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于细微处(二)

      时光荏苒,不觉中教学生涯已度过了三十个春秋,这三十多个春秋里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遗憾。三十年风雨历程,最大的感悟还是:育人无小事,工作在细微。

        记得去年班里有名学生刘XX,因为父母长年在外做生意,由奶奶爷爷代管。他家境比较富裕,他的零花钱也比较多,为此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吃零食,买玩具。他行为习惯极差,上课小动作多,还影响别人学习,对学习一点也提不起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乱……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但他比较聪明,于是,我找他谈话。我说:“刘ⅩX,你要把聪明放在学习上,你肯定是一个出类拔萃的好学生!做一个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口头上答应了。可他还是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

  办法用了不少就是不见效,不行,还得再想别的法儿!我决定去家访,从正面、侧面去了解他,在这期间,只要他取得点滴的进步,我都采取不同程度的鼓励,使他产生了自信感、信任感。这样使他从思想上认识到错误、改正错误。一次考试时,他竟然考了90分,我抓住时机表扬了他。下课了,他从我手中接过成绩单说:“老师我看一下。”我说:“难道你不相信吗?”他看完后,欣慰地笑了。还有一次,他上课玩玩具手枪,我边讲边走到他身旁,他会意的笑了,立即进入状态。下课后,我对他一瞧。他立刻就说:“老师,我错了!我改!我给你说我不打人了,你看我做到了。”我笑了笑,他高兴的跑去玩去了。

        对于学生的这些变化,我也感到很欣慰,老师改变了教育方式,改变了大道理说服法,从细微处入手,哪怕是对学生很少的一点关注、一点赏识,也会让学生刮目相看,变成进步的动力。

  细微处入手,不仅需要热爱学生的初心不变,还要把握一些必要的方式、方法。比如:当学生考试取得优异成绩时,给他鼓劲;当学生又犯错误时,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因人而异进行欣赏激励,语言、微笑、神态、动作、奖品等;在不同情况、不同环境下,有的可以个别谈话给予肯定,有的可以在班级进行表扬,有的也可以通过家长给学生以奖励。

      小学生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这对他们来说是荣誉的享受,更能增强他们的勇气和力量。作为教师更要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将工作做细做实。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想好了,真的想好 就在四月,放飞一只白鸽,快乐的白鸽 快去飞吧,在四月的天空 多美的蓝天,会不会忘了翅膀的扇动? ...
    m末子m阅读 188评论 0 0
  • 不知不觉,已经十天了。不知道怎么开始,结果在哪儿。现在,就尽力走过程吧。开始害怕两个月后,他就会离开学校,不在自己...
    子卿Er阅读 26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