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要改写秦腔的命运

最近一段时间,安万,一个只有小学文化,因为天生大花脸,导致其貌不扬的民间秦腔团团长,凭着自幼始终如一对秦腔艺术的热爱,带领着他的团队,从甘肃小城一路唱进了西安城,火遍了整个西北大地,也红透了大半个互联网,由此而产生了蔚为壮观的“安万现象”。

远的不说。最近这几天,安万和他的剧团,在西安连续的几场戏演唱下来,观者真可谓人山人海,其声势之浩大,呼声之高,足以把专业的戏曲研究院按在地上摩擦,这不能不让人感到鼓舞和振奋。中文互联网上,一曲《兴汉图》,尤其是其中的潼关唱段,台下台下万人齐唱的场面,也着实令人震撼。

红了之后,有人称赞说他是西北的秦腔王,安万却说:西北的秦腔才是王。

秦腔,一种流行于以陕甘为核心的西北地方戏曲,是真正的民间艺术。因此,再专业的唱法,再专业的舞台也改变不了骨子里的虚情假意,台上的矫揉造作骗得了自己却感染不了观众;只有真正的热爱,才能唱出动人心魄的效果,才能真正诠释出秦腔那种深入到骨髓的悲凉。这也正是为什么西安城里戏曲名家千千万,到头来真正走红的却是来自甘肃的草根戏王安万。

无论得到的是鲜花与掌声,还是嘘声与毁谤,安万,无疑都已经是人与秦腔艺术互相成就,在这个时代里的一个符号。安万,以其执着的艺术追求,已经把自己的名字,写进了秦腔的历史之中……

由于长着一张天生的大花脸,这使得安万不可能像一般人那样去生活,是唱秦腔改变了他的命运和生活。当他凭着自己的努力终于有了一定影响力,作为一个骨子里爱秦腔的人,他理所当然想要去改变秦腔的命运,于是他便带着自己的剧团,来到了西安城进行着一场悲壮的远征。之所以说他悲壮,是因为虽然台下和者众多,却几乎都是老年人……

面对谋体采访的镜头,安万毫不讳言地说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改变秦腔的命运,再有就是挣了钱去整容,登台唱上一次小生。说实话,就连唱小生这个小小的愿望,他很可都无法实现。他既改变不了秦腔的日渐没落,也同样不太可能从花脸改唱小生。

事实永远是残酷的!虽然,他通过自己的努力,重新让秦腔燃起了一些热度,但恐怕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一辈),此时此刻,更多关注的是赵露思的生病,赵薇的离婚,以及更多被生产出来的毫无营养和意义的娱乐八卦……

快节奏的社会,碎片化的娱乐,房货车贷以及透支消费,使得一切艺术形式,似乎都已变得微不足道。文学变种成了网络小说名存实亡,音乐只剩下了粗制滥造的口水歌,唱的什么、唱的好坏都不重要,唱歌的人是谁才是焦点。当美术成了追名逐利的工具而败给摄影,当诗词成了当官的凭借而任人糟蹋,如此,对于区区秦腔的终于没落,的确又有什么值得少见多怪的呢?

如此,结论又该是什么呢?

是的,没有谁的成功是偶然的,艺术永远在召唤有缘人!能让一门后继无人的艺术再次引起关注,安万无疑是成功的,但想要让秦腔由此复兴,在当今大时代的冲击之下,恐怕也终究只能是螳臂当车、不自量力,这看似只是安万一个人的无奈,但其实同样也是我们的无奈,时代的无奈。

是的,艺术永远无法超越时代而发展,经典也未必一定都能流传千古。秦腔,这门古老的戏曲艺术,如果不能推陈出新、跟上时代,它究竟还能传唱多久,是否会有那么一天,秦腔的旋律再也不会响起,从曲终人散时那一个个衰老远去的身影里,我想或许我们可能已经找到了某种令人失望的答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24年2月4日,在宝鸡市渭滨区胜利大桥北端东侧,宝鸡秦腔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展示西府秦腔艺术的发展历史。秦腔发...
    申威隆I关中拍客阅读 923评论 0 0
  • 扬秦腔风华,传家国正音 写在被田汉誉为“世界三大最古老剧社之一”的西安易俗社创建110周年之际 文武盛地正中,暮鼓...
    舒禾MB13阅读 412评论 0 2
  • 道尽人间悲欢离合 演绎经典和浪漫 文/罗汉 七月九日晚,雨后的铜城,凉风习习,天降祥瑞。百年...
    红尘罗汉阅读 5,367评论 8 21
  • 道尽人间悲欢离合 演绎经典和浪漫 ——秦腔《双锦衣》赏析 文/罗汉 二O一八年...
    红尘罗汉阅读 8,076评论 5 9
  • 陕西有八大怪,其中一怪:秦腔吼起来。在中国诸多曲种,能吼出来的不多见,而且吼了几百年也更为罕见。秦腔的豪迈、悲凉、...
    党向阳阅读 5,139评论 1 1