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一日 星期六 晴
十一月的第一天,恰是周末。校园里静中藏动——高三的师生们依然在紧锣密鼓地备战高考。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书页翻动与笔尖划过纸张的细响,一切如常,却又因那份全神贯注而显得格外不同。
下午四点半到六点,是雷打不动的限时训练。我看着学生们伏案疾书,直到自习结束的铃声响起,才匆匆收拾东西,赶往城中的云龙酒店——今晚有一场喜宴。
设宴的主人,是大家都熟悉的敬称“刘爷”的老前辈,德高望重。刘爷原是我们学校的教师,负责校园文学刊物《沙星》的编辑,爱好写作,常有文章见诸报刊,尤擅写诗,现已退休在家,写写以日常生活见闻为主要内容的杂碎。
今晚,他是为家中最小的儿子文博举办结婚喜宴。其小儿就读高中一年级时,我还是他的班主任,后来分科他去学文科了,这份师生缘便淡了。听说文博已在兰州新区成家立业,工作缠身,今晚未能亲至。这场喜宴便成了老父亲为远方的儿子张罗的祝福。
到场宾客,大多是昔日的同事。学校这些年来新老更替得快,一批批老教师陆续退下讲台,有的刚退休不久,有的已在家含饴弄孙。许多熟悉的面孔,平日里难得一见,今晚却因这场喜事重逢。大家握手、拍肩,彼此端详着对方的变化,笑声一阵接一阵。有人鬓角添了白,有人眼角多了纹,可一笑起来,还是从前在办公室里朝夕相处的那群人。满堂欢声,旧雨新知,问候与笑语中漾着一种熟悉的暖意。
难得相聚,话匣子一开便收不住。从谁家孩子考研、谁家装修房子,聊到近期肉价米价的波动;又从私下里活动锻炼,一路聊到大国博弈与国际局势的起伏。有人说:“你们知不知道,现在猪肉价格跌得厉害,一斤才七八块钱!”旁边立即有人接话:“倒是牛肉价格稳中有升。”大家不由感慨起来——农牧民的生活实在不易,种什么、养什么,都像在浪里行船,风险难测。
正这样无拘无束地唠着,服务员已手脚麻利地将菜肴铺满了转盘。宴席的丰盛,一眼便能望尽——鸡、猪、牛、羊、鱼,肉食各占一盘,阵仗分明。烹制之法也绝无雷同:老火炖汤醇厚,清蒸海鲜鲜甜,烧烤肋排焦香,热炒的镬气十足,凉拌的清爽开胃。荤素搭配得恰到好处,既不觉肥腻滞口,也不嫌清淡无味。每一道菜的火候与调味都恰到好处,入口是实实在在的妥帖与满足。
说来也怪,今日中午陪妻子在饭馆用餐,因多动了几筷子,赴宴前肚里还觉得饱饱的,没存多少食欲。可此刻佳肴在前,谈笑风生间,竟又不自觉地举箸,大快朵颐起来。
一场喜宴,就这样在温情与喧嚣中缓缓走向尾声。其间,刘爷夫妇端着酒杯挨桌逐个敬酒,满面红光。我们这一桌老同事,仿佛短暂地回到了从前并肩工作的岁月,在杯盏之间,触碰到了彼此依然紧密相连的生活温度和这份喜气洋洋的温馨。
席终有散场时,大家仿佛默契地收住了话头。没有多余的客套,也无需刻意的挽留,只在门口互相道别,便三三两两,转身走入微凉的夜色里。路灯将昏黄的光线温柔地洒下,拉长了每个人略显单薄的身影,融入城市的灯火阑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