(却不知羊脂白玉的价值);
4、和田玉要比翡翠便宜(可比性在哪?就是价格?);
5、籽料都是鹅卵石一样的(却也能给出买鹅卵石般的价格);
这么多人还不了解和田玉,这么多人都还是未被开发的客户,说明和田玉的市场是多么巨大,目前翡翠市场经历了过山车的顶峰,正在走下坡路阶段,而和田玉却不一样,产地多样化,品质多样化,价格从几十到几百几千,几乎人人可以消费,市场升值空间巨大,所以在我看来,真正和田玉的春天才刚刚到来。
你身边是不是有不少老板转行经营和田玉,历经大风大浪,沉淀下来的还是具有千年文化的和田玉产品的企业。中国珠宝看深圳,深圳珠宝看水贝,作为水贝珠宝的行业地标,水贝珠宝交易中心入驻商家的布局,就说明了一切。几经沉沦,和田玉的布局已经压过了翡翠。
和田玉作为软玉的代表,2003年新修订的国标规定,带有地名的天然和田玉玉石的基本名称,不具有产地含义。均可直接定名“和田玉”。至此,“和田玉”打开了地域限制保护,作为一个代名词为后期“广义”定义下的和田玉推广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伴随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玉石市场的大量需求,催生了进口玉石产业和国内和田玉替代品的开采,俄料因为碧玉的关系在90年代初就以贸易形式进入中国市场,2008年左右俄料市场贸易产业化,大量俄玉进入中国市场,以卓越的品质抢下中国和田玉市场的半壁江山;而90年代初发现的“昆仑玉”,即现在的青海料,在2008年作为奥运奖牌用玉后,名声大噪,也成功跻身广义的和田玉行列;几乎同年前后,韩国产和田玉(韩料)大批量进口中国,以低廉的价格和庞大的产量冲击国内和田玉市场,至此新疆和田玉却显得非常低调,几乎处于半封闭状态,只占其名;而在市场上,俄料、青海料、韩料三足鼎立,分别在玉雕、镶嵌和饰品三个领域找准自己的定位,稳健发展。
2008年-2013年.堪称中国珠宝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因为多产地软玉的介入,加上很多企业的加盟布局,将“和田玉”推送到每个消费者的面前,而消费者却懵懵懂懂,拿着一纸检测证书,将信将疑的将其购买,事后又在亲朋或网络上得知此“和田玉”非彼“和田玉”多少有点感觉自己被骗了。可能一度耿耿于怀,甚至怀疑检测机构的真伪,怀疑检测机构和商家串通一气。而事实上,检测机构没有错,商家也没有错,只是消费者被这“文化”的套路绕的有点迷糊。再经历这两年的经济萎靡,冷静下来想想,现在总算明白了“和田玉”的套路——“不是来自于一路”。
前几年以两家镶嵌和田玉为代表的金镶玉企业风风火火,产品铺天盖地,实际上他们在做的只是告诉客户,我们在做金镶玉,玉是什么?玉从何来?他们没敢告诉消费者。这个玉“狭义”到“广义”的改变,消费者一时是否接受。他们却从没有考虑, 但是不得不说,曾经他们赚钱很容易,但是一个企业要长期发展就需要另谋出路。在和田玉发展的道路上,不得不承认他们付出了很多,也正是他们的付出,才换来了如今消费者对和田玉的认知和认可,然而时代前进的步伐和消费者的觉醒却把他们抛弃在了后面。
总之因为金镶玉的缘故,和田玉消费者的内心是受过伤的,而我们当下的经营者便要以诚信治愈他们,并让他们再次满血复活,成为和田玉的爱好者。这里呼吁我们每个销售人员作为玉石文化的传播使者,向我们的消费者传播和田玉知识,向其讲明个中产地的关系,诚信买卖,让客户买的明白,买的放心。虽然都叫“和田玉”,什么玉,什么价,让消费者自己选择。
消费趋向于冷静,消费趋向于理性,加之消费主力的转型,广义和田玉的定义被慢慢认可和接受,市场从回理性,此时正是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